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录作为一种谈话实录型通讯,是记者对采访对象进行专题采访的纪实报道,通常分为人物型访谈、事件型访谈和问题型访谈三类。本文就增强访谈录的针对性、生动性和感染力方面,略谈浅见。 紧扣人们关注的问题展开访谈,增强报道的针对性 访谈录,特别是问题型访谈录,是专题访谈的纪实。其使命是对答问题、解疑释惑。在确定采访专题,选准采访对象后,访谈录必须抓住群众热切关心和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访谈,写出真知灼见,增强报道的现实针对性。 现在,社会发展与日俱新,时代列车高速奔驶。许多新生事物、经济现象、自然现象、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纷至迭出。人们群众对此普遍关心,迫切需要解答。这为访谈录提供了用武之地。 2000年3月中下旬,连续几场强沙尘暴,把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刮得天昏地暗,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交通。大家忧心忡忡;沙尘暴从哪里来?如何发生的?怎样防治?中央级主要新闻媒体都及时作了专家访谈,解答大家的忧虑。对人们认识沙尘暴、防治沙尘暴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访谈录切忌老生常谈,枝蔓口罗嗦。要紧扣主题,层层递进,以访引谈,让访和谈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要取精用弘,去粗取精,抽取采访对象的最新观点、体验和思考,以新见识解答新问题。 实录原话与大意转述交相使用,增强报道的生动性 访谈录是一种由谈话充当主角的通讯,重“言”不重“行”。写好人物谈话至关重要。写好谈话,要注重直接引述原话。直接引用原话,可以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生动。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人特克尔写了一部《大分裂》,曾风靡一时。他的基本笔法就是实录原话。书中写的是被采访者的原话,作者的话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一看就懂,显得真实、生动、亲切。受此书启发,穆青提出“多写实录性新闻”的重要理论,主张我写原话。他的《重访冀中》,在这方面作了成功实践。访谈录,不仅问答式访谈,要实录原话,一般性的访录式访谈,也要写好原话。许多成功的访谈录都在引语上写得很精彩。 对于篇幅长些的访谈录来说,大段引语可能失之沉闷。适当穿插一下大意转述是调节的好办法。对报道中人物表述得不清楚或重点不突出的言语,可以采用大意转述。大意转述,也是一种重要的过渡、连接手段。它可以使记者能轻松随意地转换报道中的谈话主题或谈话人物,并为下面引用直接引语作好铺垫。美国著名新闻学教授在《新闻写报——报刊记者指南》中说:“在高明记者的手中,大意转述和直接引用的交相使用,却赋予报道以其他新闻写作形式所无法企及的生动性。”这的确是精辟之论。 写出个性风格与激情,增加报道的感染力 问题型访谈,不以人物为主。但也应注意展示采访对象的个性特征与激情。这样,既可以真切地再现现场情境,又可以增强报道的感染力。 一个人的言谈可以反映其个性风格,不同的职业、身份、学养,语言是不一样的。言谈之外,访谈对象的神态、语气、举止动作,也能反映人物的个性与情绪。 范敬宜在《退思园中话进取——吴江市市长张钰良畅谈三个一点》文中,着力写的是,张钰良关于学习邓小平南巡谈话后,谈“思想要更解放一点,胆子要更大一点,步子要更快一点”。文中插入很多“闲笔”:开始写道:“他谈兴极浓,乡音又重,记者奋笔记录,还是赶不上他说话的速度,直后悔没带上个录音机。”在谈完第一个问题“思想要解放一点后”,作者嵌入一句:“张钰良越讲越兴奋,索性松开领带,解开领扣,‘再说胆子要更大一点……’”在谈完第二部分后,作者又加上一句描写:“不知不觉,时近中午,张钰良笑道,‘得加快速度了,改革开放的步伐要更快一点……’”这些描写,反映出被访者性格特征:快言快语,风风火火,豪爽率真,敢作敢为。一个开放型的干部形象跃然于眼前。另外,对人物的心情,情绪也要留意描述。 在访谈交流中,要特别留意观察和“搜集”这些富有生活气息和人物性情的细微之处,然后恰当地穿插到报道中来,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潍坊) 张金华 张金华:女,《青州日报》编辑。
|
|
|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