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酒论坛

本站搜索:

袁仁国:临危受命 奉献茅台40年

2015-01-27 14:16:00来源:ACN_Newswire 作者: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袁仁国 1975年 茅台酒厂 茅台镇 国酒
[提要]自“沪港通”开车后,其中一只最受“南水”追捧的A 股,是被誉为“国酒”的贵州茅台,股价在两个月间升逾25%,市值超过2100亿元人民币(2600亿港元)。从小做到老,中国文化里的“情之所至,一往而深”,袁仁国和茅台的故事,大抵就是如此。

  自“沪港通”开车后,其中一只最受“南水”追捧的A 股,是被誉为“国酒”的贵州茅台,股价在两个月间升逾25%,市值超过2100亿元人民币(2600亿港元)。在这家巨企背后,除了贵州独特的气候和水土,还有一位献身茅台40年的功臣,就是现任董事长袁仁国,他带领这家老国企从计划经济年代走到今天。

  不过,茅台亦面临不少挑战,包括来自葡萄酒及威士忌等洋酒的竞争,以及内地雷厉反腐和当局对“三公消费”的打压。袁仁国身上有地道贵州人的朴实,但又敢于创新,他计划一方面坚守茅台传统工艺,同时锐意转型休闲市场及“跳出中国”,推动这个民族品牌迈向国际化。

  袁仁国现年59岁,作为执掌A股大蓝筹公司的董事长,他与级数相若的国企领导们明显不同,看起来比较朴实、敦厚,言谈举止也没有高官身上那种世故城府。

  茅台不离政治

  他所领导的贵州茅台是一家成立了超过60年的国有企业,拥有的是中国最负盛名民族品牌之一的茅台,那是中国最高端的白酒品牌,市场上“炒价”动辄每瓶数千,甚至上万元(人民币,下同),而且长期供不应求,更导致市面充斥不少鱼目混珠的“假茅台”。

  茅台在中国有“国酒”之称,中共建政以来,就与其有着独特的政治渊源,袁仁国说:“没有哪个商品像茅台这样,跟政治如此紧密。茅台在国家政治和外交生活中,发挥了很大的影响和作用。1949年开国庆典,它就被定为国宴用酒。林彪坠机后,周(恩来)总理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拿茅台酒来。”

  茅台酒独产于茅台镇,茅台镇在贵州省仁怀市的西北,地处赤水河东岸,寒婆岭下,马鞍山斜坡上,气候特征是冬暖夏热,少雨少风,高温高湿,加上峡谷地带具有微酸性的紫红色土壤,共同作用生成酿造茅台酒的天然特殊好水。

  茅台酒厂区就建于地表水和地下水融汇的赤水河上游,这样特殊的水质,硬度低、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再配合有近千年历史的酿造环境,空气中活跃着丰富而独特的微生物群落,这些都成就了茅台酒的独特性,但同时也局限了茅台酒的产量;也就是说,对供应而言,茅台酒永远是稀缺产品。

  工艺繁复限制产量

  袁仁国坚信“茅台酒目前在国内市场没有挑战者”,在他看来,中国人消费白酒的传统风俗习惯,并未因洋酒大举来华而有所改变;相反,白酒仍然是中国人偏爱的消费品。尽管中国白酒市场的白热化竞争已经持续多年,茅台在市场上的销量也时有起落,一方面受产能局限,另一方面,袁仁国认为,是他们始终恪守一个民族酿酒品牌的底线,“崇本守道,坚守工艺,储足陈酿,不卖新酒”。

  据介绍,茅台的生产工艺分制曲、制酒、储存、勾兑、检验及包装六个环节。袁仁国表示,整个生产周期为一年,“端午踩曲,重阳投料,酿造期间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分型储存,勾兑窖藏,五年后包装出厂”。换言之,茅台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上,至少需要5年。

  他透露,几年前茅台供应很紧张,市场出现短缺,价格被炒高,一瓶普通茅台酒市场零售价被炒到2000至3000元,当时库存有十多万吨,但为了确保质量,坚决“不到时间、决不出厂”。

  摆脱“三公消费”

  作为“国酒”,茅台经常被视为观察中国官场作风的指标,有舆论认为,以茅台为代表的高级白酒,当它受到来自权力的青睐和支持时,就会快速发展,甚至产生泡沫;而一旦它被权力所抛弃或抑制,就会迅速地沉沦,步入漫漫“熊市”。

