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人才荟萃,包括众多文化艺术界杰出人士。在小组讨论会上,他们中不少都踊跃发言,从这些发言中,你可以体会到他们对我国的文化建设有不少创见。 演员王馥荔:近几年文艺评奖风气不正,有些真正好的作品因为没有“运作”就得不了奖,而一些水准低的作品经过“动作”反而得了大奖,这就很不公平,这种风气给文艺界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演员王铁成:许多不守法、不文明的现象,是否和我们的文化建设不发达有关系呢?比如在北京,金鱼池刚放养金鱼,马上就有人捞走;河道刚清理完,马上就有人扔垃圾。以这样的国民文化素质,如何迎接奥运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文化的小康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 作家冯骥才:我们在建设当代文化,包括代表当代最高水准的精英文化和我们自己的商品性的健康的大众文化的同时,也要抢救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其中民间文化是保证我们中华文明的传承不中断的依据,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基之一。我建议设立“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首先要做的是进行文化普查,清理家底,但这需要的费用巨大,希望国家在财政上大力支持。 作家张贤亮:不能设想小康社会和城市化建设仅仅是特质性的目标,没有文化的富裕生活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贫穷。但目前我们对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综合国力的主要构成因素认识不足,宣传上有偏重建设经济大国、科技大国的现象,整个社会有重科技、轻人文的倾向。只有发展先进文化才能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在全世界展现大国风采。 作家陈建功:现在我们的文学创作队伍基本上分为专业作家和业余作家两部分,这是一种福利体制,不是一种遵循创作规律的激励机制,应该对专业作家实行“老人老办法”的同时,尝试设立“国家重点文艺创作扶持基金”,作为文艺专业创作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过渡。 剧作家魏明伦:现在文艺界的评奖、庆典、招生等一些活动中存在着腐败现象,有些还是大案要案,极大地影响了艺术家的形象和我国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但不知什么原因,媒体对文艺腐败的报道特别少,刚出现一星半点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广大文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没有知情权,不能问也没处问。应该公开解剖几只“麻雀”,有利于查找我们文艺管理体制上存在的漏洞。 歌唱家吴雁泽:作为文艺工作者,建议音乐文化的教育从娃娃抓起。对一个人影响最深的还是少年儿童时期的歌曲,幼儿教育特别重要,这是个百年树人的问题。 (朝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