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青年记者 -> 青年记者2003年第六期 

 

提升党刊的读者亲和力

2003-06-10 14:36:15 

  古人云:“文以载道”,我们办党刊的讲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但“正确的舆论”这个“道”用怎样的“文”写出来才能让人乐于接受,从而起到引导人的作用,还需要讲究引导方法和艺术。这里我想谈谈党刊对读者的“亲和力”的问题。
亲和而不迎合
    不折不扣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唱响主旋律,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这是党刊坚定不移的办刊方针。党刊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它不可能像一些休闲类的杂志那样贴近读者方方面面的生活,它需要为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或是地方党委的政策服务,需要阐述一些严肃的话题。但严肃不一定就要板起面孔,党刊的舆论导向作用不能靠硬灌,而应是建立在读者自愿阅读、自愿接受的基础上的。它有时也可以以朋友的口气、以家常式的眼光、以服务的姿态来赢得读者的欢迎。这就要求我们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高超的宣传艺术结合起来,把党刊的权威性、指导性与吸引力、感染力结合起来,处理好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关系,追求高格调的可读性,让群众喜闻乐见、欣然接受、津津乐道。因为,权威性、引导性的东西,并非没有可读性,只看“厨师”如何烹调这盘“大餐”。归根结底,要使党刊可读、可信、可亲,很重要的一条便是我们的宣传要从实际出发,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从距离党员、干部、群众最近的角度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多一些群众观点,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达到舆论引导的目的。
  同时,具有高格调的文章也绝不仅局限于党和政府重大的活动及重大的政策,高格调并不等于说教味浓的东西,凡是有益于提高读者情调、陶冶读者情操的东西,都可视之为“高格调”。在追求高格调的可读性时,党刊也要同样重视那些好的可读性强的知识类、服务类文章和情调比较健康的鉴赏类文章。
  再次,要了解读者,从读者的需求出发,满足读者的期望。对于一本杂志来说,读者欢迎程度的大小与他的需求在这本杂志中得到满足的多少是成正比的。正如一家党刊的老总所说:“当我们某些方面的构想与读者的需求不一致时,我们只有一个选择,就是真心实意按读者需求办。当然,这是指多数读者。”办刊的人心中要时时刻刻装着读者,尊重读者,想着读者的需求,和读者心心相印,这样才能贴近读者、引导读者。
  但是,对读者需求的满足,不是妈妈对儿子,饿了喂他吃饭,困了哄他睡觉;也不是仆人对主人,叫你端茶就端茶,让你倒酒就倒酒。党刊对读者的需求,应该是经过科学分析,严格选择,理性思考,既是被动又是主动的满足。那种“想要什么就给什么”的一味迎合,谈不上服务和引导,也背离了党刊的宗旨。满足读者的需求,要注重眼前和长远的统一、现象和本质的统一、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悦众而不冷少
  多数人的愿望、要求、共识,代表社会的主流,预示事物的发展趋势。因此,党刊要站在大多数读者的立场上,使党刊在群众中扎根,得到群众的广泛关注。党刊要从大多数读者的要求出发,全方位、多层次地满足读者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信息和知识的需要,把最好的东西奉献给人民,用最好的东西去“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要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担负起党和人民喉舌的职责。
  党刊是面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他们的需求也就是党刊的需求。然而,对于读者来说,每一个读者群对党刊的需求也是不尽相同的。不同的层次和群体,表现出不同的需求。我们在读者调查中经常发现,有的读者仅仅是因为喜欢一本杂志的某一个栏目或某一篇文章,便下定决心去订阅。所以,党刊在满足大多数读者大部分需求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一部分读者的需求和读者的一部分需求。这样尽量使多层次的读者都能够从中有所收获,要做到悦众而不冷少。
  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时期的不同,人们的需求也不一样。作为党刊,要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时代前进的脚步,充分考虑到读者需求的变化。
  当然,这并不是说党刊的内容要面面俱到,而是应根据自己所处的地域、受众特点而有所侧重。
  (济南)门元庆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标题的魅力
下一条:证券版编辑把关要点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