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2002年5月21日刊登了介绍沾化县地税局优秀税务干部李玉国事迹的长篇通讯《基层税务干部的榜样——李玉国》。同日,全省地税系统的干部代表集合在滨州,参加李玉国先进事迹报告会。 整整一个月后的6月21日,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新闻单位开始陆续刊登介绍李玉国事迹的报道。这一天,省委和全国总工会、国家税务总局追授李玉国“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这次采访活动,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 “亲自挖的菜最新鲜” 33岁的沾化县地税局下洼征收处主任李玉国,是今年3月28日去世的。开始,他的先进事迹当地宣传部门都不知晓。李玉国的一位同学参加追悼会后,写了一份内容比较简单的内参,引起了省委书记吴官正同志的重视,并作了批示。滨州市委宣传部随即组织各新闻单位前往采访,当时,大家都不以为然,觉得一个普通税务干部不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响声。 但是,到实地一了解,大家的眼睛都瞪大了。4月28日上午,我和地方新闻单位的记者们赶到沾化县,先在地税局听了局领导同志的介绍,接着去李玉国同志家,采访了他的父母;到县面粉厂宿舍,采访了李玉国的妻子。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李玉国的事迹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是常人难以做到的。 采访中,我接到报社记者部主任的电话,说报社对这个典型的宣传十分重视,总编辑亲自指挥,并安排两名青年记者逄春阶、王冰同志前往。下午的采访活动还没有结束,他们已经冒着小雨赶到了。 晚饭后,我把采访到的情况向他们作了详细介绍,并讨论了稿子的框架结构和中心思想。逄春阶坚持再到李玉国的父母和妻子那里进行一次采访。采访前进行了认真的准备,问什么,怎么问,都反复讨论,尽量缩短采访时间,以减少被采访对象的痛苦。另外,他们没有以记者采访的名义去打扰李玉国的亲人,而是以李玉国的朋友身份在其同事的陪同下去看望老人,慰问家属,聊了一会儿家常。结果,又了解到了许多新鲜的材料。 “带着感情写的东西才感人” 我们都知道逄春阶曾成功地报道过寿光市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所以,大家都推他执笔写作。在写作过程中,逄春阶把自己的全部感情都融入了写作之中。比如,有这样一个细节:李玉国的舅舅来找他,想让他把农用三轮车的车船使用税免了。李玉国不好意思驳舅舅的面子,就自己拿钱给舅舅交了税。说到这,小逄说我也曾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又如,当说到李玉国才活了33岁,念五年级的女儿就没了父亲。他说,他的亲生父亲也是33岁去世的,失去父爱的伤痛他最理解。又如,当谈到李玉国去世的前一天,还要去看一看他工作过的下洼地税征税处;临终前,还用歪歪斜斜的字迹写下遗嘱:“我死后要穿税服……”大家都红了眼圈,小逄感动得涕泪横流。 我认为,李玉国的事迹十分生动,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修饰,只用白描手法,把生动的素材加以剪裁,就可以成为动人的诗篇,逄春阶对此十分赞同。4天以后,初稿出来后,我和王冰是第一读者。我们看了,感到虽有瑕疵,但一个活生生的、富有立体感的感人形象已经跃然纸上了。 “做好记者就得能吃苦” 茶余饭后,我们经常议论一个话题:怎样才能当好记者?都认为,要扎扎实实不怕吃苦才行,要能下深水,能耐寂寞,能适应各种环境才行。 李玉国事迹采访活动,前后不到10天时间,我们跑到了其他省以上新闻单位的前面,工作有了主动权,较好地提前完成了任务。这次采访活动,不但使我了解了李玉国的先进事迹,还了解了好同事,学到了他们的好作风。 (滨州)王福录 王福录:男,大众日报社滨州记者站站长。
|
|
|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