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春节过后,原本就以“一脸坏笑”、特能逗乐而家喻户晓的毕福剑更是人气直升。《梦想剧场》的春节特别节目《过年七天乐》着实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乐呵了七天,甚至有人撰文,认为这个热闹又耐看的节目给春节晚会树立了榜样。
大器晚成
毕福剑的人生之路似乎走得并不复杂:在大连长大,在青岛当兵,在北京广播学院学习,之后就到了中央电视台。但看看他的成长轨迹,我们就会发现他似乎老比别人晚一步,比如上大学要比一般人晚,当时已经26岁。他出生在海滨城市大连,中学时代既是舞台上的活跃分子,又是运动场上的佼佼者。毕业后插过队、当过兵,1985年赶上百万大裁军,他决定报考大学,最终考取了北京广播学院导演系。 再比如他当主持人也比别人晚,而且颇有些“传奇”色彩。大学毕业后他在中央电视台做导演,1995年有机会第一次在镜头前露面。那时他随北极考察队拍摄电视片,不但要摄像,还要向观众介绍北极风光和知识,显然专门派主持人是不现实的,要是回到北京再配主持人、做节目,时效性、现场感方面就大为逊色了。怎么办?“我自己来吧!”就这样他站到镜头前客串了一回主持人。 《梦想剧场》的前身是《人间万象》。那时毕福剑有感于电视作为一种大众媒体,却缺少真正由大众来参与的节目,于是就和其他编导人员推出了一种新型表演方式,即观众自己参与表演话剧或其它艺术品种,这就是《梦想剧场》。开始做的时候,他心里还真就没什么底,拿不准一个普通人会不会有兴趣有勇气走进演播室,第一期模仿李双双和孙喜旺的节目还是他做了半天动员工作说服几个朋友帮忙的结果。不过麻烦事儿还没完,在录制的时候,试了几个专业主持人,但他们“主持”味道太浓,与业余演员自然朴素的表演风格不协调。眼看节目送审时间临近,毕福剑一急之下,干脆亲自上阵做示范,原本只是想做出一个感觉来,先送给领导审查,之后再找主持人,没想到领导发了话:用不着再找主持人,就是你吧!这番无心插柳,使屏幕上多了一位大器晚成的主持人。
梦想做个“电视完人”
将《梦想剧场》主持得满堂喝彩的毕福剑,作主持人却不是他的梦想,作为一个电视剧导演专业的毕业生,做导演始终是他事业上的目标。而且,整天在屏幕上嘻嘻哈哈、随意朴实的他是个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他曾经说,高效率、快节奏的信息社会要求每一个电视从业人员都应往“电视完人”方面发展,要能导、能摄、能编,会主持,不能总做“驻会记者”,而且还要肯于吃苦,不能斤斤计较个人得失。 毕福剑的这些体会是他1995年从北极考察回来后得出的。1995年4月23日至5月5日,中国科考队对北极进行了一次徒步考察。科考队中,除了众多的科学家以外,还有一位身高一米八以上的大胡子青年,此人便是毕福剑,而此行使他成为中国第一个从北纬88度开始步行440余里到达北极点的电视记者。谈起那段经历,毕福剑总是回味无穷:“说老实话,去之前,谁也不能肯定自己能活着回来,到达北极点的那一瞬间,我脑子里的第一个念头是,活了36岁,多干了一档事,值了。” 毕福剑之所以能争取到这个难得的名额,很大原因是因为他的综合素质。据他介绍,在大学期间,他的专业是导演,但对摄影、录像技术及节目主持也有一定的兴趣,这些为他能够独立完成电视采访任务提供了业务保障。而强健的体魄也为他的北极之行增加了很重要的砝码。在《梦想剧场》的节目中,我们经常看到老毕在足球场、篮球场上的精彩表现,据说,上学时他搞过田径,而且还是业余里的“专业”水平,在北京广播学院学习时还曾以29岁的“高龄”得到过北京高校800米跑的第6名!现在,他是中央电视台足球队的资深守门员。 “北极之行,给我一个最深的感触是只要是有用的东西就应当能学就学。”毕福剑至今深有感触:“开句玩笑,英语水平不行,连跟国外的狗都没法交流,科考队租用的20只爱斯基摩狗,用英语说‘Let's go!’,它走,你用汉语说:‘让我们走吧!’它却理也不理你!” 不过,毕福剑的英语不好,用汉语作的诗倒还有几分韵味,看看诗人毕福剑笔下的北极吧: “人说,北极一趟,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说,是北极的雪,北极的冰。人说,是雪,是冰,使你们险些没能生还。我说,我只记得她的洁白,她的透明!”颇有些豪迈气息和抒情意味,也算是豪放派和婉约派的完美结合了。
真诚的幽默
