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是新闻的第一引力,是新闻主题最简明、最有力的体现。标题对新闻事实的概括,不可能只是纯客观的简单再现,字里行间不可避免要熔铸着作者对人物、事件、现实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清人袁枚说:“作者情生文,斯读者文生情。”这就是说,首先应当在感情上吸引读者,征服读者。情生而采异。因此,新闻标题能否以真挚强烈的感情打动人,唤起读者的兴趣,引起读者的注意,已成为衡量其艺术性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个情丰意切的标题,必须选好新闻事实与读者在生活、工作、求知等某个方面的新闻兴趣的联结点去拨响读者心弦。大凡那些与人的生产生活活动、当前任务、从事的工作密切联系的东西,人们总是倍加注意,在标题的制作上就要适应这种需要。比如,广州两家报纸在刊登广州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联合召开座谈会讨论通过的《广州市人民文明公约》时的标题分别是: 广州讨论通过《广州市人民文明公约》(主) 这是全市人民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七月一日开始实行(副) 请大家共同遵守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肩) 做一个讲文明的广州市民(主) 《广州市人民文明公约》今晨获得通过,下月开始实行(副) 前题从语气和角度上看,“联结点”都选得欠佳,给人生硬的感觉,缺乏亲和力;后题感情色彩比较浓郁、亲切,就好似同志之间的提醒、规劝和勉励。 标题中要灌注感情,并不是简单地点缀一些“情”字和充满激情的叹词,靠堆砌词藻来渲染粉饰,而是要注意分寸,恰到好处地标出“情”味,以拨动读者的心弦。有时候看起来简简单单的一个词,如果运用得当,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许海峰挥手破零蛋 中国人首次夺金牌》这个标题中,作者用“挥手”一词突出了许海峰在第23届奥运会上射击时轻松自如、镇定沉着的风度,而题中“首次”一词则表达了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实现零的突破,夺得金牌的欣喜心情。这两个本身并不具有明显感情色彩的词语,由于作者运用精当、贴切,起到了传神凝情的效果,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增强标题的亲和力固然需要适当的修饰、渲染,但切不可一味卖弄,哗众取宠。否则不但不会为标题增色,反而还会引起读者的反感,效果适得其反。如一家晚报在报道一起车祸时用了这样一组标题: 面包车先“热吻”再“投怀”(主) 导致省城堤口路上四车相撞(副) 这个标题显然经过了作者的“匠心”处理,但看后却使人有种不舒服的感觉。出车祸本是件不幸的事情,作为一个胸中怀有社会责任感的新闻工作者,至少应给予起码的同情。因此这组颇有调侃色彩的标题不但引不起共鸣,反而易使读者产生反感。因此,营造标题的亲和力必须基于健康、高品位的情感因素之上。 营造标题亲和力的最关键一点,是作者在情感上要先沉进去,先感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这对一些人物、事件性通讯报道尤其重 要。比如,笔者在写一篇反映一个孤儿因家贫面临辍学境地的稿件时,曾反复考虑了很多题目,后来都因为平板生硬、无法打动读者而被自己一一推翻。当时已临近暑假,这个孤儿正为秋季开学时的书杂费发愁,如果假期中筹不到这笔数目并不太大的钱,她就无法再上学了。想到采访这个十多岁孩子时她那双纯真而忧郁的眼睛,笔者写下了这样一个题目——《秋天到来时,我还能上学吗?》。文章一发表,立即引起大家的共鸣,不少人打来电话询问孩子的详细地址,并带上钱物前去看望。这篇文章之所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具有亲和力的题目无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日照) 刘佳秀 刘佳秀:女,日照日报社政教部记者。
|
|
|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