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20 21:21:00 作者:吴毅斐整理 来源:大众网
创业艰难百战多
南山集团是在龙口市东江镇前宋村的基础上发展成立的。
解放前,这里土地瘠薄,人均七八分农田。山是秃山,路是山路,房子是传统的“三间半”,人是纯粹的庄稼汉,村是地道的小山村。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农民的生活不断改善。粮食产量也逐年提高,村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解决了,并不等于群众生活富裕了。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1978年,近20年的时间里,全村没建一栋新房子,有40多个大龄男青年娶不上媳妇,是一个出了名的穷山村。当时村民编了这样一首顺口溜:“要吃前宋饭,得拿命来换,女人往外跑,儿大娶妻难。”前宋村民仍然在贫困中度日,于艰难中挣扎。
历史终于步履艰难地走进了公元1978年,长期隔绝的过去与未来坦诚相见了。对于现在南山的掌门人宋作文等人来讲,仿佛一扇沉重的大门豁然开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紧箍咒”摘掉了,捆绑手脚的“不务正业”的绳索解开了,从今以后,可以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
前宋村共有4个生产队,时任第三生产队队长的宋作文,正届而立之年。在他担任第三生产队长的几年中,工作要求起点高,各项工作走在其他队前头,并且各项副业也搞得热火朝天。
要想富,走啥路?支援“淮海战役”的独轮小车只能推倒三座大山,推不来现代化;治山治水的镐头只能挖出艰苦奋斗的传统,挖不出小康社会。
经过认真的思索,宋作文对旧传统观念做出了扬弃,理清了自己的思路:前宋村地处山区,既没有资源优势,也没有区域优势,农民要想发家致富,工业兴村是唯一选择,除此别无道路可走。
就这样,他们抢先迎着发令枪的啸音冲了出去,成为胶东半岛改革开放鱼肚白的一颗启明星。从此,宋作文率领56户人家走上了勤劳致富的创业路。
南山集团创业之初,是由农业生产为主向依靠工业致富的转变来求得发展。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的十几年里,建立了大批中小型工业项目。那时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明确的战略定位,只是试图以工业来求发展。但是,恰恰是这一时期的艰苦创业,为以后南山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南山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1978年冬天,宋作文几个人在三间民房里干起了做豆腐的买卖。一冬下来,集体居然剩余了一千多元。而那时“出大力、流大汗”干上一天,劳动日也只有几毛钱。1979年春天,他们组织社员复新旧水泥袋,每个可赚一毛钱。
做豆腐和糊纸袋,社员们虽然尝到了甜头,但挣的是小钱。当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农村的工副业项目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谁能乘势而上,谁就可以抢得先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宋作文到处搜集信息,考查市场,在1979年春天,通过投亲靠友,加上过去队里的储蓄,凑成了5000多元,上了三小队第一个颇具规模的项目——玻璃拔丝厂。1981年,宋作文又到制作石棉瓦的厂家学习经验,上了石棉瓦厂,延长了生玻璃丝的产业链。
拔玻璃丝和制作石棉瓦是项又脏又累的苦活计。在生产现场,常常是尘飞土扬,空气中充满了飞舞的玻璃丝,工人们的脸上、衣服上沾满了断裂的玻璃丝;玻璃丝粘在身上,引起皮肤过敏,浑身起疙瘩。在3间没有窗户的土场屋里搞土法拉玻璃纤维,工作环境十分艰苦,屋内高温达50度,又脏又累,宋作文的妻子、弟弟、妹妹以及三小队干部的家属带头干,一天连续工作12小时,地里的农活还不能耽误。宋作文则带头收集原料,组织生产,联系销售,加强管理,栉风沐雨,备尝艰辛。
上世纪80年代初,大多数农村往往是看到别人干什么挣钱,自己也干什么。当时继前宋家第三小队之后黄县农村蜂涌而上这一行业的多达二、三十家,市场饱和了,利润下降了。宋作文利用自己交际广、熟人多、人缘好的人格魅力,很快与陕西一家国营企业的玻璃纤维厂拉上了关系,在拔“生丝”的基础上了“熟丝”项目。他们从哈尔滨一家倒闭的玻璃纤维厂购买了全套设备,成立了玻璃纤维厂,尔后派出一批业务骨干和技术能手到陕西兴平玻璃纤维厂学习实习,并先后从该厂请来五、六个师傅来三小队指导生产,传授技术。他们生产的产品很快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这是三小队第一个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企业,每年的利润都在百万以上,最好的年景高达400~500万,龙口市玻璃纤维厂一举成为山东省同行业中的佼佼者。该厂办了约十年,为三小队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资金,为以后继上的规模更大、效益更高的纺织厂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储备了充足的资金。
1986年,他们从沈阳第七毛纺厂购进该厂革新换代淘汰的日本丰田设备,上了新华毛纺厂,生产腈纶毛线。1987年,把毛纺产品向后延伸,上了新华毛巾厂,主要生产腈纶毛巾、枕巾、浴巾、沙发巾、毛毯等。他们靠拼搏、靠管理,经过几年呕心沥血的经营,硬是把这个企业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村办毛纺厂。从1981年到1987年,在短短的6年中,宋作文带领三小队的乡亲们,以追风赶月的速度,先后成立了水泥袋厂、玻璃纤维厂、石棉瓦厂、毛纺厂、棉纺厂,几乎每年上一个项目,而且越上规模越大,并以毛纺厂为首,组建了山东龙口新华毛纺织总厂。
第三生产队在宋作文的带领下,靠着繁重的手工劳动,用血汗换来了不菲的收入。第三生产队的人们脸上有了笑容,心里燃起了希望。
1982年底,前宋村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全村分田到户,企业改制实行承包。当时全村四个生产小队都有小型工副业,其他生产队的负责人想方设法将生产队的企业变为私人所有,造成生产队负债款不能偿还,而第三生产队在宋作文的悉心经营下,工副业生产蒸蒸日上,全队的老少人们都非常相信宋作文的为人与能力。1983年,在全体生产队社员大会上,宋作文以高出承包基数一倍的金额全部以正式合同的形式承包了三队的所有工副业项目。但他挂念的仍然是第三生产队的56户父老乡亲。他起早贪黑带领全队社员一块干,以勤奋、团结加精干巧干把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使第三生产队56户逐渐走上了致富的快车道。他们由原来的以农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工为主、以工致富,亦农亦工。这是前宋人迈出的关键一步,也是一代农民改变自己命运的一步。
1987年,第三生产小队固定资产达到5500万元,全队56户人家,家家住进统一建设的别墅式小楼,每座楼左右两户,每户上下两层,建筑面积达到166平方米。三队全体社员不再种庄稼,全部实行粮本供粮。
第三生产小队富了,而更严峻的现实摆在宋作文和56户村民面前:要前进,要扩大规模继续发展,向生产的深度广度和更高层次进军。可是无论是人的素质,还是生产空间,都已受到制约;56户村民户均百万,松口气、歇歇脚、吃老本的思想有所抬头;其他第一、第二、第四生产队的村民对第三生产队是既羡慕又带有几分嫉妒,但更多的人是热切地想加入这个富裕的、充满希望的集体。今后的路该如何走?
