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电视台的优势在于本土,观众在了解了国家大事之后,对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也会特别地关注,因此,地市台要想在众多媒介的激烈竞争中吸引住自己的观众群,就要立足本土,把新闻栏目办出特色,让新闻栏目的面孔更灵活一些,与观众更贴近一些。笔者认为,要想办活地市台新闻,就必须把握好三个辩证关系。
把握好大与小的关系
地市台肩负着比较繁重的新闻宣传任务,主要是宣传党的现行路线方针政策在本地市的落实情况,以及当地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创造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应当说这类报道很有必要,它强化了地市台的宣传功能,引起了有关领导的重视,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在江泽民同志为沂蒙老区题词“弘扬沂蒙精神,振兴临沂经济”10周年之际,临沂电视台在新闻栏目中开设了《三个代表在沂蒙》专栏,重点对10年来在全市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的先进群体、先模人物进行了综合性的重点报道,在全市广大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激发了大家热爱家乡、建设沂蒙的热情,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在地市台的新闻栏目中,除了要办好这类集中宣传的重点稿件外,还要兼顾短小精悍的信息类稿件,这种稿件应该是及时的、鲜活的,将每天发生在身边的新闻事件迅速传递给大家,满足观众的信息欲。这种新闻应该抓住现场感,用观众喜闻乐见的生动手法来表述。2002年,齐鲁电视台举办了一次现场短新闻大赛,临沂台记者采写的《警民联手解救轻生女》以其鲜明的主题和强烈的现场感获得了一等奖。像这样的新闻,既有可视性,又有教育性,应当在地市台的新闻栏目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把握好上与下的关系
时政活动是地市台报道的重点,这里面包括各级领导参加的会议和各种活动。这些报道,对全市的局面、市里的决策把握较为全面、准确。应当说,这类报道在政治性、原则性上要求很高,但对报道形式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这就导致一些记者在作风上养成了些许惰性,形成了“会八股”文风。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党中央领导集体特别强调,要从“三贴近”入手来切实改进和加强宣传思想工作,这是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中央带头示范并采取了改进领导人活动与会议报道的具体措施,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欢迎。地市台应该努力改进报道工作,在新闻报道中把镜头更多地让给人民群众,使新闻宣传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这里有一个例子。我们的记者在参加全市畜牧工作会时,听畜牧局长在讲话中提到,“原来我们报的全市暖圈的数量一直是75万间,实际是50万间,现在把这个数字纠正过来。”记者感到十分惊奇,会后马上去找畜牧局长询问这件事情。局长说,这几年浮夸风上涨,为了制造成绩,各地都虚报数字,我们到各县区调查时,发现各地数字都不实,所以这次就把实数报出来,给纠正过来。记者觉得这条线索十分宝贵,于是跟随畜牧局到县区拍摄了一条新闻《25万间暖圈为何不翼而飞》,这条新闻获得了山东省好新闻奖。
其实会议里往往蕴涵着好的新闻线索,这就需要我们的记者多想多看,多动脑筋,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作品。
把握好静与动的关系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经常听到动态新闻这个词,可从不知道有什么静态新闻。其实我们新闻里经常有一个部门、一个地方全面性的工作报道,还有对一些典型人物的反复宣传,里面几乎找不出什么新的东西。看上去死水一潭,不妨称之为静态新闻。而动态新闻,就是从我们身边流淌过的溪流,汨汨滔滔, 奔涌向前,舀起一瓢喝到口里,清洌甘甜,沁人心脾。把身边正在发生的有价值的事情记录下来,就是动态新闻。有一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地点和人物曾经动感十足,而现在又静了下来,不报道可惜,报道又无新意,这样我们可以采取灵活的手法,多角度思维,加以重新报道。运用对比,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法。10年前,我们的记者做了三集的系列报道《沂蒙好汉——王廷江》。那么10年后的今天,王廷江怎么样了呢?几年来,王廷江以他的艰苦奋斗、迎难而上、创新奉献精神,再次谱写了一曲新的华美乐章。如今,沈泉庄的集体企业——华盛江泉集团,已经由当初的一家白瓷厂发展成为拥有36家工业企业、固定资产40亿元,跻身全国500强的国家级企业集团。不服输的王廷江还抓住机遇发展起了国际贸易,在非洲建起了木材公司。应当说,王廷江这个典型的发展在沂蒙当地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为了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带动作用,我们的记者又采写了系列报道《沂蒙好汉王廷江再谱新篇章》,播出后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