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肩负着重要的宣传职能,如何更好地当好喉舌,作好纽带,就应该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新闻宣传的规律,研究传播规律,研究受众要求,研究宣传效果,在宣传方法、宣传手段、宣传形式、宣传艺术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探索出符合新闻宣传规律和新闻传播规律的新办法、新路子。 改变我们的语态。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媒体传播的单向性,使我们和传播另一端的受众变成了台上台下,似乎只有我们说的份儿,而受众只有听的份儿,于是就产生了不平等的语言,产生了不平等的交流。改变这种状况,摒弃八股式的语言方式和格式化的结构形式,让我们的台子更低一点,语言更平实一点,就会有更多的人来听我们,来看我们,我们的宣传才会更加有力、有效。 新闻最根本的要素就是时效与信息。要从解决这两个基本要素入手,一要在技术手段上彻底解决新闻传输的问题,二要要求我们的记者在第一线,在镜头前,在事件中,把最鲜活的新闻最快地呈现给观众。 广泛挖掘与利用新闻资源。新闻是有悬念的,我们许多新闻还仅仅停留在报道的层面,报完了似乎就结束了,其实许多新闻从报道起才刚刚开始,不断地跟踪事件的发生、发展,就会为观众不断地揭开悬念,就会不断地打开事实真相。关于“9·11”的新闻报道可以给我们很好的例证,尽管当时各大新闻媒体连篇累牍地再现着世贸大楼倒塌的画面,而观众们却并没有因为画面的单调重复而放弃对这一事件的关注,相反,每一次观看他们都会获得更多的信息,都会对事件有更新的了解,都会对事件的发生及背景有更深的认识。媒体所做的就是让观众看到他们想看到的,听到别人(包括当事人和局外人)所说的,了解他们所不知道的。其实,我们有时候也在尝试这样的做法,比如我们强调的组合报道,但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有时只是浅尝辄止。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对公众普遍关注的新闻事件进行不间断的、反复的挖掘和跟踪,直到没有了悬念。 栏目之间要形成联动。不同时段的新闻栏目不断地更新,利用消息、现场报道、背景分析、专题专访等多种形式递进报道,这样新闻资源才能被充分高效地利用,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还有一种不可或缺的新闻资源,就是权威的专家资源。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评述,不可能记者一一代之,没有专家的参与就缺乏了权威性,就降低了观众的认同度。应该专门建立我们自己的专家库,一旦我们所关注的新闻事件需要相关的专家加入,我们可以随时得到专家的支持。 解决新闻视野的问题。要做全国一流的新闻节目需要有全国视野。新闻节目的受众层次具有明显的广泛性和不确定性,受众要求具有明显的多样性,这就是新闻为什么要是“广播的”而不是“窄播的”。山东电视台《早新闻》之所以能够获得广泛的认可,其实正是体现了新闻的“广播”特性。全国视野,决不是把各家媒体的内容简单地聚合在一起,而是要选择那些具有更广泛影响的新闻加以关注,尤其是涉及全国的政策、法律、事件等等,用我们自己的声音说话,有我们独特的视角、独立的观点,使我们的节目有更广泛的影响力。同时还要立足山东,重新发挥各记者站的作用。其实我们一直说要走出去,可事实上我们走得还不够远,不妨让我们浪漫地狂想一下:如果有一天,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出现山东电视台的话筒,都能看到山东电视台的记者,都能听到山东电视台的声音,我们还要再为生存的问题而苦恼吗? 重视研究传播与到达的问题。我们现在所做的,更多的是传播,而传播的目的是要到达,要让受众接受,所以,节目播出才仅仅是完成了一半,怎样实现到达,怎样评估到达的效果,是我们应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依托电视受众的收视率调查网络,有针对性不定期地进行专题性调查,同时,利用各地信息员和观众即时反馈,及时掌握节目的传播效果和反响,积极研究受众的需求和关注点,及时调整和改进节目的制作方式和栏目的定位和编排,才能使节目和栏目具有更大的适应力和生命力,有了这样一个反馈,才能真正形成一个完整的新闻传播系统。
|
|
|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