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本身就是发展的科学,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品质,它体现的就是时代精神、创新精神。创新是新闻的灵魂,所以新闻要想做到与时共进就要创新和发展。 创新首先是一种思维现象。任何一种新思想的产生,都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开拓前所未有的思想领域,建立新颖、独特的观念。创新要紧跟读者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报业竞争日益激烈,有些报纸如果让老报人来看,他们会嗤之以鼻,认为办报者根本不懂新闻,不按套路来。可恰恰就是这些报纸占有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而按旧套路办出的报纸读者不欣赏,导致不能完成自身的发展,也就无法服务于大众。因此,我们要在观念上打破陈规,破除套路,不断创新,紧跟读者需要,紧跟市场需要。 明确新闻的属性是创新的前提。我们一直强调新闻是产品,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又具备了某种商品的属性。既然如此,我们必须考虑商品规律,考虑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就像我们去商店买东西,我们之所以掏钱,是因为需要,它对我有用,换句话说,它具备使用价值。一份报纸、一个版面、一篇稿子在制作前首先要考虑它给读者带去一些什么有益的东西。当然,新闻编辑在制作新闻这一特殊的商品时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对于新闻稿件的采用,首先取决于稿件中的事实,根据新闻的品质加以比较、评价,按照已被内化为自己信念的标准和若干具有约束力的规则进行编辑。新闻编辑的一大本领便是判断和评估稿件中事实的分量,即稿件的新闻价值。而新闻价值正是新闻信息中所含有的引起受众普遍兴趣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有了创新的观念,就要在形式上求新。面对大众不断增长的对消遣、娱乐的需求,大众传播的娱乐信息比重越来越大。他们在阅读新闻时,不仅要求前景,还要求背景,不仅要求事实还要求观点,所以新闻写作应考虑给读者三个满足:新闻信息元素高度饱和的满足;新闻分析饱和的满足;感情表达高度的满足(肖培语)。 在报纸编排方面,新的结构形式也在不断出现。现阶段一张报纸靠什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显然已经不能再靠简单的视觉冲击,也不能靠一时轰动的新闻,而是要靠报纸的内在结构。如《北京晚报》每天有16个消息类新闻版、3—4个深度报道方面的新闻版、两个新闻特刊,平均每天新闻版占全部版面的65%。单是地方新闻它每天就有北京新闻/都市、北京新闻/经济、北京新闻/社会、北京新闻/现场4个版。这张报纸已经完成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完成了现代化转型,成为一张公信力极强的好看的报纸。 创新带来了新闻要素的拓展。新闻五要素原则揭示了新闻的内在规律。但随着新闻实践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五要素原则也发生了变化。西方现在有种新闻叫“解释性”新闻。它以刚刚发生的重大事件为引子,完整清晰地交代必要的背景材料,解释新闻事实的原因、实质、影响及发展趋势。这种新闻类似于中国的新闻分析,它比单纯的报道不仅更有新意,也更有深度。在某一重大事件发生后,针对读者关注的问题,动脑筋想题目,及时给予回答,让读者看到事件报道的全过程。而我们在编辑新华社稿件时,也会经常看到“背景新闻”或“新闻背景”、“新闻综述”、“新华社评论”、“社论”等文章不一定全含五个W,但却经常成为稿件的重头。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要素已经增添了新的内涵,国内学者将其总结为新闻九要素,即在以前新闻五要素外,增加了背景与前景、事件与观点、广泛与梳理、硬件与软件等四个新要素。 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受众的心理需要。读者任何兴趣都产生于需要,根植于需要。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随着人类的需求层次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样化,新闻满足受众精神需要的内容也越来越多。 (烟台) 郭秀梅 袁丰雪 鹿理虹 郭秀梅:女,烟台晚报社时事新闻部编辑;袁丰雪:女,烟台晚报社专刊部编辑;鹿理虹:女,烟台晚报社时事新闻部编辑。
|
|
|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