有人把极受观众欢迎的中央电视台男主持人分成冷面型的和坏笑型的,前者如白岩松、水均益,后者如崔永元、毕福剑。对于这一“殊荣”,毕福剑自认受之有愧:“我不是坏笑啊,我是由衷的笑,真诚的笑。”不过,他这一脸怎么看怎么像坏笑的笑还挺有人缘,不少观众说一见他的脸就想笑,他天生就长了一张幽默的脸。 就相貌而言,毕福剑轮廓分明,肤色偏黑,算不上眉清目秀的英俊小生,有的观众形容他“满脸沧桑”,他自己还挺美:“这是在表扬我呢!说我有经验,说我阅历比较丰富。”依旧一脸美滋滋的“坏笑”。 看毕福剑的主持,观众能感到一股强大的亲和力,无论在演播现场,还是电视机前,观众与毕福剑都不会有距离感、拘束感。如果中途把频道换到《梦想剧场》,甚至分不出谁是主持人、谁是演员,因为他常和大家一起说台词、做动作,融为一体。现场观众的笑声、掌声不是人为制造的,确实发自内心。 毕福剑一天要抽两包烟,他说他不是不想戒,而是没毅力。或许这里面大概有一种人生态度在起作用,那就是随遇而安,就像他的主持风格,没有一定之规。他说他和周涛一起主持晚会,需要背的词都是周涛来说,他就只干采访观众的活儿。每次《梦想剧场》录制前,他心里总有点打鼓,因为那些准备好的台词常常被他记了个七荤八素。不过只要一开拍,他的随机应变就派上了用场,也许正因为如此,观众才喜欢看他的节目,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回他又要出什么花样了。 《梦想剧场》做出了知名度,时间也调整到了晚上的黄金时段。6年多来,很多普通观众走进这个剧场,圆了自己的演员梦。毕福剑的名气也随着成真的梦想被广大观众熟知。 难能可贵的是,毕福剑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经常有人把他和原《实话实说》的主持人崔永元做比较,两人的确有着相似之处:主持风格自然淳朴,并具有幽默感。崔永元曾自称是“邻居大妈的儿子”,那么毕福剑呢?“那我就是邻居大妈的孙子吧。”幽默、谦虚全在里面了。 面对自己人气指数直升,毕福剑谦虚自爆有几大“丑处”:一是戏剧知识有待补血。到全国各地录节目,风俗人情不同、时间紧,他只得与大伙现学现卖,这往往影响了节目质量。 二是发音欠标准,常将钢盔(kui)念成钢灰(hui)。主持节目中常出现自造句子,只能自己听明白。 三是不循规蹈矩。主持节目常无站相,往往是一脚撑地,一脚放松;该对镜头时,却脸向观众。还有一点就是“长相不及格”,不过对此他倒很达观。一位好心朋友劝他拉个双眼皮将眼睛弄大点,毕福剑直作揖:“做双眼皮,我胆儿可太小。”
将梦想进行到底
6年来,毕福剑把《梦想剧场》办到了军营、乡村、海港、油田以至申奥现场。演播室也布置得非常朴实,没有豪华的舞台设计,因为他考虑的是最大限度地贴近普通观众,为他们圆梦。一位上海观众观看了那期《湖州专辑》,被浓郁的山水情和人情深深打动,竟然几夜未成眠。毕福剑听说了这事,特地邀请这位热心观众参加一年一度的“梦想金像奖”活动。陕西一位离休军级干部来信说:看了天津年过60的一批退伍老水兵表演自己18岁时的作品,顿时往事涌上心头,我们的电视屏幕太需要这样生动而生活化的节目了。 2002年10月,毕福剑为了配合国庆七天长假,和他的编导们作了一个特别节目“国庆七天乐”:央视著名主持人们摇身变成古装的“公子”“小姐”,撒贝宁、潘长江等三人组成的F3演唱小组,罗京、鞠萍演出的《沙家浜》,让观众拍案叫绝。当时毕福剑想得比较简单,只是想让大家高兴一下。可这个节目产生的强烈反响,让他发现可以将其作成一个品牌栏目。2003年“五·一”赶上“非典”,人们大部分都在家,出去旅游的很少,所以,“五一七天乐”的播出上了一个收视率的高峰。到了2004年春节,老毕又推出了新花样儿。他把一帮主持人、明星又聚在一起,以“全国人民一起健身迎奥运”为主题,开了整整7天的“春节运动会”。别看他们穿的是长袍马褂,可运动起来毫不含糊,篮球、足球、乒乓球一个不落。老毕组织的比赛不仅有强烈的对抗,还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比如乒乓球比赛那场“小姐”比乒招亲,她家“厨子”世界冠军王涛竟手持菜刀上场,把小姐讨厌的对手杀个片甲不留!除了球类比赛,老毕还把两个“世界拳王”请来了,他们是“重量级拳王”李琦和“次轻量级拳王”潘长江。小潘还特地取了个艺名叫“泰森”,并威胁大个儿李琦要逮哪儿咬哪儿。节目一播出好评如潮,更有文章评论,老毕用“过年七天乐”给各类晚会树立了一个榜样。 观众为老毕层出不穷的鬼点子叫好,同时也很担心,这些新颖独特的创意会不会有一天枯竭了?对此,我们的老毕大手一挥,豪迈地说:“去过大海吗?只要海水没有枯竭,七天乐的创意是不会有完的。给你透露一下,2004年‘五·一’和‘十·一’的七天乐都已创作出来了。2005年过年七天乐也已收尾。生命不息,冲锋不止嘛。” 老毕就是老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