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全省建材工作会议传出消息,根据国家经贸委和墙改办的规定,截至今年6月30日,包括济南在内的我省17个地级城市和31个县级以上城市将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县政府所在地的城镇,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的具体时限,最迟也不得超过2005年底。 随着“禁实”日期的临近,“秦砖汉瓦”退出市场似乎已经为期不远。但省建材办规划发展处处长刘连台表示:17个地级城市和31个县级到规定期限“禁实”可能不成问题,但全面“禁实”任务仍相当艰巨。 省建材办提供的数字表明:目前全省新型墙体材料只占墙体生产总量的32%,实心黏土砖仍占60%—70%,建筑工程中墙体材料应用量的64%仍然是实心黏土砖。 “秦砖汉瓦”,曾铸就我国的建筑辉煌,但带来的后果也是严峻甚至是灾难性的。据了解,我省10万家左右的砖瓦企业,占地60万亩,每年生产实心黏土砖600多亿块标准砖,毁田5·6万亩,在全国居首位;我省每年能耗总量约为2亿吨标煤,仅烧砖就用掉600多万吨。 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开始了各种轻型复合板和非黏土砌块的研究和生产,如今发达国家实心黏土砖早已被限制使用,空心砖、多孔砖逐渐成为墙体材料的支柱,如在德国、瑞士、奥地利,可占砖产量的90%,在意大利几乎占100%。 刘连台说:“‘禁实’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从降低新型建材的成本着手。” 据了解,现在新型墙材比传统墙材每块标准砖贵几分钱——别小看了这几分钱,由于我省每年生产墙材在600亿标准块,几分钱加起来起码是10多亿元的成本,这样建筑开发商自然不愿用新型墙材。 刘连台表示:要真正把新型建材的成本降下来, 必须“两手抓”。 “一手”是抓好扶持新型墙材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为鼓励墙体材料革新,国家在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所得税、增殖税、进口设备关税和进口产品增殖税、土地使用税等方面有一系列的免征政策,如:凡企业利用本企业外的大宗煤矸石、炉渣、粉煤灰做主要原料,生产建材产品,自生产经营之日起,免征所得税五年;对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的企业,可减免土地使用税……只要这些政策能落实到位,新型墙体的成本价就能“减”下一大块。 另“一手”是通过强制性措施和税费杠杆增加使用实心黏土砖的难度与成本。对那些耗能大、费地多的小砖瓦厂要坚决关停;对于暂时不能关停的,在土地使用费和所得税等方面加大征收力度,对使用实心黏土砖的建筑开发商也要增加使用费用的征收。通过这种措施,实心黏土砖的使用成本就会“增”一块。 一“减”一“增”,新型墙材的成本就会低于传统墙材,在市场上就有了竞争力,新型墙材的推广应用就不会再成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