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新闻的竞争实质上是新闻策划能力的竞争。同样,在广告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广告的策划也越来越倚重对新闻的理解和运用,谁能够将新闻策划和广告策划有机地结合好,谁就会在广告战中取得先机。也就是说,策划广告也需要一双新闻眼。 作为一份面向中小学生的期刊,《小记者》在公众影响力上无法与市场上的强势媒体相比 ,仅仅依靠刊物本身的广告效应,很难赢取大客户的青睐。《小记者》的广告优势,即受众面专一,针对性强,深入学生和校园,直接和学生“打照面”。同样,受众成分相对单一,学生购买能力有限(部分产品需要作用于家长来实现购买)又是劣势。在这种优势即劣势、劣势即优势的特点下,如何扬长避短,将优势做大,变劣势为优势,是争取广告客户的决定性因素。相比于其他报刊,既然《小记者》的最大优势是深入校园,直接接触学生,那么利用这一“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小记者》以活动带广告,运用新闻策划带动广告宣传,通过新闻策划使广告策划 “升值”的思路即成为现实。 从新闻的角度策划广告活动,要求要对新闻事件有充分的认识和高度的敏感。众多的新闻点都可以成为策划的契机,如申奥成功、入世签字乃至国足出线都富含了无数的商机……。2001年《小记者》成功地策划“‘移动’和‘小记者’高考免费直通车”的活动,就成功地体现了利用新闻点策划带动广告这一思路。 作为企业,为产品投入广告是必须的,问题在于怎么投,投给谁。反过来讲,谁能给企业拿出满意的广告方案,谁就能得到企业的广告投入。《小记者》利用与孩子“亲密接触”的优势,打“新闻牌”,想企业所不能想,做企业所不能做,做足新闻策划的文章。从产品与受众的关系来看,手机似乎与学生联系不大,至少学生群体还不是手机的重要消费体,但高中生却是手机的潜在消费群,利用高考这一全社会瞩目的特殊事件,“高考免费直通车”应运而生。 2001年高考前夕,我们考虑到社会对高考的关注度和中国移动通信企业形象宣传的需要,为移动济南公司策划了“高考行动——空调大巴免费送考生”:10辆豪华空调大巴沿济南市主要干道免费接送高考考生去考场,既为考生服务,又宣传了移动的企业形象,树立了《小记者》的品牌,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企业需要策划,尤其需要针对其需求的成功策划。《小记者》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和与学校的紧密联系,加之对新闻事件、新闻规律的掌握,将企业的需求和产品的对象(小记者的受众)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了单纯广告策划所达不到的效果。围绕泉城路金街开通,小记者编辑部策划的“泉城金街一日摄影大赛”也同样体现了“新闻广告”的价值。 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随着泉城路的改造,打造泉城金街、再现泉城古韵成为济南市民关注的一个焦点。泉城路的拆迁再造带来一个个“新闻点”,芙蓉街如何保持旧貌,新街如何规划,商业楼竞拍,甚至泉城路铺的地砖、立的雕塑,都会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市民关注的焦点,最后直至高潮——金街开街。小记者与这些新闻点有没有关系,能不能借这些新闻点“做事”?表现上看好像很难联系起来。但泉城路既然是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就肯定蕴藏着商机,即所谓的眼球经济或曰注意力经济。5月2日泉城路开街大典——花车大游行,万众瞩目,小记者编辑部与济南移动通信公司即时推出了“泉城金街摄影大赛”。编辑部在济南市区小记者中公开征集100名小记者,给他们统一配备文化衫和太阳帽,用小记者的镜头记录泉城路的今昔变迁,反映变化中的泉城新貌。5月2日的泉城路花车穿梭、游人如织,100名统一着装的小记者成为泉城路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编辑部与协办单位的形象都得到了极大的宣传。 只有关注广告的“新闻性”,开发新闻的“附加值”,用“新闻眼”去发现和挖掘市场的潜在广告价值,才能真正找到“新闻价值”与“广告价值”的结合点。 (济南)邵文辉 邵文辉:女,《小记者》特刊部主任。
|
|
|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