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06 15:08:00 作者: 冯磊 冯继航 来源: 大众网
6月4日,记者随同阳谷县支行农户贷款经理刘传申、青年路分理处主任石磊来到阳谷县西湖镇,实地采访该行三农服务情况。
田野上,成片的装有电动卷帘机的现代化大棚宛如一条条玉带缠绕着大地一样蔚为壮观。该行青年路分理处主任石磊告诉记者,从2009年起,他都坚持每周和客户经理到这一带来,了解农民大棚生产情况和农户贷款事情情况。时间长了,这里的农民好像自己的亲人,来不了还挺惦记的。
农行扶持成就规模发展
2009年前,县城西北8公里的小刘村,蔬菜种植户不足五分之一。当时,这里一是蔬菜种植面积小,吸引不来外地客户收购,到最近的莘县收购点交菜来回要跑十几里路,卖菜十分不便。二是农户缺少资金,明知大棚种植蔬菜收入高,但愁于没有建大棚的钱,绝大多数农户仍维持传统的粮食种植模式,收入一直没有多大提高。
了解这一情况后,阳谷县支行派出“三农”服务团队,上门了解农户需求,并以整村推进方式,在小刘村推广惠农卡及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当年,就在这个仅有110户400余人的村子,办理惠农卡262 张,累计为21户农民发放农户小额贷款 315万元。
年底一算账,效益好的大棚,单季收入就达到三万元以上。
有了这批农户的带动,2010年,村里大棚数量快速增加,农行的资金投入也明显增多,72户农民累计获得贷款1100万元,较上年增加2倍。现在,小刘村大棚数量达到120多个,比原来增加了五倍;大棚面积达到700多亩,所剩耕地不足300亩,蔬菜种植人均收入增加2万多元。
农行帮俺富起来
小刘村的发展,也吸引了周边的大刘、张海龙、尹洼等村的农民。与小刘村前后相邻的张海龙村同样四周可见成片的大棚。现在绝大多数大棚内都是种植芸豆。这里的土质属半沙半淤型,非常适宜芸豆种植,产出的芸豆厚实而不粗,质嫩而不诓口,是全国主要的芸豆生产区。芸豆最高收购价达到每公斤13.6元,有一篓芸豆值一个小牛犊之说。
张海龙村农民张延亮原来在农电站干合同工,看到种芸豆能挣钱,便自筹资金建了一个大棚,一年过去,收入的确可观,就想到再建第二个大棚。缺少资金,农行主动上门贷给他5万元钱。一季下来,两个大棚收入十多万元。他以每亩一年1200元的价格承包下了邻居的地,雇人管理。
据了解,村里像他这样两三个大棚的户很多, 这两年,张延亮用种蔬菜挣的钱,花去二十多万元,盖起前后两处新院落。每每提及此事,张延亮都抑制不住感激之情。他说,“没有农行的扶持,怕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走出国门的西湖芸豆
种植规模的扩大,芸豆的畅销,吸引了外地客商的到来。现在,广州、上海等地的客商每天早晨、中午两次来这一带拉菜。一早走车,中午芸豆不仅能出现在大城市的超市里,就连韩国的餐桌上也能见到。
下午三点多,在张海龙村西头的一处蔬菜收购站里,记者见到了正在忙于为前来交芸豆的农民过秤、付款老板张红杰。他是本村村民,当初从部队回来,看到建大棚种菜能挣钱,他也种起了蔬菜。后来,发现蔬菜收购很有商机,就找了村头这个不大的地方建起蔬菜收购站。令他没想到的是收购站生意很是红火。于是,他和妻子商量后,利用农行贷款建起了三个冷库将价格处于低谷期的芸豆冷藏起来,伺机而动,收益颇丰。这样的蔬菜收购点在张海龙村方圆五公里内,多达十处。
阳谷县支行针对在西湖镇没有物理网点的不足,迅速在该镇设立了自助银行,并加大电子产品布放力度,通过各种方式让这里的农民富裕起来。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