  作为佐证的是,2012年12月,内地新一届政府开始整治官场作风,明确出台禁止公务人员铺张浪费的“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茅台的股价随即应声下跌。

  对此,袁仁国坦承,茅台酒也在适应市场,努力地推进转型,从以往主打公务消费市场,转战商务消费、个人消费及休闲消费市场。他说,转型要先从价格区间入手,“茅台分为15 年、30 年、50 年、80 年等年份,2000元以上的定位是奢侈品,1000元以下的是普通茅台”。

  袁仁国认为,在市场化愈来愈深入的今天,茅台不单不会被“三公消费”所捆绑;相反,市场化对茅台此类品牌来说是一大机遇。他指出,中国白酒市场现在年产逾1000万吨,事实上是供大于求,政府反对铺张浪费,正可促使企业转型升级,让市场走向健康规范的良性竞争。

  贵州在中国地理上向来以地处偏远着称,同时民风纯朴,与此相对应的还有传统守旧。在袁仁国身上,传统仍在,他对家国大义有着朴素的认识和真挚的情感,但他并不守旧,反而是创新不断。今年,袁仁国在这家企业服务正好40年,亦从不间断身体力行喝茅台亲自推介。

  不怕洋酒竞争 英王子也捧场

  随着内地日益中产化及国际化,愈来愈多人爱喝葡萄酒、威士忌等洋酒,令本地白酒业面对炽烈竞争。袁仁国认为,茅台并不怕跟那些声名显赫的洋酒“打仗”,他还分享了一个小故事,藉此反映茅台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话说2012 年英国伦敦奥运会期间,适逢中英建交40年,茅台在伦敦的温莎城堡举办“中国之夜”交流酒会,邀请了英国王室政要及两国知名企业家等200 多人共襄盛举,当时袁仁国身边就坐着英国安德鲁王子。

  安德鲁王子初时表示从来不曾喝过白酒,仅称愿意尝试,“但结果他喝了十多杯,而且没有醉。”袁仁国透露,当晚带往会场的茅台全被喝光,很多英国人还把茅台的空瓶子携回家收藏。

  身体力行作宣传

  白酒作为中国人情感交流沿袭千年的载体,在袁仁国身上也有非常具体的体现。他说,自己在厂里的时候,每餐都要喝茅台酒,“我的客人很多,凡是去的人我都要敬一杯茅台酒,消费者、经销商,每次十桌以上,宣传茅台,推介茅台,就得要身体力行喝茅台。”他笑称,喝茅台有“六不”:不上头、不刺喉、不口干、不伤肝、不伤胃,中午喝了,下午上班不误事。喝醉了,睡一觉就好。

  从小做到老,中国文化里的“情之所至,一往而深”,袁仁国和茅台的故事,大抵就是如此。

  临危受命 推动市场化改革

  1975年,19岁的袁仁国高中毕业就进了茅台酒厂,从制酒工人做起。这是茅台酒工艺流程中最基础的工种,之后历任制曲、酒库、保管员、宣传干事、办公室秘书、副主任、制酒车间主任、书记、厂长助理等职务,1991年当上茅台酒厂的副厂长,1998年出任茅台酒厂总经理。而袁仁国与茅台的精采故事,也从1998年正式展开。

  15年销售增50倍

  袁仁国忆述,他是“受命于危难之中”,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包掉茅台的产量,供应量从300吨,增加到700吨,最多达1000吨,企业也不负责销售;但自1991年起,内地开始从计划经济转型为具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茅台作为国企,也经历艰苦的适应过程,例如1998年产量达2000吨,但在销售年度过了一半时,才只售出700吨。

  他说,自己一上任就要解决以前从不曾遇到的“滞销”问题。他用三首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歌曲告诉员工,“第一,茅台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第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第三,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在该年度最后5个月,他带领团队完成1400吨销售量的成绩。

  听起来像是励志神话,但茅台近20年的市场化业绩确实有目共睹。1998年,袁仁国接手茅台时,销售额仅8 亿元人民币,到2013 年,销售额已达400亿元人民币;1998年,茅台的销售量占全国白酒不到0.01%,2013年市占率为3%,在高档白酒市场更达46%至47%。

微信
初审编辑:
张静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