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教育新闻 > 热点
本站搜索:

山东教育挺进“小康” 看十年发展关键词

2012-09-29 09:06:00    作者:宋全政 王桂利 王原   来源:大众日报  

关键词: 教育本质 教育公平 山东高考 职业教育集团 学龄儿童净入学率
[提要]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山东教育发展史上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也是山东教育发展史上重要转型期之一。为对山东教育十年辉煌成就有个基本把握,我们选取了“普及、普惠、回归、回馈、公平”5个关键词进行一下简单解读。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山东教育发展史上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也是山东教育发展史上重要转型期之一。十年的发展历程,山东教育实现了由“外延型”向“内涵型”的转型,实现了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跨越,完成了从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大省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这十年,开启了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迈进的新征程,是山东教育现代化奠基的关键十年。

  十年的发展历程,极不平凡,十分关键,彰显民生价值,凸显重大转型,必将在山东教育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一页。

  为对山东教育十年辉煌成就有个基本把握,我们选取了“普及、普惠、回归、回馈、公平”5个关键词进行一下简单解读。

  关键词:普及

  各类教育

  普及程度大大提高

  山东是个人口大省,“上大学,想上就上”曾是几代人的梦想,大学生一度被赋予了“天之娇子”的美誉。如今,这个梦想在齐鲁大地上实现了。山东高考录取率由2002年的60%提升为2011年的87%;山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02年只有不到15%,2011年已达29.8%,今年突破30%。全省普通高校139所,比2002年增加63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到164万人,比2002年增加106万人。这就意味着,山东的高等教育已经跨越大众化阶段,正在向普及化的目标迈进,在山东,上大学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了,而是“想上就上”。

  同高等教育快速稳步发展一样,山东的基础教育一直保持着高位优质运行,全省幼儿入园率稳步提高,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已达到74.5%,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为99.99%,普通初中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为99.89%。2002年山东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仅51.2%,近两年一直保持在95%以上,十年增长40多个百分点。这标志着高中段教育在山东实现普及化。

  更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达到新水平,到2011年底,在校生155.86万人,与2002年相比,在校生增加了56.1万人,增长56.2%。全省中职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比例由2002年的40.44%,增加到2011年的49.91%。中职生与普通高中生比例大体相当,基本保持在1:1。职教普教之比,不仅是个数字概念,同时还表明教育普及程度的新变化,表明人们教育观念、择业观念的重大变化。

  数字即可验证,山东教育已由“温饱型”走到“小康型”,教育规模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结构比例渐超合理,基本实现了“普及化”。可以说,基本“普及化”是山东教育十六大以来十年发展的标志性成就,不仅能够基本满足山东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不断增长的需求,而且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将为山东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也可以说,基本“普及化”教育的建立,是山东保障民生的一块重要基石。

  关键词:普惠

  改革开放成果惠及百姓

  “绝不能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确保所有义务教育适龄儿童都能‘不花钱、有学上’”,政府这项庄严承诺,在今天的齐鲁大地上掷地有声。

  仔细梳理一下五年来,改革开放的成果在教育方面惠及百姓的一件件、一桩桩和那些带着“温度”的数字,总是令人感慨万千。

  从2007年春季开学起,我省农村义务教育段“交钱上学”的历史就此终结了。当年秋季开学起,我省又免除了170万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杂费政策在齐鲁大地实现了全覆盖。从此,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实现了。2011年,除青岛外,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免杂费及补助公用经费31.77亿元、免费教科书资金7.67亿元,惠及710多万农村学生。这不仅使他们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也减轻了亿万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极大地改善了民生。

  在全面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免费教育正向中等职业教育延伸的同时,山东各级各类教育都建立了完备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资助政策“无缝隙”对接和资助“全覆盖”,切实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上不起学”到“一个都不能少”。

  2007年,普通高校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政策、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政策全面建立,同时在全国率先出台普通高中政府助学金政策;

  2008年春季开始,为农村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2011年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按照在园幼儿10%比例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和孤残儿童进行资助。

  据统计,2011年我省各项资助政策(包括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中职免费、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等)落实财政性资助资金总金额约50亿元,加上助学贷款和学校自筹经费,总金额超过60亿元,惠及全省870万在校学生和学龄前儿童。

  更为可喜的是,政府已经基本承担起了应该承担的教育责任,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教育发展的环境日渐完善。2007年我省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680.24亿元,2011年达到1041亿元,增长53%,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达到19.98%。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更新工程、“两热一暖一改”等工程,在一件件落实中。很多长期存在的教育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和突破。2011年全省140个县(市、区)全部统一了县域内教师工资标准,并做到了按时发放。全部清算兑付了拖欠多年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累计化债44.8亿元。省政府与49所省属本科高校签订了化债协议,确保2012年底我省公办普通高校化解债务120亿元。

  此外,还有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救助机制、对特殊学生的补助政策,一项项力度空前的政府资助政策惠及民生,温暖民心。教育公平的理念和实践,在齐鲁大地深深扎根。

  关键词:回归

  回归本来

  山东教育的“担当”

  梳理山东教育十年发展历程,有一个词语不可被忽略,它就是“回归”一词。

  回归教育本来,是山东教育人的“担当”。无论是以省为单元整体推进素质教育,还是两个“零距离”对接的职业教育,或是在全国率先提出转向“内涵发展”的高等教育,都表明了山东对教育规律的尊重,对教育本质的探寻,也更表明山东潜心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追求。

  回归教育本来,不是一个单纯的口号,也不是一个单纯的回归过程。回归的目的,就是要以人为本,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就是要按教育规律办事,办富有内涵的“优质型”教育,就是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经过2007年一年的调研论证,2008年1月15日,有500余人参加的山东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在潍坊召开,以此拉开了山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序幕。

  几年间,山东孜孜以求,不断探索,逐步建立了“政府主导、规范管理、课程核心、评价引领、督导保障”的工作机制,在规范办学行为、深化课程改革、建立素质教育督查及问责机制、改革和完善考试及招生录取制度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以省为单位整体推进素质教育被誉为“山东样本”,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山东就素质教育工作作典型发言。山东还被确定为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进行以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

  在职业教育领域,实训基地与工作环境“零距离”对接、课堂教学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以这两个“零距离”对接为目标的“回归”,更鲜明地体现出职业教育“提高质量、强化能力、促进就业”的本质内涵,使山东的职业教育走上了一条健康发展的轨道。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教集团等办学模式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从2008年起,每年举办一次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形成了常态机制。

  2006年,山东率先提出,高等教育要实现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的战略转移,开启了高等教育领域的“回归之路”。“高教强省行动计划”、“质量立校行动计划”、“特色名校工程”,山东高等教育前进的步伐显得更加稳健有力。在教育部第一轮本科教学评估中,我省参评高校优秀率达87.5%,位居全国前列。高等教育“山多峰少”的局面逐步改变,国家重点学科由20个增加到42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4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34个。

  回归之路,艰难而不平凡。但回归之路,是山东教育人坚定的选择。实践已经验证,回归本来办教育,已使山东的教育更加生机勃勃,更加厚重,也更加自信。

孙海燕

editor


 

> 进入微博< 热点图片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