1987年11月,前宋村28名共产党员做出庄严的抉择,投出神圣的一票:一致推选宋作文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从此,宋作文的起点更高,眼界更宽,胸怀更开阔,抱负更大了。他认为,第三生产队富了只是一个生产小队,260户的前宋村富了才是富了一个村。共产党员应该为广大群众谋利益,带领群众积极发展生产,实现共同富裕。他说服第三生产队的父老,与第一、第二、第四生产队合并,并从第三生产队的公共积累中拿出20万元还清全村的外债,以第三生产队为核心,全村260户村民齐拉纤绳,投入到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为共同富裕开始了再次创业。
从此,前宋村人用智慧和勤劳开始放开手脚描绘南山的宏伟蓝图。
1988年,原第三生产队的毛纺厂成为村办企业,并保持优势不断发展。他们连续追加投资,最终形成了拥有2.4万锭毛纺、4万锭棉纺、4条化纤喷丝生产线、1200多台(套)提花织机的生产规模,年加工能力1.8亿条,日产毛巾被、毛巾、枕巾40万条,使腈纶枕巾连续3年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保持在70%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村办毛纺厂。
1989年,南山集团成立,宋作文出任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其时,南山集团已进入了投入、发展,再投入、再发展,大投入、大发展的良性循环。
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时多次发表谈话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些,敢于试验,不能象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解放思想的宣言书。善于把握政策和机遇的宋作文,认为大发展的机遇就在眼前。于是,他围绕如何使农民更富,如何使农村城镇化,之后几年,又连续追加投资,将生产线扩,如何使南山有更大的发展等问题,组织干部、群众进行了一次思想解放的大讨论。通过大讨论,南山人认识到要彻底拔除当地的穷根,必须放宽眼界,加大投入,加速发展工业,让山村变城市,把城市建在大山里。在党的政策引导下,南山人更加放心、放胆、放手地干起来。
1992年,南山集团投巨资引进全套进口设备,兴建了铝型材厂,实现了当年建厂、当年投产、当年见效。刚开始只有8条生产线,1.5万吨的生产规模大到39条,生产规模达到9万吨,产品40多个系列……
1993年,南山集团上马了1.35万千瓦热电厂。之后,又陆续投资建设了两处热电厂,到目前为止,总装机容量达到100多万千瓦。
1994年,前宋村的全体村民告别了传统的农民生涯,过上了崭新的都市生活;往日泥墙灰瓦、泥土山路、荒凉寒伧的前宋村消失了,一座现代化的城区在龙口市的东南山区拔地而起。
前宋村确实富了,然而基于对市场规律的把握,对市场竞争残酷性的认识,宋作文和南山人觉得不发展就会贫困落后,发展慢了也会被淘汰或掉队。他们要同快的比,与高的攀,和强的争,保持最佳精神状态,抓住机遇,勇于进取,实现更大的跨越。正是有了这种不进则退、不胜则亡的紧迫意识和强烈危机感,使他们咬定发展不放松,加快发展不停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不断奋进。
1996年,经过详细论证,南山集团引进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7个国家17个厂家的一流生产设备投资新上了精纺呢绒项目,在国内同行业中一举奠定了高技术地位。在此基础上,南山集团坚持持续投入。2000年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对精纺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使年生产能力突破1500万米,成为国内第一大精纺生产厂家,占据了国内同行业领头羊的位置。“南山”牌高档呢绒面料除了为杉杉、红领、雅戈尔等国内著名服装厂家供货,还有50%的产品销往日本、欧美、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为了延伸产业链条,增加自我配套能力,南山集团又斥巨资建立了年产140万套高档西服的服装厂,完成了纺织业从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质的飞跃。
接着,南山集团又投资上了15.6万吨的电解铝厂和12万吨的碳素厂项目。为防止电解铝产生环境污染,他们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160千安大型预焙槽系列、300千安特大型预焙槽系列生产线和干法净化系统,建成了日处理污水3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彻底解决了电解铝的环境污染问题。
1999年12月,南山铝业A股股票(代码:600219)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到目前为止,累计已融资15亿元;2007年12月,南山纺织服装的Natsun Hold-craliaLTD股票在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标志着南山集团已进入了资本运营的快车道。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