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15 11:46:43 我要评论
来源: 新华网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作为民族血脉的文化建设,作为人民精神家园的文化建设,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
双轮驱动共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一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之路。十年来,我们在认识上的一大突破就是将文化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两手抓,两加强。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十年来我们按照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目前,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国家大剧院等重点文化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基层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截止到2011年,全国共有县级以上独立建制公共图书馆2952个,文化馆(含群艺馆)3285个,乡镇(街道)文化站40390个,基本实现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已经基本建立。
公共文化机构免费开放是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从2004年开始,我国各级各类国有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有条件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公共文化设施逐步实行了免费或者优惠开放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公共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截止到2011年,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有2115座陆续向社会免费开放,全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免费开放标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标志。
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力度逐步加大,广播电视村村通、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农村电影数字院线工程、流动舞台车工程、农家书屋等惠民工程先后实施,城乡、区域公共文化服务的差距不断缩小。广大人民群众读书、看报、看戏、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进行艺术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变得更加便捷,享受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趋于均等化。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十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经历了探索、起步阶段,逐步走向迅猛发展的新阶段。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特别是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文化产业逆势上扬,其消耗少、污染低、附加值高等优势得到进一步凸显。
北京、上海、湖南、广东、云南等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当地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成为当地重要支柱产业。2011年,全国国内电影票房由2003年的10多亿元增长到了131亿元,实现了连续9年以25%以上的速度增长。国家文化部先后命名了三批共6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四批共204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首批共6家国家级文化产业实验园区,催生出一批有较强实力、竞争力、影响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如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等脱颖而出。
各类文化产品交易平台日益健全,重大会展活动成功举办,特别是深圳文博会成为著名的品牌展会,2012年展会的总成交额超过1000亿元。文化市场主体的培育力度不断加大,娱乐市场、演出市场、音像市场、电影市场、图书市场、网络文化市场、艺术品市场日益繁荣,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体系。
体制改革破难关
6月末,各大媒体都刊载了这样一条新闻:我国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到目前为止,全国文化系统承担改革任务的2102家国有文艺院团中,完成改革任务的院团已近9成,从全国范围看,以企业为主体、事业为补充,面向市场、面向群众的新型演艺体制格局已经形成。
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六大做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这是继经济、政治、教育、科技等领域体制改革之后,我国进行的又一项重大改革。2003年开始,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方针,文化体制改革在全国部分地区和单位试点。2005年,改革在试点基础上全面展开。根据中央提出的改革目标和任务,广大文化工作者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增强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各项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经营性文化事业转企改制全面推进,一般国有文艺院团、一般出版单位、电影公司、电视剧制作机构等已经完成了转企改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普遍实行了全员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进一步发挥。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已完成了“整合现有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有关行政执法队伍,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在公安、工商等部门配合下,实行统一执法”的改革任务。政府职能转变取得显著成效,注重法规建设、规划制定,充分发挥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一个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正在逐步确立。
文化交流展风采
6月18日至19日,中国和非洲45个国家的文化部长和文化部长代表,在北京举行“中非合作论坛――文化部长论坛”,通过了《北京宣言》,这是中非文化交流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这也是中国十年来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
十年来,我们坚持发展多层次、宽领域对外文化交流格局,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形象和我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先后举办中欧文化高峰论坛、中美文化论坛、中欧文化对话、中日文化界人士座谈会、中土文化界知名人士座谈会、中印文化界人士座谈会等文化精英间的对话,产生了广泛影响,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理解。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成功举办文化年、文化周等文化交流活动,参加重要国际电影展、图书展、文物展等活动,推进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建设。
我们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打造国际一流媒体,创办中国网络电视台,相继开播新华新闻电视网中文台和英语台,推动我国广播电视节目海外落地,媒体内容建设和硬件建设全面加强,海外采编网络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多语种国际频道、频率同步播出的格局得到强化,为提升国家良好形象、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良好的文化交流关系,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和近800个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中国春节”、“中国文化年”、“相约北京”、“中非文化聚焦”等文化活动成功举办,影响广泛。我国已在海外设立9个中国文化中心、300多个孔子学院和500多个中文课堂。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