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创新机制夯实三农基础
2011-07-16 07:16:00 作者:郭利民 吕光社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邹城虽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在加快,但依然是农业大市,农村基础薄弱,农业欠账多。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最根本的是从创新机制入手,把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发展的基础打牢。
◆六大重点工程每年投入逾2亿 ◆土地出让收益15%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记 者 郭利民 吕光社
通讯员 房亚东 报道
本报邹城讯 穿行邹东山区与邹西平原,所到村庄环境整洁,见不到垃圾围村、柴草满街“脏乱差”现象。香城镇小河村党支部书记徐方前高兴地说:“市里镇里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为我们村安排了两名保洁员,负责村里的大路清洁,户户门前实行了三包。”
“邹城虽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在加快,但依然是农业大市,农村基础薄弱,农业欠账多。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最根本的是从创新机制入手,把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发展的基础打牢。”市委书记石爱作说。
邹城围绕农民增收致富、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危房改造、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六大重点工程,创新机制,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邹城建立财政保障机制,市镇街财政每年对农村六大重点工程投入不少于2亿元,每年从新增地方财政收入中列支5%以上用于六大重点工程,并从土地出让收益中安排15%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公共事业城乡一体化运行机制,“一把扫帚”统筹管理城乡保洁;实施公共交通一体化,年内各乡镇驻地全部开通城乡互通公交车;试行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城市教师下乡支教制度,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完善行政、指导和监督机制,建立领导联系点、部门包村、干部驻村制度,按照好中差三种类型,选择60个村实行集中推进、率先突破。
通过机制创新,农村六大工程实现新突破。在农民增收上,加快推进龙头带动、基地化发展的成熟模式,大力发展规模特色产业,特别是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种植面积达600万平方米,年产鲜菇10万吨,种植户人均收入8600元。在农村水利建设上,今年将完成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扩大改善灌溉面积4万亩。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上,启动5700户农村住房建设,新建大束镇新陆滨湖、峄山镇峄山等9个济宁市级示范点。在农村基础设施上,公路由原来的“村村通”向“网络化”“村内通”延伸,年内改造农村公路175公里。加快建设镇街综合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村级文体活动场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年内改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00处。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