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财经人物

林毅夫:奥运后中国经济不会萧条

2008-04-09 11:13:00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报  

今年5月,林毅夫即将赴任海外,而就在前不久由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北大国际MBA(BiMBA)共同主办的“中国经济观察”新春报告会上,代表着“中国声音”的林毅夫发表了《访欧答问三题》的演讲,着重回答了当前备受关注的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后奥运”经济,以及中国中长期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等问题,并预测中国经济中长期内仍将保持持续增长。

    现年56岁的林毅夫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创办人和现任主任,也是前不久世界银行新任命的首席经济学家。事实上,这位留着小平头,和蔼笑容中带着几分羞涩的学者,曾多次为中国经济界带来惊喜: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位从西方学成归国的经济学博士;他首先提出了“新农村运动”概念,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学术支持;他也是第一位运用规范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问题的中国本土经济学家;他同时还是第一个登上英国剑桥大学马歇尔讲座这一国际经济学界顶级讲坛的中国学者。
  编者按:今年5月,林毅夫即将赴任海外,而就在前不久由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北大国际MBA(BiMBA)共同主办的“中国经济观察”新春报告会上,代表着“中国声音”的林毅夫发表了《访欧答问三题》的演讲,着重回答了当前备受关注的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后奥运”经济,以及中国中长期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等问题,并预测中国经济中长期内仍将保持持续增长。“上证商学院”特摘编其中精彩部分,以飨读者。

  次贷危机绝对不会导致中国出口负增长。

  奥运会后,中国将进一步和国际经济融合,不会出现经济萧条。

  股市波动不会导致银行危机,也不会爆发全面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具有五大最有利条件。

  这次欧洲之行访问的国家主要是三个:比利时、瑞典及德国。在整个访问活动中,不论是记者采访、跟政府有关部门的交流还是学术报告,欧洲各界普遍关心如下三个问题:(1)美国次贷危机、经济萧条或滞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奥运会后萧条;(3)中国中长期经济发展之挑战与展望。

  次贷危机绝对不会导致中国出口负增长

  美国次贷危机、经济萧条或滞胀对中国经济究竟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的看法比较乐观。

  首先,由于中国银行业购买的次贷很少,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业几乎没有任何直接的影响。其次,美国虽然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出口盈余来源国,但是中国的出口以中低档的消费品为主,其收入弹性低。我认为美国经济萧条最多会让中国出口增长速度下降,绝对不会出现负增长。出于同样的原因,即使美国经济萧条影响到欧洲经济、日本经济,对中国对欧、对日等国出口的影响也会相对较小。

  最后,如果美国经济出现滞涨,对于中国来讲,可能还会有些有利的因素。众所周知,美联储的主要任务是控制通货膨胀,美国的消费品主要依靠进口。美元贬值将使进口价格上涨,从而导致消费品价格上涨。目前情况下,美国为了防止物价不断上涨,将会避免美元继续贬值,那么人民币对美元、对欧元升值的压力就会有所减少。总体来说,这对缓解中国的汇率政策压力有一定作用。

    中国不会出现奥运会后的经济萧条

  我们应该很有信心地认为,中国不会出现奥运会后的经济萧条。首先,中国并非如某些国家那样很少举办大规模国际活动。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还有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以及未来的一系列重要国际活动。这些国际活动的举办都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其次,中国的经济规模巨大。中国去年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3万亿美元,是希腊举办奥运会时GDP的16倍,是澳大利亚的7.7倍。奥运会投资在国内总投资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再次,中国基础设施投资的空间非常大。

  不仅如此,即使现在中国已是世界工厂,但产品附加值的提高空间还很大,产业升级的机会还很多,这也需要大量的投资来支持。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水平。同时,考虑到正在进行的城镇化过程,预计中国未来五年、十年间消费的增长率保持10%或者更高的水平是完全有可能的。此外,外商投资也将继续维持在高位。奥运会后,中国将进一步和国际经济融合。中国将更加了解世界,世界也会更加了解中国。这将为中国产品的出口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

    中国中长期经济发展之挑战与展望

  (1)中国不会出现银行危机,也不会爆发全面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有人曾这样问我:“亚洲国家经济发展当年势头也很好,但后来却出现金融危机。中国会不会也出现金融危机?”此外,中国股票市场过热和银行呆坏账等问题也经常成为海外媒体关注的焦点所在。

  我认为,即使当下国内股票市场波动大一点,但是只要股票市场调整不导致银行呆坏账的大量增加,银行就不会出现危机,那股票市场的调整就仅仅是社会内部的利益再分配,并不会演变成为全面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

