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01 09:17:00 作者: 廉卫东 娄和军 来源: 大众日报
大型交响工业实景演出在潍柴厂区上演,用实景展现民族工业发展历程。(资料照片)
□ 本报记者 廉卫东 娄和军
回首十年,山东这艘巨轮劈波斩浪、锐意前行,虽然时有风急雨骤,却一直从容坚定。
透过“黄金十年”辉煌,探寻巨轮远航的动力源泉,思想解放的光芒闪耀其间,改革创新的力量涌动奔腾:创新型省份建设紧锣密鼓,“鲁字号”的行业标杆峰峦林立;山东经验频频叫响全国;在201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试点、先行、示范这样的词汇出现了近40次之多……
可以说,没有一轮又一轮的解放思想、创新创造,就没有齐鲁大地这十年翻天覆地的跨越发展,就没有今天中国创新版图上璀璨的山东印记。
关键时期的历史抉择
9月3日,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依然浓重,潍柴的海外并购又出手了。
这次的目标,是全球排名第二的工业叉车制造商德国凯傲集团。7.38亿欧元的投入刷新了中国企业在德国的直接投资纪录,换来的是全球最先进的液压技术。这是潍柴继2008年“抄底”法国百年名企博杜安发动机公司、2012年初“吞并”全球最大豪华游艇商法拉帝之后的又一次“出击”。
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之一,潍柴的发展之路多有创新之举——2005年,中国首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达到欧Ⅲ排放标准的10升大功率发动机就诞生在潍柴;2007年底,潍柴推出“动力总成”,使国内新车研发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一,中国商用车由此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了无可争议的竞争优势;2008年,潍柴推出了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5升、7升发动机,让中国汽车驶入“绿色动力”时代。无论是在技术、管理还是国际化路径上,潍柴都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的范本。
而在山东,像潍柴这样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企业还有很多。海尔推行“流程再造”,引领中国家电企业互联网时代的转型之路;浪潮推出“云计算”战略,这是国内IT企业首次系统阐述云计算的技术架构和应用模式;化工业龙头万华并购匈牙利BC公司,在欧洲这个全球最大的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消费市场获得主流供应商的地位。
近十年来,山东经济总量从1万亿元增加到4.5万亿元,超过欧洲的瑞士,人均GDP在2009年就超过4000美元,这都标志着山东已经步入了中等收入水平地区行列。而新形势下,既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遇到了越来越严峻的资源环境挑战,要避免落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就要加速完成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这是山东在关键时期必须作出的历史抉择。
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党委书记郭训成认为,2005年,山东提出建设创新型省份,推进重大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山东各项创新要素迅速成长,技术创新活跃期已经到来。创新激情澎湃的山东企业,在许多行业已成为“标杆”,在产业领域树起“山东创造”新高度。
与引领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相比,推动行业整体的转型升级意义更大、难度更大,也更考验执政者的勇气和智慧。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造纸企业是污染大户,但在高唐县的纸业巨头泉林集团,排污口却是金鱼悠然的一池碧水。这家拥有162项专利的纸企,通过一系列自主创新,不仅把造纸过程中产生的“黑液”制成有机肥,摘掉了高污染的帽子;还用秸秆造出“本色纸”,产品在国际市场供不应求。
而在十年前,包括泉林在内的山东造纸行业是典型的排污大户,全省近80%的工业污水来自造纸。造纸企业的华丽蜕变,源自山东在全国率先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治理之路——创建严于国家标准4倍的造纸行业环保标准,采取分阶段推进模式,以标准升级倒逼行业升级。2003年至今,山东原有的700多家造纸企业仅剩16家,行业年产值却增至千亿,技术和环保水平全国领先,“排污老大”跃升“效益老大”。
转型升级必须以制度创新为前提。山东纸业的浴火重生,深刻验证了这一点,也让这种生态与经济的“双赢模式”在山东大范围推广。此后,山东又陆续实施了纺织染整、淀粉加工等13项地方行业标准,万元GDP能耗等三大类10项主要指标也被纳入各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依托创造性之举,2010年底,省控59条重点污染河流“条条见鱼”;2010年2月,山东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总量减排任务。
敢闯敢试勇辟新路
山东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涂可国去省外讲课,常被问及这样一个问题:山东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儒家文化最讲中庸之道,但为何创造出如此之多在全国叫得响的经验?
