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青年记者 -> 青年记者2003年第六期 

 

财经新闻的误区及出路

2003-06-10 14:35:26 

  经济报道正在成为中国新闻报道中的一门“显学”,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当前的经济新闻存在着不少让人难以满意的地方,如经济新闻对经济工作的指导性太弱,大多为事后诸葛亮式的指导,再如,经济新闻的可受性差,要么文章令人难以卒读,要么成为企业简报工作总结经验介绍等等。本文试图揭示当前经济新闻存在的种种误区,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出路。
  1.一哄而上,人云亦云
    当前,经济报道中存在着一种一哄而上人云亦云的不良现象。很多媒体往往同时报道同一问题,内容都是大同小异。有的报道甚至可以说是抄袭和重复,同一事例同一观点同一数据出现在多篇报道中,明显看出是多位记者相互“学习”的结果。比如,关于IT业的报道,IT业兴盛时,各媒体纷纷叫好,惟恐落后,而当IT业转冷时,便无人再深入探讨其中究竟。还有,关于手机单向收费的传言,媒体成了最主要的谣言制造者,一次次地上当受骗,以致被人称为弱智的媒体。
  2.故作高深,有理论没理性
    自从《经济观察报》所倡导的“理性,建设性”的办报理念被大家认同以来,各媒体上理论色彩越来越浓,君不见,一个芝麻粒大的小事也要请来专家解释这解释那,而由于媒体太多,高水平的专家不够用,于是一些南郭先生式的准专家堂而皇之地走上了报端,他们在引用了一番大学教材上的理论教条后并没有给人什么真知灼见,有时甚至是重复一些大众都已知晓了的观点,如此的“理性”徒增了信息干扰,“以其昏昏”,难以使人昭昭。
  3.助纣为虐,遗害多多
    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媒体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媒体肩负着很重的导向作用,很多人将媒体报道与否作为工作是否得到上级肯定的一个重要参考,当然,大多数人也是从媒体上来了解当前各方面工作的重心的,工作就是为了报道,所以,很多工作是专门等着电视台的记者来了后才开始的。也正是由于媒体的配合,才出现了大搞“政绩工程”等的不良风气,很多形式主义的东西,都是媒体参与的产物,往往一开始庄严肃穆,又是奠基,又是剪彩,电视、广播、报纸多媒体隆重关注,而最后却虎头蛇尾,成了面子工程、豆腐渣工程,甚至一事无成。还有,不进行认真的市场调查就乱上项目,例如,全国大约有十几个省将汽车工业作为本省的支柱产业,重复建设,导致各地产业同构率高达94%,最后必然带来产品积压、企业亏损、市场疲软的恶果。类似的还有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被毁等,虽然根源上不是新闻界的过错,但从头至尾,媒体的经济新闻都没有起到应有的预警作用,媒体的守望者功能无从谈起,单纯的“反映式”报道思想和模式,对加剧这些问题的恶化并非没有一点责任。
  经济新闻如何走出此类误区?
  经济新闻要走出此类误区,笔者认为至少要在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记者要树立大局观,要胸有全国和全球意识,主动引导社会舆论。一个地区或一个行业出现的某种经济现象,是一种客观事实,但它也往往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大环境紧密相连。从事经济新闻的报道,就要从全局的角度对此加以考量和分析,把要报道的新闻与国家前途、世界大势联系起来,看出这一事件背后的深层次的东西,这样,才能使经济新闻更有深度。
    其次,记者要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俗话说得好,打铁先要自身硬,经济新闻要为读者解疑释难,从事经济报道的记者就要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记者要做专家中的杂家,人才中的通才。我国当前的新闻业急需一批学者型或称专家型的记者编辑,这些记者编辑应有广博的知识,又在某一专业领域有一定的造诣,成为行家里手。我们的有些新闻报道,之所以写得外行看不懂,内行不愿看,就因为记者本人似懂非懂,抓不到要害,写不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文章。 
    再次,还要创新表达形式。有深度的经济新闻必然要涉及经济理论,而理论是灰色的,往往给人以枯燥的感觉。那么,经济新闻怎样才能既有深度又让人爱读呢?笔者认为,我们的新闻写作应跳出模式化写作的窠臼,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新闻。当然,这种个性化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都应找到自己的“话”,这样,报纸上的报道才不致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济南)申红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