  至于呆坏账比例高的问题,早在1990年代末20世纪初,当时国内媒体报道银行呆坏账比例为20%左右,而国外学者的研究是40%以上,当时中国没有出现银行挤兑或破产,现在我们的呆坏账比例已经压缩至5%以下,即使将来反弹到7%、8%左右,在有国家保障的前提下也不会出现银行挤兑或破产问题。因此我相信不会出现银行危机,也不会爆发全面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2)未来5-10年,中国社会在总体上将保持安定团结

  海外的媒体(包括中国香港、美国、欧洲)常常报道关于中国各地发生群体抗议等社会事件,这些信息难免让海外人士产生“中国是一个坐在火山口上的国家”的印象。但是我认为,在中国目前快速发展和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不管是发展还是转型,必然有利益的重新分配,很难让每个人满意。中国有300万个村庄,个别性的群体社会事件发生不可避免,但应该看到这些事件所占的比例相当小,影响范围也非常有限,而且中国政府的有关方面也往往反应迅速,能够有效地避免地方性的矛盾演变成为全国性的事件。尤其在十七大后提出科学发展观,政府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改善收入分配,缩小地区差距,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缓解各种社会矛盾。因此,可以判断,未来五至十年,中国社会在总体上将保持安定团结。

  (3)中美关系——“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随着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兴起,国际关系的重新平衡,甚至冲突和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但在考量国际关系的问题上,经济利益仍将占主要地位。

  随着中国的发展,在出口增加的同时,中国购买外国产品也越来越多,中国市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也因此显得至关重要。至于中国大量的出口对发达国家的传统产业所造成的影响,应该看到,由于这些传统产业在发达国家日益式缩,所以影响面非常有限。虽然这微不足道的部分经常制造出很大的声势,引起关注,但实际牵扯的金额却非常小。

  中国的对外投资曾引起一些关于经济安全和国际关系的争论。但是仔细分析一下不难发现,中国目前的对外投资都是商业行为,都可以在商业利益回报上得到证明和支撑,并不是像国外媒体和政治学者所鼓吹的“战略性投资”——所谓战略性,是指接受进行远低于市场回报的投资。

  对美国、对世界而言,反恐以及朝鲜和伊朗核问题依然是目前主要的国际问题。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朝鲜的邻国会扮演重要角色,在战略意义上与发达国家一致。最后,我相信中国政府在处理国际问题上具有高度的智慧,既坚持原则又有灵活性。因而,中美关系以及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关系不能说没有摩擦,但总体看好,可以用李白所讲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来描述。中国将会拥有一个相对良好的外部环境。

  (4)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具有五大最有利条件

  首先,中国领导人充分了解当前的机遇和问题,在处理和解决问题上务实而有智慧。中国的政策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这也正是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以及今后能够不断克服困难前进的根本原因。其次,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地方干部具有很强的执行能力。再次,中国的企业虽然不够规范,但是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善于学习,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同时,中国大陆的民众与上世纪50-80年代的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和日本的民众一样,对于经由自己的努力来改善生活具有强烈的愿望。只要政策、环境许可,老百姓将尽一切努力想方设法抓住一切机遇。最后,作为最大、最开放、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巨大的国内市场、良好的基础设施、勤劳能干的老百姓都将吸引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涌入中国,并带来新的资本、管理、技术和市场。

  (本文由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北大国际MBA独家授权刊登。)

  林毅夫简介

  林毅夫,现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1990年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1990-1993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1994年至今,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2008年2月4日被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正式任命为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林毅夫观点链接

  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前景,大家知道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认为完全有可能再维持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因为中国产业升级的空间非常大,中国国内的市场也非常大,同时呢,外资不管是把中国作为出口加工的基地,还是把中国作为一个不断扩大的市场,它都会到中国来投资,在这些有利的条件之下的话,我相信中国有潜力再维持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高速增长。——作为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人大代表,林毅夫在谈及中国经济前景时表示 

  制度确实是决定国穷国富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制度决定了一国的激励结构,关键是制度本身是内生的。在发展中国家,政府是最重要的制度安排,因为政府的政策决定了一国经济中其他政策安排的质量。

  我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贫穷并不是命运。如刘易斯所讲,所有国家都有机会。如果它们有勇气抓住机会,有好的领导和政府,在适当时间引入适当的政策,那么这个国家基本上可以如上世纪50年代的东亚、80年代的中国和越南那样突然实现经济起飞。——林毅夫在英国剑桥大学2007-2008年度“马歇尔讲座”的发言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的结果,如果没有足够的非农就业和创业机会,小城镇是没有吸引力的,把经营小块耕地的农民集中居住在远离劳动场所的小城镇显然是不合适的。我国实现城市化尚需走很长一段路,在此之前,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广大农民的生存环境,是必然的选择。——林毅夫谈“新农村运动”

  “军人的理想是马革裹尸还,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累死在书桌上”。——林毅夫的从师之道 

吴毅斐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