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岛

“桌面化”工厂带来什么?

2012-03-07 09:26:00    作者:韩光亮 臧富贵   来源:青岛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桌面化 信息产业 企业
[提要] “两化融合的理想化状态是让工业企业实现桌面化生产,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工业水平和效率。”比照手头刚刚下发的4个获得青岛市信息产业专项扶持资金项目简介,开发区发改局副调研员邢燕说,希望通过这种示范性的扶持,引导所有企业以信息化手段加快转型。

    “两化融合的理想化状态是让工业企业实现桌面化生产,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工业水平和效率。”比照手头刚刚下发的4个获得青岛市信息产业专项扶持资金项目简介,开发区发改局副调研员邢燕说,希望通过这种示范性的扶持,引导所有企业以信息化手段加快转型。 
    工业生产桌面化,听上去很遥远,其实,岛城不少企业已经先行一步,且成效显著。 
    “试水者”收获“三效” 
    “对于赛轮来说,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带来了效率、效果和效益上的改变。”赛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小兵表示。 
    公司建立之初,赛轮股份就确立了信息化的发展路径,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生产流程。2011年,青岛赛轮投入上千万在20个项目上进行信息化改造。其中,投资百万建成的国内第一条半钢子午胎自动分拣线每年仅用工成本就可节约118万。 
    朱小兵分析,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下,工业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信息反馈的不及时、不对称。为在系统上解决生产层面的问题,赛轮提出了“工厂桌面化”。以该厂全钢一期硫化工序百余台硫化机为例,车间主任实地查看一遍至少要2个小时。实现工厂桌面化以后,每台硫化机的生产情况在电脑上一目了然,车间主任可以根据自动报警系统的提示,有针对性的查看相关设备运转状态,做到先知先觉。 
    “正是信息化手段的推行,实现了离散型生产向协同和流程生产方式的转变。”朱小兵说。 
    信息化使许多以前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 
    在轮胎的生产流程中,生产计划调整是家常便饭,借助信息化手段,赛轮将计划调整所需时间从40分钟压缩到了5分钟以内。“表面上是节省了35分钟,时间成本节约的背后是生产效率的提升、机器重新启动时预热等环节的减少和工艺流程上的高度衔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际开展的就是物联网工程,通过自动化、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度融合实现生产制造全过程的高度集成。”朱小兵说。 
    赛轮股份尝到了两化融合的甜头,青岛宝井钢材加工配送有限公司也不例外。总经理汪振介绍,公司的业务量一直在飙升,员工数却从当时的148人下降到现在的85人,这就归功于信息化。汪振说,宝井钢材有3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的设计生产能力是10万吨。而系统的信息化改造使每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18万吨。由于信息化的介入,汪振感觉轻松了许多,在他办公室内,记者看到汪振正在创作的大型油画基本成型。看来,信息化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兼顾”自己的兴趣。 
    软件企业迎来商机 
    两化融合,在软件服务企业就是商机。 
    2010年开始,开发区迎来软件企业、服务外包类企业的落户高峰。邢燕介绍,仅在2011年,该区重点扶持的软件和服务外包类企业超过10家。她分析,工业企业在信息化提升过程中的软件市场份额巨大是重要原因。 
    2011年11月2日,中日信息服务业大会在开发区举行。日本信息服务产业协会会长滨口友一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青岛家电业是中国家电的大本营,日本的软件服务业有许多技术可以引进到中国使用,双方在这方面的合作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当然,在开发区分布的不仅是家电企业,该区六大产业集群中包括数量庞大的企业群体。 
    在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获得青岛市信息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的项目中,该公司投资505.96万元完成了新车间信息点位部署、基础架构调整、生产系统、物流系统等四部分的信息化建设,为二期项目的顺利投产提供了信息保障。 
    一个企业的信息化改造投资已经超过500万元,信息化改造商机可见一斑。 
    在开发区,博云信息发展有限公司,以租赁方式为企业提供相关软件。此前,位于该区的一凌网集成有限公司已经将市场锁定中小企业群体。“我们的目标就是在软件定制开发上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要求,为企业量身打造合适的产品。”该公司负责人岳登科说。 
    “切入点”关键看人才 
    工业企业有内在需求,软件企业看准其中商机,但两化融合为何进展缓慢? 
    邢燕分析,除资金压力外,很大的一个原因是许多企业对此有 “无从下手”的感觉。“区内的一家木工企业也买了一套软件,但在使用过程中总是结合不到位,结果软件也就放下了。”通过这一实例,邢燕认为,在信息化的过程中起关键因素的还是人,人力资源的储备。 
    朱小兵认为,其实对于企业来说,从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下手。在企业内部,实现生产环节的高度整合,实现从订单、生产到销售的整合,在企业外部,实现与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通过这种全面的整合,实现企业效果、效率、效益的丰收,并且与整个产业链实现高度融合。 
    和邢燕一样,朱小兵认为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也是“人”。“企业的所有环节都可以外包,但最核心的东西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个核心就是技术,是企业核心研发能力。因此,最恰当的路径还是通过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建设自己的信息化。如此进行,一方面通过信息化改造提升企业核心技术水平,从成本角度来看,也是很大的节约。”本报记者 韩光亮 通讯员 臧富贵

 

李润杰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