总结自己对山东文化20多年的研究,涂可国解释说:鲁文化重内省,齐文化尚开拓,齐鲁文化上千年的交融,使得山东人既以稳健著称,有老黄牛的实干劲儿;又不乏创新的勇气和智慧,关键时刻不含糊。
这在山东农业发展史上体现得尤其明显:从先行推广“大包干”,到率先推行农业产业化,山东不仅较早解决了数千万农民的温饱,还较早打开了农产品通往国内外大市场的通道。山东农业在全国“举足轻重”,不仅是因为粮食产量“九连增”、蔬菜供给“遍全国”,更是因为每当农业发展面临难题时,山东总能因时制宜,探索出应变之策。
当历史车轮驶入21世纪,“洋农民”开始抢滩中国市场,而中国农村年轻一代却宁肯进城打工也不愿继续操持土地,中国农业面临新难题。对此,山东在实践中作答:探索实行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
规模化——各地探索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临沂苍山建起“土地银行”,农民可将闲置土地交给中介机构代管,按面积提取收益;济南平阴成立土地托管合作社,入社农民可选择全托、半托和依托等三种托管模式;青岛即墨出现了“股份田”,土地和技术都可以作价入股,收获后按比例分成。
专业化——山东在全国率先允许农民异地加入专业合作社,允许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出资入社。到2012年初,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5.7万户,数量全国居首。
国际化——山东是全国最先叫响外向型农业的省份之一。以农产品出口加工企业为龙头,以规模化、标准化出口农产品示范区为依托,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为支撑,山东在全国率先闯出一条农业国际化道路。2011年,全省农产品出口153.8亿美元,占全国1/4强。
在社会转型期,一些过去被高速发展掩盖的深层次问题开始暴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很难解决。山东的创新之举敢碰问题、迎难而上,从根本上找寻解题之策。近几年,临沂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仅中心城区就先后启动180多个村居改造工程,涉及群众30余万。如此浩大的搬迁量,却没有引发重大信访问题。秘诀何在?这源于临沂信访工作的转型——从单一稳控到服务群众。长期以来,由于接访办信和处理信访事项“两张皮”,信访部门什么事都问、什么事都问不了,陷入一种“反复接待、反复交办”“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怪圈。“必须跳出信访抓信访,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强化信访部门的职能作用和参谋作用,改变信访部门‘责权不对称、小马拉大车’的尴尬境地”。临沂市有关负责人说。
从2007年开始,临沂市创新构建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群工部门综合协调、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群众工作新格局;同时,在市、县、乡建立群众服务中心,整合民政、社保、公检法司等方面的力量集中办公,实现接访办信和处理信访案件合二为一。几个部门的“独舞”变成了所有涉群部门的“群舞”,群众工作面貌由此焕然一新。2009年,临沂市农村信访案件比2007年下降43%。2010年11月,全国群众工作会议在临沂召开,会议对临沂“以群众工作统领信访”模式给予高度评价。
山东创造的“中国价值”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作为经济总量和多项社会指标居全国前列的东部沿海大省,山东吸引着全国目光,人们期待从这里看到思想的火花,看到推动社会前行的创新实践。
山东不负众望。从解放思想到转型升级,再到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山东以改革的雄心、创新的思维和实干的精神,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民生等诸多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革新,诸多山东创造凝聚“中国价值”。
今年1月,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发布,国家对水资源管理制度作出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鲜为人知的是,这一制度的最初实践始于山东。
山东靠海,黄河穿流而过,但却极其缺水。全省多年人均水资源量仅334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6。治水需治本。2011年1月,《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山东从总量控制入手,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在全国首次明确提出区域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三条“红线”。对突破“红线”的企业单位可暂停审批取水许可。三条“红线”带来的“硬约束”,很快在山东形成了“以供定需”“一控双促”(控用水总量,促用水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倒逼机制,让全省的水资源紧缺现状大为缓解。
像“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这样,源自山东、影响全国的创新之举屡见不鲜。
“人口众多导致资源环境问题紧迫,经济总量大而质量还不够强,沿海发展快,东中西差距明显。”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苏建华认为,在中国,山东是一个颇具样本意义的省份。全国发展遇到的重大问题,在山东几乎都能找到鲜明体现;而山东也特别善于将中央决策要求与本地实际创造性地结合。正因如此,山东创造释放出更多“中国价值”。
近几年,在全国多地推进的农村社区化建设,或许更能说明问题。在经历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业产业化等一次次改革后,山东农村传统的以行政村为单位的社会管理模式逐渐显现弊端,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农民富裕了,对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传统管理机制无法满足农民的迫切愿望。”山东社科院省情研究中心主任秦庆武分析说。
2007年,诸城大胆实践,闯出一条农村社区化新路。全市70多万农村人口居住的1257个村庄,被科学布局为208个农村社区。每个社区选择一个中心区建服务中心,以2公里为服务半径,一般覆盖5个行政村1500户。服务中心设医疗卫生、社区警务、就业社保等服务站室,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城镇居民一样的服务。
随着实践深入,诸城模式价值凸显。生活方式方面,数千年来中国农村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聚居方式被打破,农民由“村里人”变成了“社区人”,由“庄稼人”变成了“农业工人”;组织体系方面,诸城依法撤销了原有行政村党支部,重新选举了社区党委,设立了1296个服务性党支部,工作人员精简了63%,主体力量却得到强化;产业发展方面,农村社区扩大了生产要素的流动空间,支持产业发展的能力大大提高。
2009年初,以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为契机,山东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到2010年,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部完成农村社区建设规划。
诸城农村社区化、山东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全国引起反响。时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的郑新立考察后认为,诸城农村的这种发展方向,代表了中国农村发展的一种趋势。河南、内蒙古、江苏等省份纷纷跟进。到2009年,全国已有11%左右的村庄开展了农村社区建设实验。美国的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2009年出版的《中国大趋势》一书中,专门用一个章节介绍诸城农村的“两公里社区服务圈”,并把农村社区文化放在中国模式中观察,他在书中称:“诸城找到另一种焕发市民活力的‘良药’!”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之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眺望山东下一个十年,实现经济科学发展,需要创造;实现社会和谐稳定,需要创造;实现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跨越,需要创造。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山东创造,永不止步。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