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04 09:52:00 作者: 来源: 证券日报
编者按:2012年6月,国务院通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确定了以"纯电驱动"为主要技术路线,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二者销量目标为累计产销量到2020年超过500万辆。
比亚迪(002594):次新车型销量下滑,太阳能仍未见底
研究机构:国金证券(600109)分析师:吴文钊撰写日期:2012年08月28日
业绩简评
上半年,公司营收225.82亿元,同比增长0.17%;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627万元,同比下滑94.09%,对应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01元;第二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0.12%,但当季营业利润与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均为负值。
经营分析
主要车型后继乏力致销量下滑:上半年,汽车销量为206,867辆,同比下滑10.9%;同期,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仅下滑0.3%,而乘用车行业销量则增长6.7%。分车型看,两款老车型F3与G3上半年销量同比分别下滑39.6%与46.7%,是公司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次新车型L3、S6与G6虽然在年初表现极好,但二季度以来三者销量均有所下滑,使公司第二季度汽车销量同比下滑18.6%,较第一季度3.4%的降幅显著扩大。
速锐上市或将难以扭汽车业务整体颓势:公司F3速锐在8月21日上市,车型售价6.59-9.99万元,搭载"涡轮增压+双离合"的动力组合,并拥有遥控驾驶功能,卖点较多。我们看好速锐上市后的市场表现,预期其能改变F3当前持续下滑的走势;但公司L3、S6与G6销量等车型的月度销量已有所回落,短期内难以回到去年末的销量高峰,故预计速锐难以挽回公司汽车业务整体颓势。上半年,公司汽车营收增长12.72%,但车型结构的改善并未改善毛利率,相反毛利率下滑0.4个百分点至18.67%;下半年,基数的提高将使公司汽车营收增速下行,而行业竞争的加剧亦将使毛利率加速下行,故我们预计公司汽车业务下半年压力较大。
新能源汽车业务渐有起色:上半年,公司销售1,231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超过200%;其中混动的F3DM与纯电动的E6分别为601与607辆,各自的月销量稳定在100左右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全文已在7月9日公布,并确定短期插电式混动、中长期纯电动的发展路线;公司在插电式混动与纯电动均有足够的技术储备,且在两方面均有国内唯一的量产车型;我们认为,如果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大规模启动,公司将是整车领域的首要受益标的。
诺基亚出货量下滑拖累公司手机业绩:上半年,全球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2.1%,公司第一大客户诺基亚全球出货量为166.6万台,同比下滑18.9%;第二大客户华为出货量为21.7万台,同比增长35.3%。受诺基亚拖累,公司上半年手机业务营收下滑11.62%;因公司配套诺基亚为毛利率较高的外壳等配件,而配华为的则为毛利率较差的整机组装,故手机毛利率亦有所下滑。上半年,公司手机业务毛利率12.66%,同比下滑0.5个百分点,手机毛利同比下滑15.1%。从目前来看,Windows系统并未扭转诺基亚低迷的态势,而公司对三星、苹果的营收占比又较小,故我们预计公司下半年手机业绩仍将较为低迷。
太阳能业务拖累电池及新能源板块业绩,预计下半年亏损有望减小:上半年,太阳能组件价格持续下滑,导致公司太阳能业务继续大幅亏损,并拖累二次充电电池板块业绩;与此同时,欧公司锂电池与镍电池的下游需求均较为低迷,亦使公司传统电池营收有所下滑。上半年,公司二次充电电池与新能源板块营收下滑5.54%,毛利率从12.30%下滑至11.83%,致毛利同比下滑9.1%。从目前来看,太阳能行业仍未到景气拐点,组件价格仍未有企稳的趋势;但公司高价的长单已快消化完毕,库存的减值损失也已基本计提,如果下半年太阳能组件价格不大幅下滑,公司太阳能业务的亏损有望减小,从而带动该板块业绩回升。
汽车业务拖累第二季度毛利率快速下行:第二季度,公司毛利率仅有13.77%,同比与环比分别下滑0.6与3.6个百分点;依靠营业外收入的大幅增长,当季度净利率才打到0.47%,与第一季度基本持平。我们认为,汽车销量同比与环比的快速下滑,是第二季度毛利率下行的重要原因。分业务看,虽然上半年汽车毛利率仍有18.67%,同比仅下滑0.4个百分点;但因为第二季度S6与G6、F3等主要车型销量快速下行,我们预计第二季度汽车毛利率不到15%,进而拖累整体盈利能力。下半年,S6、G6等车型的销量短期难以改善,而速锐又不至于扭转汽车整体的格局,故我们预计汽车的盈利能力仍将面临较大压力。
预告三季报业绩下滑75%-95%:公司在中报中预告,2012年前三季度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764-8,188万元,同比下滑为75%-95%,对应EPS为0.01-0.03元。
盈利预测
