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城市建设与政绩观
主持人:刘玉普(本报记者)
特邀嘉宾:吴元宝(中共高密市委书记)
背景
高密市近一两年招商引资势头良好,规模以上企业由2002年底的144家发展到今年3月初的346家,一年翻了一番多。项目多了,城市就要扩大,扩大的方式成为一个问题,一种方式是像原来的老城一样二产三产混居式膨胀,另一种方式是分类式膨胀,建立功能清晰的二、三产业板块区。
两者相比较:前者费劲小,出政绩快,按先后顺序布局建设即可,但对长远发展不利;后者工作量大,出政绩慢,老城也需要重新布局,但对长远发展有好处。在高密市委组织的讨论中,赞同后者的居多。市委决定:要为后人留下一个前瞻性的城市发展规划:老城规划为三产功能区,在老城周围建立环形二产产业带,更外围是一产区域。
事件
在高密这场“腾笼换鸟”中,高密春雨机械有限公司非常典型。该厂原在城区内,由于新上设备,需要扩大厂区面积,但周围已没有空间,同时厂内各车间布局不合理,产品运输、管理都不方便。去年,他们将老厂由有关部门拍卖给一家外地房地产开发公司,用拍卖所得的1400万元,按照规划在老城东南新建厂房6000多平方米。现在该厂原址上一片高档住宅楼已经崛起。
现在,同春雨公司一样,老城内的工厂已有3家迁出,由潍坊中百集团、山东家家悦集团、青岛崂百集团及12家房地产公司建设的几十家超市、物流中心、餐饮等三产项目已经建成。
点评
刘玉普(以下简称刘):前几天看到报道说,我省规模以上企业每天以11个的速度递增。应该说,这些企业大多数都落户在县以上城市。怎样安置这些企业,牵扯到一个城市规划问题,解决得好,可能为城市将来的持续发展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处理不好,就有可能成为一个障碍。
吴元宝(以下简称吴):这的确是一个现实问题。合理的产业布局,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发展,还有利于加快城市建设和提升城市的档次和水平。但说到底,城市规划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当地领导班子的指导思想问题。只有指导思想和出发点正确,才能处理好企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关系。
刘:有些城市,有了项目就摊煎饼式膨胀,还有的干脆在城外另辟新区。高密眼下走的路子,将老城和新区统筹兼顾,按功能设施合并同类项,搭框架、设置产业区。按时下某些观点,这可能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吴:说实在的,作为现任负责人,谁也愿意多出政绩、快出政绩。但这种政绩是从眼前看还是从长远看,这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可能体现得更为明显。混合式建设,一建一大片,当时就好看,可是将来再建设怎么办?另辟一块功能配套齐全的新区,也较容易也好看,可老区怎么办?
所以说,当前的所谓“政绩”有可能成为将来的包袱,有些城市今天建、明天拆,就是这样造成的。因此要为长远计、为后人想。这也就是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问题。
刘:科学的发展观本身也包括对当地情况科学地把握问题。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关键要因地制宜,科学决策,合理制定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高密市抓住我省建设半岛城市群的机遇,正确处理产业布局和城市建设的关系,体现了一个超前预测、分步实施的思路。
吴:不谋全局,不足谋一隅。我们制定城市规划,是从全省这一大的经济和城市发展布局出发的。我省要建设半岛城市群,高密要担当重任。因为我们看到,在青岛和潍坊这两大半岛城市之间,空间距离达140多公里,中间是一个相对的“低洼”地带,而高密又正好处在两大城市中间,从发展的要求和条件来看,高密完全能够在这一“低洼”的地带上隆起。基于这一分析,我们在城市规划上必须要超前,为将来的发展留足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