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置收藏夹 I T 新闻   特别推荐 热点专题 电脑学园 I T论坛
>>> 特别推荐

中关村一年孵化“海归”企业130家

北京现代商报   2002-07-17 10:45:36

       位于中关村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的中关村国际孵化园内,活跃着130家由留学生创办的企业。在这里,每一家都有一段不同的创业经历,每个经历都是一个故事。

  赵敏哲的创业是幸福的。在英国攻读了博士学位后本打算回国建一个数据基础技术研究的国家实验室,但在北京市副市长、中关村管委会主任刘志华的建议下,去年5月在中关村创办了“北京达泰维迪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创业之初的一次有惊无险的经历让他至今记忆犹新。赵敏哲回忆到:我是去年3月到美国考察,4月做可行性分析报告,5月又去美国把实验室设备搬回来。但等这批设备运回北京才发现,设备想从海关取出来并不容易。我们申请享受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一些优惠政策时,由于这些政策刚开始实行,一些实施细节和流程有关部门还没有来得及制定,所以遇到了很大困难。眼看着设备在海关存放的期限就要到了,设备很可能要被退回去。这时我们得到了中关村管委会的有力帮助,管委会领导亲自协调此事。根据实际问题,在不违反国家政策的情况下,协调海关、市外经委,经多方努力,8月底,在海关到期的最后一天拿出了设备。使我们眼看就要夭折的项目又有了新的生机。

  一年过去了,赵敏哲的公司已开发出新产品,这项高端的VOD服务器技术将填补国内空白。在第一家公司得到了上千万的投资后,现在他又开始创办第二家公司。赵敏哲告诉记者,在中关村创业的这段时间里,处处感受到祖国对他们的关怀,使他们感到了在国外很少有的温暖和亲切。在与记者交谈中,赵敏哲的脸上始终带着笑容,这笑容充满了真诚和幸福。

  与赵敏哲相比,北京东盛和科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怀东如今在项目的实施中却遇到了资金上的问题。“如果给我300万,这个项目马上就可以启动,公司也可以发展得更快”,王怀东说。

  去年9月进入中关村国际孵化园,王怀东很快申请了专利,生活垃圾堆肥化处理系统的研发也进展得很顺利。现在产品的样机已经出来了,资金也用完了,他急需一笔资金将该项目向社会推广。王怀东开发的产品,是利用生物技术将生活垃圾在24小时内转化为高营养的有机堆肥。其技术水平大大高于现在市场上推广使用的产品。他对记者说,今年北京要在250个小区实现“橱余垃圾”就地处理,采用的就是类似的技术,如果他的产品不能尽快推向社会,就会失去这一大好商机。王怀东略显焦急的目光,让记者感到了他创业的艰辛。

  与孵化园中的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中关村国际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志兵,也在艰苦的创业中。作为北京第一家以政府为导向、市场化运作的大型孵化器,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效仿。同样是留学生的钱志兵,带领他的团队边干边摸索。既要帮助入孵企业成功赚钱,还得自负盈亏,创造自己的经济效益。钱志兵肩负着双重任务。他认为,关键要看谁的孵化器更能做出特色。

  一次,钱志兵听到园内有的企业老板为孩子上学的事发愁,他便千方百计联络学校,并与北京市著名的美式教育学校——育荣实验学校建立合作联盟,为创业者解决了子女平价贵族学校的问题。中关村国际孵化园这个为归国创业人员服务的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提供的特色服务还有留学生回国创业政策咨询、企业注册登记服务、行政管理服务、财务管理服务、投融资服务、企业发展服务、公关市场服务等。

  在记者走访的十几家留学生企业中,他们向记者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感觉:这里更像一个家。

  短短一年的时间,中关村国际孵化园已有16个国家的160多位归国留学人员在这里创办高新技术企业130家,注册资金突破2亿元。这里平均每两个工作日就签约一家企业,令众国内同行羡慕不已。(冯秀英)
 

 

相关内容

相关新闻:
上一条:韩斥巨资保障互联网安全
下一条:深圳进口手机今年成倍增加

关闭窗口

 


I T 频道主编信箱  Tel: 0531-5193461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