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委机关报必须走向市场。但必须解决一个矛盾,即党报如何既理性地把握“机关”意识,又走出机关,融入群众,发展壮大报业。要解决这一矛盾,在具体操作中会有许多困难和问题,但有一点却必须坚持:党报应该信守与普通群众保持零距离的理念。
要走进普通群众心中,党报在强调“指导性”的同时,应遵循新闻工作的规律,还党报是新闻纸的本色
业内人士对能否走向市场的报纸有“三秒钟效应”的经验认同:报纸好不好销,关键看头版;对头版而言,关键是头条;对头条而言,关键看标题。这话虽然有些绝对,但党报也应该改变长期存在的“头条无‘新闻’”的局面。所谓“无新闻”,首先是相当一部分头条的标题不吸引人,没特色不鲜明不生动,往往大而空泛。再看内容,有的专家评议说,党报“大本营”要闻版的“假头条”多是一些仅有宣传意义而少新闻价值的纯工作指导类内容,它们离真正头条新闻的标准有很大差距。我们说,党政各种工作的确离不开指导,包括典型示范、会议宣传、领导讲话等指导方式,但党报作为新闻属性的报纸,不应该以党政公文的指导方式出现,他所选择的工作指导方式应该在新闻价值要求的前提下考虑。
报纸是新闻纸,它的思想性、时效性寓于新闻性。在具体操作中是否应抓好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一要与上级主管部门搞好协调并取得其支持,着力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报道,做到控制总量,提高质量,改进方式,在提高新闻时效和扩大信息量上下工夫。二对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要注重新闻价值,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多报道指导工作的实质性内容,减少单纯行踪性的报道,力戒空泛和一般化。如今年以来,《淄博日报》就对市里一些部门的一般化会议在报道的质和量上作了很多改进,如注意从会议中提炼新闻,注意精短,并在标题中尽量不出现“会议”字眼;创新形式,有的会议可以写成报道也可以把精神提炼出来写成评论或述评新闻、人物专访或答记者问等题材;能变成特写的改写成特写发。三是借鉴晚报手法,变单一、干巴的政策宣传为经常、系统、贴近百姓生活的政策报道。各类政策素材对于党报来说也是永恒的题材,因为政策问题与普通群众有着利益的联系,关键就在于党报在处理政策题材时,切入点对不对或者方法是否得当。我们只要对一些媒体、栏目(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纵横》、报纸如《南方周末》等)稍加分析就能发现诀窍:选题有两点很突出,一是以政策话题为主要选题,且多结合群众的反映一并端出。二是将重点放在绝大多数民众更想知道的“内幕”上。诸如政策的制定是否仅停留在会议或文件上,执行过程有无走样,有无阻力及其原因等。这样的政策话题,不能说与群众是“零距离”也是很贴近群众了。
要走进普通百姓心中,党报必须以民为本,注意经常与群众沟通,改变谁写谁看和写谁谁看的局面。
党报时刻不能忘记“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服务”的根本,这既是办报宗旨所要求,也是党报走向市场之必然。
党报一般也都办有如《读者来信》之类的栏目,但如何真正地、经常不断地保持与群众的联系却很不容易。如《淄博日报》是建报50多年的地方党报,长期以来就比较重视开门办报问题,不仅有采通部或通联部这种编辑部常设机构,坚持编发读者来信或设有编读往来的专版,通过这种组织和阵地保持了与广大读者的密切联系,及时反映各条战线不同层次读者的愿望与呼声,而且每隔几年编辑部就开展一次较大型的读者日或读者调查活动,广泛征询对办报的意见与建议。
办报是一种综合性劳动,他营造的读者效应也是综合性的,而且到了读者那里,读者还有一种纵横比较,如社会新闻和报纸副刊这两大块“蛋糕”如何经营好并赢得读者,也是党报面临的重大课题。这两块之所以重要,首要一点是在现今的社会经济转型期,人的主体作用大大增强,生存、命运要由自己掌握,生存的目标和手段都要自己决策,因此他们对了解时代、了解社会的欲望特别强,因为社会上的重大变动一般都联系到个人利益。而社会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优秀的社会新闻具有轰动的社会效应,深受读者欢迎,也最能满足广大劳动者的知情渴求,因此也具有实实在在的“卖点”价值。报纸副刊所对应的服务领域则是广大读者精神生活中相对独立的文化生活和情感生活,它不仅可提供绚丽多彩的知识和信息,更可以让读者在阅读的快感中得到精神的享受、知识的汲取、文化的熏陶、情感的释放、心理压力的宣泄等等。
办好地方党报,如果将完成好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准确引导舆论的重任称为“规定动作”的话,那么办好社会新闻和副刊等,则是“自选动作”,两者是有机的统一,缺一不可;如果说“规定动作”是主旋律,那么“自选动作”应该是合弦音。许多都市报、晚报的版面上有大量的社会新闻,党报也应该利用自己的优势在社会新闻中办出自己的特色。
(淄博)楚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