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无可替代的,传媒与青少年的双向互动关系在青少年消费时尚的不断变化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我国的大众传媒正处在社会转型及市场化发展的探索时期,面对外来信息和国外媒体运作理念的冲击,有的乱了阵脚,迷失了发展方向;有的为了盈利放弃了社会职责,过分迎合娱乐性、物质消费性、感官刺激性,刊发了大量的误导青少年消费时尚的信息,引发了一系列青少年消费的误区。 传媒的误导与青少年的消费误区 首先,青少年在饮食消费方面存在营养过剩和营养失衡现象,这与大众传媒中大量的食品饮料广告对青少年的影响和误导有直接关系。无论是电视还是报刊,酒类、饮料类、儿童食品类的广告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青少年由于自身特点易受外界的影响,往往不顾及自己的家庭经济条件盲目追逐大众传媒推介的食品。特别是青少年对“易拉罐”饮料的偏爱更是受了大众传媒中明星效应的心理暗示。 其次,青少年在服饰消费方面存在着盲目追逐时尚,过分讲求品牌的炫耀性消费误区。我国媒体上对许多洋明星面孔和他们的消费生活的描述,使追逐西方审美意识和消费时尚的青少年趋之若鹜,对我国传统的审美意识和消费文化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青少年不再以勤俭节约为美德,为了彰显个性不惜以丑以怪为美。过分追求服饰的品牌、放弃精神追求是大众传播媒体营造了一种将拥有钱财的多寡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消费主义文化氛围,对没有经济收入和审美能力的青少年来说是一种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极易助长青少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道德沦丧,应引起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重视,并通过大众传媒予以矫正。 再次,大众传媒和现代广告业制造并传播了一种商业性娱乐性极强的迎合大众文化消费需求的大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科技的发展,竞争的激烈,使青少年的学业负担加重,心理压力加大,为了调节紧张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一些青少年在选择媒体内容时往往愿意选择娱乐、休闲、消费时尚类的节目和文章,也有一些青少年为了排泄苦闷、焦虑的无望感,常常寻找一些充满色情和暴力的传媒内容来刺激麻痹的神经,而对政治性强理论性强的内容则不感兴趣。而一些媒体也放弃了缔造社会先进文化历史责任,迎合读者和观众中庸俗的、低级趣味的精神消费需求,使青少年的精神消费越来越远离高雅、崇高和人文的精神追求。近日,北京市工商局对本市部分媒体近期发布的“声讯服务”广告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广告内容明显不健康的如:“午夜陪练”、“呻吟”、“体验快感”等33条。 引导青少年确立科学的消费观是媒体的新使命 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的、健康的、高品位的现代消费观的新使命对大众传媒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大众传媒的从业者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决杜绝误导社会消费文化的舆论报道和虚假广告。 2.大众媒体在日常社会新闻和生活报道中,要注意引导和培养青少年树立环保消费的理念,使青少年的消费行为与自然、社会的发展和谐统一,崇尚自然,保护环境。 3.大众传媒应在高雅艺术与青少年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用高雅的艺术,陶冶和净化人们的心灵,满足人们的情感体验和精神消费需求。青少年迷恋流行歌曲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机会接触高层次、高品位的经典音乐,这对青少年一代和高雅艺术本身都是一种缺憾,对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的提高都是一种阻碍因素。大众传媒应为高雅艺术的普及摇旗呐喊,为全社会营造出高品位精神消费的氛围,让人们都能享受到人类文明精华的滋养,都能获得高层次的精神愉悦的体验,推进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 (济南) 王淑玉 王淑玉:女,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研究员。
|
|
|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