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经济导报 -> 经济导报人文 

 

学识人品众口一词

2004-01-01 11:00:49 

  黄蜀芹
  :他对塑造人物的热情让我欣赏
  我开始拍电视剧《围城》是在1990年,英若诚那会儿正是文化部
副部长,也是活跃在话剧舞台上的优秀演员。平时我与他并不相熟,
选中他出演《围城》是很偶然的。由于英达在剧中饰演主角,当时我
们正在考虑选一个高校长的扮演者,英达就推荐他的父亲英若诚来。
英达对我说:“我父亲在清华大学时曾是钱钟书老师的学生,最喜欢
他的《围城》这部作品,一直有出演的愿望。”英若诚虽然只有几集
的戏,但他特别用心,认真得就像初学表演的学生一样。他对塑造人
物的那种热情让我特别欣赏。我发现他是很潜心观察生活的一种人,
平时话并不多,但见解精辟而且独到。
  陈冲:我跟英若诚学英语
  12月27日,记者下午3点致电身在美国的陈冲时,正值当地时间
午夜,陈冲睡意正浓。听到英若诚去世的消息时,电话那边陈冲停顿
了许久,她说:“我与英若诚相识缘于《末代皇帝》。我一直很欣赏
这位老艺术家,他是少有的人才。在《末代皇帝》中虽然我们俩没有
对手戏,但在平时朋友聚会时会经常交流。我印象中英若诚很有风度、
博学,最可贵的是他非常聪明、和善。”给陈冲印象最深的是英若诚
在语言方面的造诣,“一次朋友间聚会聊天,我说起烧瓷砖的事。烧
瓷砖需要‘窑’,由于我当时已经出国了,不知怎么用英语说这个词,
而且中文也一时想不起该怎么表达。英若诚就熟练地用英语表达出来。
他英语真的是太好了,很多非常偏的词他都知道,就连生活在国外多
年的人在这方面也无法跟他相比。
  ”电话中陈冲还频频提到英若诚机敏的思维,“他平时会喜欢说
一些见解尖锐的观点,而且一针见血。对于生活中很平常的事件,他
能发现别人看不到的一面。”陈冲对于英若诚的逝世表示非常遗憾。
  郑榕:他开了人艺排演国外优秀剧目的先河
  我认为英若诚演得最成功的一个角色就是《茶馆》中的刘麻子,
而且这个戏第一次出国也是在他的努力下促成的。在出国前,他还请
来清华的教授为我们普及外国戏剧知识,讲授英、法、德、美等国的
戏剧史。“文革”时,他曾经坐了三四年的冤狱,出来后,整个人都
变形了,瘦得我们都不认识了。他还在那时申请入党,成了人艺“文
革”后第一个入党的人。生活中他是一个不拘束,而且敢说的人。虽
然知识渊博,但他一直很用功,经常是最新的英文杂志不离手,曹禺
到美国讲学时他还曾是翻译。他开了人艺排演国外优秀剧目的先河。
记得在邀请阿瑟·米勒来人艺导演《推销员之死》时,我们的《丹心
谱》正在上演,阿瑟·米勒看过戏后在公开场合对这个戏评价不错,
但我私底下问英若诚时,他说阿瑟·米勒认为中国的很多演员不会在
舞台上动思想,但于是之会。我牢牢记住了这句话,并且在此后的表
演中努力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演员。我最后一次见他是2000年中国对外
翻译出版公司为他出了一套他的名剧译丛,那一次他十分动情,在发
言时说自己永远都忘不了北京人艺。
  “文革”期间,我曾经和英若诚、于是之等人下乡搞创作,跟他
们相比,我是一个晚辈,而且又不是搞创作出身的,但在跟他们的讨
论中学到的东西是在学校中学不来的。英若诚在剧院有个外号叫“英
大学问”,跟他接触的那两三年里,我把在大学里未能完成的作业都
完成了,莎士比亚、易卜生等戏剧工作者必读的作品我都是在那时读
的。
  濮存昕:他的舞台绝唱没能留下录像资料
  英老最后一次登台是在1998年的除夕之夜,当时我们一同参加在
中山公园音乐堂举办的《千古名篇诗歌朗诵会》。他排在第四个,出
场朗诵《送别》。念完“长亭外,古道边”,他停顿了足有20秒,我
当时就站在舞台侧面,揪心得头发都要立起来了,因为那时他已经患
病6年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体力不支。停顿过后,他又缓缓念着下
面的诗句。当时的他没有过多表演的痕迹,一切都是从心底流淌出来
的,可以说是达到了声情和形象的极致。我从未有过这么强烈的欣赏
的感觉。下来后,他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向大家说着再见再见,这
是他最后一次以演员的身份在舞台上露面。但遗憾的是这个绝唱没有
录像资料,就连当晚参加演出的很多演员也没有看到。
  后来再见面是2001年秋季《蔡文姬》的演出现场,带病去看戏的
他先于所有观众起立为我们鼓掌。我清楚地知道他的掌声并不是因为
我们演得有多好,而是对我们这些晚辈传承人艺精神的一种赞许。记
得在1990年《茶馆》告别演出时,他在谢幕时说了一句“感谢大家的
宽容”,这句话给我印象很深。作为一个艺术大家,他不仅为我们留
下了艺术审美,更留下了一种真诚、严谨的现实主义表演精神。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英氏家族
下一条:艺术人生横跨三界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