我们预测公司2012-2014可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约1.92、6.52、10.51亿元,同比分别下滑86.1%、增长238.7%与61.1%,对应EPS分别为0.08、0.28、0.46元。
投资建议
公司目前股价用PE估值已无太大意义,当前PB为1.69倍,横向看略高于汽车行业平均1.3倍的水平,我们下调公司评级至"中性"。我们认为,公司是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导者,有望显著受益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后带来的销量与业绩增长;虽然当前业绩大幅下滑,且估值偏高,但公司长期发展空间值得期待,未来仍值得持续关注与跟踪。
杉杉股份(600884):看好2012年负极、正极材料增长
研究机构:瑞银证券分析师:牟其峥撰写日期:2012年04月27日
受服装、正极材料拖累,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22%
一季度公司实现收入7.25亿元(+14%),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503万元(-22%),服装净利润下滑43%,锂电材料净利润下滑23%,我们认为是因正极材料继续处于去库存阶段且和日本户田的合作仍处于磨合期。
预计新能源汽车规划出台将拉动未来4年超过500亿动力锂电池需求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获批,提出到2015年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销量达50万辆的目标。我们认为动力锂电池的高增长空间将依次打开:1)小容量动力锂电池对铅酸电池替代;2)市政公用电动车;3)私人电动汽车;4)长期的电力储能等市场。我们测算2012-15年仅电动汽车的锂电池需求就将达568亿元,公司所覆盖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的市场容量分别为142/51/57亿元。
看好2012年负极、正极材料增长
2012年是"十城千辆"收官之年,我们认为市政公用电动车受到的支持力度将加大。我们认为随着行业需求增长和临港新基地的逐步投产,2012年负极材料增速有望达40%。我们认为杉杉户田和伊藤忠的大额关联交易预测预示了公司和正极材料领先厂商--日本户田的合作或将于2012年全面启动,我们预计将为公司带来20%以上的高端正极材料产能增量。
估值:下调盈利预测,目标价23.50元
根据一季报我们下调2012-14年EPS预测至0.56/0.81/1.05元(原为0.62/0.85/1.13元),基于VCAM模型,假设WACC8.5%,得到目标价23.50元(原为25.75元),维持"买入"评级。
鑫龙电器(002298):毛利率提升促高增长,储能电池下线空间广阔
研究机构:山西证券(002500)分析师:梁玉梅撰写日期:2012年08月30日
利润大幅增长。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1399.6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69%;归属股东的净利润4720.6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4.16%。公司综合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提升了4个百分点,这是公司利润增速高于收入增速的主要原因。
配网增速趋稳。配网类公司近两年的高增长主要由于农网改造及国网集中招标,目前看两个因素的作用仍还未消失。农网改造还将持续一年;国网有望进一步提高招标的集中度,这将更进一步利好公司。我们认为配网类公司在农网改造高速增长后将回归正常增速,未来配网类公司的持续高增长还要看其在新领域的拓展情况(新领域的产业化速度及新领域的市场空间等)。
储能电池下线,市场空间广阔。公司与美国ZBB公司、美国POWERSAV公司、芜湖华瑞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合资成立了安徽美能储能系统有限公司,生产锌溴液流储能电池。美能储能部分已完工产品,将在一、两个月内发给客户进行试用,公司锌溴电池达产后的年产能将能达到2000台左右(按50千瓦时标准柜计算)。预计到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在全部能源中将达到15%。按照市场普遍预期,2020年我国电新能源源规划,风电达到150GW,光伏100GW。配套储能装置的功率按照风电装机容量的15%计算,约为37.5GW。如果储能装置单位千瓦造价按照4000元/kW计算,至2020年的10年间,储能市场规模约为1500亿元。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2至2013年EPS分别为0.28元、0.40元,对应动态PE分别为30倍、22倍。我们认为配网类公司在农网改造高速增长后将回归正常增速,公司目前已经实现了在电力电子和储能电池两个领域的布局,电力电子领域公司的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产业化及规模化的速度较快;储能电池目前在国内仍属于新领域,产品已经成功下线。考虑到配网业务仍有增长空间以及其公司在电力电子和储能领域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维持公司"增持"的投资评级。
投资风险。电力电子及储能领域低于预期;配网领域行业竞争激烈毛利率下滑。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