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之前,汽车行业内的一些资深人士往往推荐朋友购买这些“第 一批”车型。因为,合资企业进行某款车型生产之初往往不会一下子 全部采用合作方式,一方面为了尽快占领市场赢得先机并降低先期投 入,一方面为了“投石问路”加强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所以这 些第一批产品所采用的部件往往国产化率很低,基本上依靠进口件组 装。 消费者购买这些“准进口”车虽然当时的价格高一些,市场占有 率低一些,维修服务都可能有一些“别扭”,但是“先买先享受”也 是一种消费方式,而且进口部件的质量总体略高于国内产品,车辆的 组装工艺也保持着与国产车的优势,“赶头班”看似占便宜。 但随着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汽车营销手段也在加强,您“赶头班” 要有如下心理准备: 买的是最高价 顺乎“中国民意”,汽车降价大势所趋不可阻挡。老车型降价为 了巩固销量,新车型降价为了扩大销量,可以说现在市场上没有一款 车不存在“降价”的可能,甚至广州本田雅阁也不敢保证,在福特新 蒙迪欧和众多对手的“围攻下”,由加价变成降价。他们会推出又一 款新车,借机就把价格又调整一番。消费者为什么现在呼吁厂家新车 型价格要“一步到位”?如果一个消费者购买新车不到一年的时间就 看到厂家上万元的降价,现有车辆的间接贬值不说,消费者对品牌的 “热爱”也会大打折扣。可是激烈的竞争和厂家抱有的“先捞一笔” 的心态还是有着“根深蒂固”的基础,厂家都会给自己留下“降价的 空间”以备“对手”出其不意。去年一批品牌车分别降了两三次价, “赶头班”的会多花几万元。 质量好坏自己验证头一批车质量怎样,只有听卖方的,而中国消 费者大多愿意听“自己人”的,而这方面你“赶头班”就听不到大众 反馈,你就是试驾者,一旦新车毛病多、费油等也只好听天由命。 不是配置最全的还有另外一种循环可能性更大,高定价吸引一批 “虚荣心和追求时尚”的消费者,起码对得起高额的广告费用。然后 根据竞争对手的情况降低价格或者增加配置,甚至两者并行给对手打 击。根据不同时期开展“特别优惠”继续扩大销量,经过一段时间进 行所谓的“升级”,老款车型回馈消费者再度降价,新款车型增加配 置提高性价比。多种营销手段配合使用,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合理价 位” 。这样最早购买新车型的消费者可能会觉得心里不平衡,但是厂 家的每一步解释都会给老客户满意的答复。例如:消费者最早购买新 车型价格为18万元,4个月后厂家公布随着国产化率提高价格下调1万 元,那么老客户可能觉得自己的车进口件多,自然“身价”高一些。 1年后厂家宣布推出增加配置的某款,原有的某款回报客户降价5000 元,老客户已经开了一年的车,而且认为国产化率提高以及产量上升, 原车型降价也可以理解。这样汽车厂家原有的“被动”局面有所缓和, 不仅吸引了新客户同时稳定了老客户,对于汽车品牌忠诚度也起到了 保护作用。 但是有些厂家所谓的“回报”、“特别优惠”、“增加配置”、 “老车型降价”、“国产化率提高”到底“水分”有多大?“含金量” 有多重?我们不得而知。 只要您想明白了,我就是愿意花钱买领先,花钱买风头,配置少 我也认了,那您就心安理得地“赶头班”,知足者长乐。 ◆张秀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