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价格战旋涡中的CDMA
商报记者 温运娟/摄
近十年来,中国电信业以令人吃惊的速度高速发展,步入了规模和利润双丰收的黄金年代。但是,增量不增收、投资萎缩、恶性竞争危机显露,正逐渐威胁这个处于盛世的行业。从今年上半年信息产业部公布的统计公报看,这些矛盾正在凝聚成新的隐忧。
规模扩张的误区
从表面看来,今年1至6月份,全国通信业完成业务收入2189.4亿元,同比增长15.6%,增幅是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2倍。但是这些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两个:一个是固定电话初装费的取消引起新一轮装机热;另一个是移动通信依然保持高速发展。上半年,全国电话用户新增5126.6万户,平均每月增加854.4万户,用户总数达到3.75亿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新增1990.9万户,达到1.99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新增3135.7万户,达到1.76亿户。固定电话用户中,城市电话用户新增1385.2万户,达到1.25亿户;农村电话用户新增605.7万户,达到7411.4万户。电信业并没有走出规模扩张的老套路。
从各项业务的比例看,国内长途业务收入222亿元,同比下降0.2%;国际业务收入36.8亿元,下降17.6%;移动通信收入920.6亿元,增长24%;本地网通信收入565亿元,增长13.5%;数据通信收入84亿元,增长68%。这意味着长期以来占据电信业利润核心的长话业务(包括国内长话和国际长话),已经在市场开放和技术进步的力量下,出现了严重的下滑。在两年前很多专家的通信“距离趋于死亡”的推测得到了充分验证。
移动通信之所以保持了高速增长,主要动力来自两方面:需求依然旺盛;行业价格体系保护得较好。但是,中国的两极化社会结构不会把十几亿人的消费潜力在短时间内持续释放出来,移动通信很快就会面临着与当年固定电话同样的问题,高端用户的未开发资源近乎枯竭,低端用户ARPU值太低,甚至低于成本。在用户数达到一定数量后,大规模发展新用户无异于解决普遍服务的问题。另外,由于移动和联通都是上市公司,政府肯定会尽力控制价格,提高企业的整体利润,但是实际运营中,价格战依然不可避免,并且愈演愈烈。这在新进入市场的小灵通和CDMA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值得我们眼睛一亮的是IP电话和短消息。这两项新兴业务获得了超高速的发展。其中IP电话通话时长达到253.4亿分钟,同比增长213%;移动短信业务量达到326亿条。但遗憾的是,它们都在直接或间接地蚕食传统电话市场。
如果找不到真正的新利润空间,电信业很有可能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的窘境。毕竟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海外电信实力派公司也很快会加入竞争行列,单纯依靠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难以维持当前如此高的利润。
投资乏力的隐患
根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字,今年上半年,全国通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8.3亿元,同比下降35.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56.4亿元,更新改造投资361.9亿。其中,主要的增长点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局用电话交换机容量新增1188万门,总容量达到2.1亿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新增4114万户,达到2.5亿户;IP网端口新增1997万个,达到2618万个;宽带业务网端口新增7万个,达到18万个;长途光缆线路新增10万公里,达到42万公里;本地中继光缆新增38万公里,达到113万公里;接入网光缆新增5万公里,达到42万公里。
上半年通信投资有所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运营企业在竞争形势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安排投资建设的意识进一步增强,逐步调整投资结构和投资方向,注重投资效益。由于某些新业务市场前景不明朗,市场风险增大,企业投资决策更为谨慎;随着扶持政策相继取消,企业负债率逐步提高,企业更加注重投资效益,进一步加强了投资建设管理,大力压缩成本支出,一些主要企业减少了投资;此外,新一轮企业重组后,有关企业正在进行内部整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
通信业投资下滑,一方面说明电信网的规模扩张开始放缓,需求不像前几年那么旺盛;另一方面,由于通信业投资已连续多年超过1500-2000亿元的水平,在目前的市场供求关系下,建设投资在以往基础上有所下降是正常的,也体现出企业经营与投资更加趋于理性与务实。
竞争走向多层次化
竞争,这个电信业近年来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开始阐释出它的真正含义。不同公司之间的竞争,同一公司不同业务之间的竞争,使得业务格局变得愈发扑朔迷离。总的看来,当前的竞争,主要还是集中在价格战的低层面上,没有真正体现服务质量提升的层面。
到6月底,电信业务收入的市场占有率,中国电信为32.6%,中国网通为16.8%,中国移动为38.3%,中国联通为11.2%,中国卫星为0.03%,铁通公司为1.1%。目前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已没有一家市场份额超过40%,以往某个企业一家独大的局面已不复存在。电话用户的市场格局也重新划分,固定电话用户,中国电信占62.1%,中国网通占36.8%,中国联通、铁通公司占1.1%;移动电话用户,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各占70%和30%。
以往的技术进步,很多是完全替代性的,例如从纵横制到程控制、从模拟到数字、从PDH到SDH等。但是今年的技术革新主要集中在应用层面,所以新技术的发展、新业务的引入,尽管造成新用户的出现和业务量的增长,但是业务分流和替代性竞争却在日益加剧。整个行业的整体性增值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理想。
例如,在长途业务领域,已形成移动电话、IP电话与传统长途电话“三分天下”的竞争局面,上半年全国长途通信通话总时长中,移动电话占28.1%,IP电话占34.3%,而传统的长途电话比重已下降为37.6%。在本地业务方面,虽然本地电话自身尚未打破垄断,但移动电话的异质竞争,已大量分流了本地电话的话务量,1-6月,移动电话的本地通话量比重高达89%,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从固定电话分流出来的。不过,不可否认的是,通信手段的多样化,促进了有效竞争,也使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竞争带来的不仅有活跃、开放,更有无奈。目前,最突出的是低端用户比重不断上升,业务收入与用户增长不同步的矛盾日益突出。今年上半年,全国每用户月平均创造的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12.9%,市场开发难度增大。竞争,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违规的现象。尤其是网间通信不畅问题屡有发生,影响了全网安全运行与市场秩序,政府管制与企业自律有待进一步加强。而价格战也愈演愈烈,不少地方通信业务的实际资费水平已远远低于国家标准,成为影响企业与行业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在只追求经济效益时,往往忽视了社会效益,普遍服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通信形势十分严峻。上半年全国农村电话用户仅增加606万户,远远低于上年同期946万户的水平。农话业务继续亏损,1-6月亏损额同比增长25.5%,达到6.4亿元。
我们无法就上述隐患断言电信产业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事实上,信息化给这个行业带来的发展空间是不可估量的。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明天的电信业绝对不是今天的电信业。只有找到创新的道路,加快产业的成熟度,从各个层面全面与国际市场接轨,中国的电信业才有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