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思想”是传统编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网络传播中喧嚣一时的“技术至上”的观点以及传播者、受众双方主体身份的多元化,导致对网络编辑工作理解上的错觉与误读已经并且正在给现在的网络编辑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从源头上重新认识网络编辑的编辑思想将有助于网络新闻编辑工作的良性发展。本文提出了全历史、全受众、全天候、全过程的网络新闻编辑思想,着重强调了网络新闻编辑应该具有的全时化思想——以受众为导向,不但让受众及时了解最近发生的事实,而且了解事实发生、发展的全部过程。
全历史的编辑思想
正如《纽约时报》标榜的那样:“本报的基本任务,不在供火车乘客消遣浏览,而在对50年后的学者负责”。网络编辑在享受互联网海量信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必须牢固树立起全历史的编辑思想——以一种历史的眼光看待新闻、处理新闻稿件。
去年“盖茨遇刺”的谣言利用网络的特点,广泛而迅速地扩散,仅发送的短消息就以百万为单位。假新闻也许能给网站带来一时的好处,但“狼来了”的故事多了,最终将失去用户的信任,也就失去了网站的生存之本。
全受众的编辑思想
比较传统媒体的受众,时空开放的网络拥有的受众数量最为众多,层次最为多样,成分也最为复杂,因此,对于网络编辑而言,要建立起“全受众”的编辑思想。网络编辑不仅要广泛地了解受众的心理特点,考虑受众可能的从众心理与逆反心理,估算受众期望值的大小,还要调查受众的教育文化水平、对时尚潮流的看法、各自的兴趣爱好等。只有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全面、深刻地了解并理解受众,编辑才可能做出让受众眼前一亮的色、香、味俱佳的“特色菜”。
网络是一个时空开放的空间,全受众的编辑思想还体现在对新闻报道的内容选择上应该有国际意识。以中国的网络受众为例,他们似乎有着关心“国际新闻”的传统,但他们不是通过中国的网络媒体来了解国际新闻,而是偏爱点击国外的网站。新加坡《联合早报》的访问者中有50%是中国大陆的读者。如果网络编辑的“受众意识”不具备国际性,那就等于在一个真正的国际竞争的环境中将自己潜在的受众拱手送给、甚至是直接推给竞争对手。
全天候的编辑思想
网络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由任何人在线发布信息。网络媒体的“全天候”的技术特点决定了网络编辑必须树立起全天候的编辑思想。
网络受众可能处于世界的各个地区,乃至各个时区,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对于新闻的阅读更是随时随地的,这就要求网络编辑不是完成某一天、某一时间段的新闻,而是滚动的、连续的工作。以新浪网2003年8月12日的滚动新闻为例,仅12日0:00,就有包括财经栏目:“出口退税:‘双四方案’呼之欲出”、“华润整合10亿酒店资产谋上市”、“美运通并购罗森全球业务”等8条新闻,而从0:00到0:03的3分钟时间内,有财经、国内、体育、军事等新闻栏目的29条滚动新闻,而且滚动新闻栏目每分钟自动刷新1次。这当然不可能是网页“自觉”的主动更新,而是网络编辑在全天候地“监视”着现实的世界,将现实中纷繁复杂的信息处理为新闻,供挑剔的网络受众选择。
当然,编辑在树立全天候编辑思想的同时,必须牢记“无间隔”的新闻同时也暗示着新闻不容易被过滤,编辑要防止高速的更新导致冗余信息淹没有价值新闻的情况,阻止信息泡沫。
全过程的编辑思想
全过程的编辑思想是一种“跟踪”的思想,在每一个重要事件发生的时间记录新闻,并且随着事件的发生,提供事件发生的全过程。新华网曾将一篇网络报道的写作过程描述为:事件发生或得知的第一时间发出快讯,10分钟后发出详细报道,再以超链接的方式展开多篇报道;接着附上背景资料和相关报道;最后,还要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可见,拥有全过程编辑思想的网络编辑工作,已经不再是一个确定的新闻任务,而是充满着变数与压力的责任和使命。
(成都)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