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29 20:36:00 作者: 来源:中国教育报
亚裔学生在美国的形象一直比较脸谱化——“数学呆子”。这个刻板印象究竟从何而来,又是否符合现实呢?
很多关于数学水平国别差异的研究表明,东亚学生的数学成绩确实好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此差异,解释五花八门。但我想,亚裔学生数学比较好,应该是自身努力、文化和语言等各方面原因综合的结果。其“数学呆子”的脸谱化形象,成因大致可归结为如下几个要素:
成见因素。美国人在数学上似乎有一种“反智”倾向,许多知识分子常常津津乐道自己的数学不好。其中虽然不乏善意的自嘲,但也间接说明美国人对学不好数学感觉坦然。据说,这样的说法可能是有意和“数学呆子”划清界限,因为在美国,学习好的学生不一定受同学欢迎,甚至可能遭到同学嘲弄,被称为“教师宠物”。而亚洲人,尤其是中国人受益于正面的脸谱化印象心理暗示,在文化上比较看重数学。不是有句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吗?这两种不同的文化预期,对于学习者的心理颇有影响。
语言因素。在早年的打基础阶段,汉语、日语、韩语等东亚语言,对孩子学数学帮助很大。比如汉字都是单音节,读来琅琅上口,便于瞬间记忆,认知负荷也比较小。
教学因素。在多数东亚国家或地区,数学教学更“正规”,课堂教学多半是教师在讲台上“讲授”,学生很少中间打扰。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记忆能力要求较高,有利于打下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而美国的中小学数学教育则更重视所谓的“流程式教育”,比如问题解决技能、判断、估算、图表制作等,不强求学生记公式。
再是家长因素和时间因素。就我所知,许多亚裔家长是第一代移民,在语言和沟通上先天不足,对孩子的阅读、写作这些方面不大插手。而数学对语言的依赖性少些,家长更有信心帮助自己的子女。尤其中小学阶段,有的家长甚至用国内的教材,在家另起炉灶给孩子上课。一些亚裔学生的所谓数学优势,可能也是因为练习更为频繁,花费时间更多,比如很多韩国学生通常课后还会额外学习一两个小时的数学。
可惜的是,早年的数学优势,并不一定能给亚裔学生后来的学习提供后劲,也未必能影响其专业、职业选择。成长中,一些学生发现,自己并不像父母暗示的那样擅长或者喜欢数学。同时,即便是正面的脸谱化,有时也会起反作用,因为它将增加亚裔学生的心理压力。过分强调成绩,可能导致亚裔学生在创意等方面受到负面影响。父母的期望值过高,还可能摧毁孩子学习数学的信心。
如今,和其父母相比,第二代亚裔移民少了不少拿学位、找工作、熬绿卡的压力,选择理工科专业的比例大为降低。近年来,美国一项针对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发现,东亚裔女性选择数学专业的比例,不但低于白人妇女,甚至不如其他少数族裔的妇女。这未必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亚裔学生可以去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
分享到:
新浪教育官方微博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