中国经济能走好自己的路

2013-03-04 10:53:00来源:人民日报作者:

作者:林毅夫

 

解决中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不能简单照搬西方看似完美的现成理论

  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批判家的层面。做批判家很容易,只要拿一个理想模型与现实比对,都可以下结论说现实不是理想的安排

对于全球市场来说,中国两会是备受各界瞩目的重要主题性事件。经济增长率目标、结构调整、转型措施等信息都会成为国内外审视和判断经济如何发展的重要依据。中国经济的伟大实践为世界关注,中国走的这条道路也给世界经济带来了许多动力和启迪。

  1987年,我从美国满怀信心地回到改革开放事业如火如荼的祖国,准备奉献在国外学到的前沿知识,帮助政府解决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但在面对如何处理我国首次遇到的两位数字的通货膨胀工作中,我发现,解决中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不能简单照搬西方看似完美的现成理论,必须深入中国经济的现实,根据中国实际的条件约束,按照理性原则进行现实分析和理论重建。

  中国就是这样进行着有自己特色的发展探索。30多年来,中国政府运用实事求是的政治智慧,埋头苦干造就了年均增长9.9%的经济奇迹,极大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尤其在近些年国际经济遭遇巨大问题的背景下,对中国经济的评价、对中国道路的思索越来越多。

  未来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始于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已经进入了第六个年头,发达经济体依然未完全走出危机阴影;欧洲中央银行为了避免欧元区解体,很可能不断给面临主权债务危机的南欧国家开出止痛药式的短期解困方案,而最终结果都是货币化;美国、日本也很难推行真正的结构性改革提高竞争力,而是以宽松的货币政策压低利率来降低债台高筑的政府的还债和举债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未来10年、20年,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很可能都会出现所谓的新常态,即经济增长率非常低、货币非常宽松、投资风险大而回报低的经济状态。这将给国际经济带来许多风险和压力。

  但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我仍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自结束世行工作回来后,我曾预测中国未来20年还有维持8%增长的潜力,很多人质疑是放卫星。实际上,以前我对中国经济的多次乐观预测也曾被质疑是放卫星,那些预测如今已成行星,像在上世纪90年代初预测的,到2030年中国经济的规模会达到美国的水平,甚至可能已经变成恒星

  我对中国经济乐观的预测来自于对经济增长本质的理解,现代经济增长是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也曾处于中国现在的水平,它们利用后发优势可以维持208%—9%的增长,为什么中国不具备8%的增长潜力?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当年许多近邻国家也都经历过。

  作为转型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必然有很多体制、机制的问题等待解决,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批判家的层面。要做批判家很容易,只要拿一个理想模型与现实比对,都可以下结论说现实不是理想的安排。但是,理想模型不能作为药方,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历史及现状,了解问题是内生还是外生的,哪些是可控的,解决问题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如何利用有利因素、克服不利条件。这样,就有办法在未来20年、30年继续保持比较快的增长。

  中国得走好也走得好自己的路,两会就是坚定信心的重要中途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人均收入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是包括思想、文化、发展道路在内的全面复兴。中国不仅应该对本国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而且应该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发生于全球的甚至发达国家的问题提出理论见解和政策建议。这是中国面临的机遇、挑战和需要承担的责任。如此,才能帮助中国更快地实现现代化,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己欲立而立人,这才是中华民族真正的伟大复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韦国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