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置收藏夹 I T 新闻   特别推荐 热点专题 电脑学园 I T论坛
>>> 特别推荐

高考过后网上大学掀高潮

《市场报》   2002-08-05 10:40:16

  高考热浪刚过,京城的十几所网络大学就开始掀起新的高潮,报名、招生、考试,忙得不亦乐乎。据了解,今年报考网络大学的应届生都要比往年多,在职人员比例更是加大,就连搞远程教育设备的开发商也明显增多。远程高等教育市场似乎真成了一个唾手可得的“金矿”。那么,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

  网络大学良莠不齐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远程与继续教育处处长李茂国说:“自1998年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等四所高校开展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试点以来,获准开展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院校已达67所。国家已投入资金3.6亿元,社会资金达10.7亿元。”

  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投入使得远程高等教育市场成为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接受远程高等教育的学生已接近100万,其中普通高校达到十几万,而预计在明年远程普通高校的学生将翻一番。对教育市场来说,这无疑是一块诱人的蛋糕。国内有实力的学校都已经纷纷成立远程教育学院,建立远程教育培训点,扩大了招生数额。远程教育市场美好的前景,也使一些缺乏实力的院校怦然心动。于是,他们挖空心思,或者与政府的组织、人事和其他的行业主管部门“合作办学”,制定“土”政策;或者干脆就改头换面,挂上远程教育的招牌。他们人为地降低分数线、盲目哄抬费用。有的学校打着某某远程教育的牌子,招收了学生,也收取了高额的费用,可到最后,却因为缺乏相应的设备和资源,导致学生无法得到正常的课堂信息。有的学校干脆只给学生一张光盘,让回家“自学”。更有甚者,借着网络教育的美名搞非法传销、欺诈活动。一时间,“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如杂草一样疯长,令人难辨良莠。

  教学质量亟待提高

  目前,我国试点高校的网络教育已经扩展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正逐步把覆盖范围扩大到市和县。截至2001年3月,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已开设八大学科门类共51个专业。已经开设的学历学位教育分为4个层次: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专科起点攻读本科,高中起点攻读本科,普通专科。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我国的网络教育还处在发展初期,而发展高质量的网络教育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余胜泉博士认为,开发适用于网络教育的高质量的课程是网络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而迫切的课题。现在我国的网络课程虽然取得了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开发网上课程时,教师与课程开发脱节的问题比较突出,教师主要负责网上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而网上课程的建设则是技术人员的事情。另外,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非常单一,自主学习资源不足。

  有关教育专家还指出,目前网络教学基础设施方面也存在问题,如计算机普及率偏低,网络传输速度太慢,宽带多媒体电信网等远程教学信息传输的质量和稳定性有待提高,上网费用过于昂贵,致使教学双向交互信息严重不对称,从而制约了网络教学的发展。另外,目前教师对网络课程建设投入的力量还很不够,这主要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予以引导。专家建议,今后教师的聘用和晋升必须考虑是否接受过有关网络教学技术的培训或是否掌握了网络教学技术。扩展网络教学,除了软件和硬件的投资外,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培训。

  李茂国处长也指出,有些试点学校思想观念还不适应这种现代的远程高等教育,管理制度也不健全,并且校外的远程培训点缺乏优秀的教学资源,盲目追求规模,考试不严格等等。他提到未来的中国远程教育将只是在职人员的一种继续教育,因为对于全日制高中起点的学生来说,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水平还不能够和现代的网络教育相适应。

  传统体制面临挑战

  目前,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整个教育系统特别是高等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传统的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师生关系、办学模式等都将发生极大变化。

  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在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必须接受现行国际组织的各种“游戏规则”。随着教育服务市场的全面开放,国际组织将更多地进入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高等教育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如果不抢先占领,国外优秀高等教育资源将会挤占这一市场。

  传统大学要想在未来社会中继续保持原有的地位,且能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社会职能,为社会培养出符合需要的人才,就应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思想和教学组织管理策略,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信息社会发展的方向有机结合起来。同时,网络大学也应加强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质量,这样才能够得以生存。
 

 

相关内容

相关新闻:
上一条:夏普向沃达丰提供百万手机
下一条:IBM打造销售渠道增值链

关闭窗口

 


I T 频道主编信箱  Tel: 0531-5193461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