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经验性报道如何突破传统封闭式的报道思维定势?在多年的新闻实践中,笔者认识到:把辩证的思维运用到新闻事件的采访和写作中去是一条创新的途径。
用逆向思维挖掘冷点
按照唯物辩证法,任何事物都是由正反两个方面构成的。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与惯性思维方向相反,观察和认识事物的另一面。当今,在热门领域中“炒”热点新闻是许多媒体的时尚。但热点之外也不乏冷点,被冷藏着等待有识之士挖掘。抓“冷点”新闻,就要学会逆向思维。
1991年,国内经济滑坡,市场疲软,产品积压。当时,范敬宜和一行记者到安徽省的一家冰箱厂采访,看材料,听介绍,这样的场面许多记者见得多了,材料到手,回去写一篇文章交差。范敬宜不同,在采访车离厂之前,他一人抽身跑到仓库,仓库空空如也,只有墙角搁着一溜冰箱,他的眼睛放出光来,问道:“你们仓库总这么空吗?”“我们厂的冰箱供不应求。”“墙边这溜冰箱是怎么回事?”“已经卖出去了,因为天下雨,先搁这儿。”范敬宜终于找到新闻了:全国的厂家都愁产品积压,而这家冰箱厂产品却供不应求,到底什么原因呢?接着,《这里的仓库空荡荡》出来了,这一篇与他的作品《夜无电话声,早无堵门人》,以及《田野静悄悄》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运用逆向思维的“无中生有”之作。
在社会的大系统中,每一个事件、每一个现象都不是孤立的,运用逆向思维,敏感地捕捉到事件背后的意义,看到偶然事件和事件的必然背景之间的联系,事件的分量自然就不同了。
用开放思维发现亮点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日益变成一个“地球村”,在这种形势下,封闭型的思维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要求,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应当学会用开放性的思维方式看待身边发生的一切,才能广泛接受各种信息,研究改革开放大潮中涌现出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在报道上独辟蹊径。
2001年3月,《聊城日报》刊发一篇题目为《欧洲肉牛“疯”了 鲁西黄牛“牛”了》的新闻,这则800余字的新闻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反响,并被评为山东省新闻奖一等奖。这是作者运用开放性思维,在经济全球化视野中发现的一则好新闻。在2001年1月聊城市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作者了解到,由于英国再次出现疯牛病,欧盟、中东、拉美和亚洲等地的主要牛肉进口国纷纷转向中国寻找牛肉货源,高唐县蓝山集团仅一个月就收到订单500吨。通过深入采访,作者深刻感受到,在中国即将加入WTO的背景下,这个县与企业紧紧抓住机遇,通力合作,大作“牛”文章的做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给人的启示是深刻的。于是,作者紧紧抓住这个主题,确定了报道思路:采用全球化视角,从蓝山集团切入,以政府出台措施收尾。
因此,在工作经验性报道中,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就必须运用开放性思维,拓宽报道的全球化视野,注意从更高的角度观察各类现象。报道地方新闻也要注意从国际视角来观察,从更宽广的范围判断其新闻价值。
用飞跃思维报道焦点
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从量变逐渐引发质变,就有了飞跃。按照辩证法这一规律,飞跃思维就是观察事物时,要善于从表面的、细微的变化由表及里、由小见大,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映其本质及必然趋势。这样我们就会从身边大量的司空见惯的素材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面对大量不断变化但并不新奇的素材,倘若用飞跃思维去思考,就会从一般的变化中发现不一般,也许那就是质变。
2002年,聊城市的公安机关为了大力提高民警的素质,创新思维,建立起一种“逢学必考、利益挂钩”的学习机制,用机制来保证学习的效果。单单是就事论事,可以写一篇工作经验性的稿子交差。但是作者从全国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高潮正在兴起。于是,笔者从这一高度入手,写出了题为《走形式学习敷衍 建机制主动充电 聊城民警告别重武轻文》的消息。由于作品发表时,正值党的十六大刚刚闭幕,学习贯彻大会精神成为最为紧迫的政治任务,稿件提出的问题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全市引起较大反响。聊城市委专门发文要求全市各级向市公安局学习,创建学习型城市。这篇稿件也获得山东省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
运用飞跃思维,关键是要突破“自我”,突破个人占有知识的局限和社会实践的局限,不断否定“自我”。这样在全新的状态下,才能以最新的视角,选准最新的写作角度。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生活,深入实践,通过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激发出新的创意,发现新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