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20 15:20:00 作者: 来源:十一运官网
所谓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著追求的总和。山东是先秦时期齐、鲁两国所在地,众多的文化名人及其光辉业绩昭示出齐鲁大地是中国早期文明发展史上的核心地带;“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触动了传统儒学的根深影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和实践的思想武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人文精神有了崭新的重塑。
(一)儒学精神
儒学是由孔子开创的一个思潮,是齐鲁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体系,绵延至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儒学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与发展。在儒家文化中,有一些思想观念或传统,长期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在历史上起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成为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形态。这些精神可以概括为:
1.忧患精神
儒学的忧国忧民意识是对国家生命和人民生命生存的关怀,把治理天下作为己任,“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儒家的人生理想,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可以舍生忘死。
2.和合精神
是天道与人道,即天人合一的精神,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心灵冲突融合而和合的精神。在社会建设方面,孔子主张“和为贵”;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在人际关系方面,孔子提出的“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的理想人格就是要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
3.人本精神
是指以人为根本,肯定人在自然、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并以此为中心,解释一切问题的精神。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在儒家的典籍中,“仁者,人也”(《论语·中庸》)、“仁者,爱人”(《论语·颜渊》)的论述最详,强调“爱民”“重民”,“民贵君轻”;强调“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从而亲仁”(《论语·学而》)是做人的准则。儒家的其他德目如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恕、宽、信、敏、惠等,都是“仁”的内在要求,做人的基本规范,儒家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都是儒家培养理想人格的价值尺度。
4.刚健精神
儒家人生哲学求进取、讲现实的特点体现为儒家刚毅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色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坤》)理想的人格应该像天一样运行强健、自强不息,像大地一样以深厚的德泽化育万物。孔子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论语·子罕》)的名言,孟子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公孙丑》)的壮语。儒家所追求的这种人格,几千年来始终成为中华民族追求的理想境界,并经过历代先贤的发扬光大,已经化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构成民族精神的基石。它凸显儒学入世品格和刚健精神,是儒学积极投身现实社会、奋发进取、自强不息、崇尚气节、追求自己理想价值实现的精神。
儒学是古老的,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几千年来成为支撑中国人的主流思想,是人类古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学又是年轻的,它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现实意义,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营养。在中华民族精神的传统中,儒学一直处于核心的位置。千百年来,经过儒家传统思想长期培育而形成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向心力,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起着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儒学精神中的忧患精神、和合精神、人本精神和刚健精神,是山东人文精神乃至中国人文精神的体现,它塑造了中华文化的特质和特征,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个性。承接和弘扬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优秀思想,充分发掘其中所蕴含的时代价值,是人文精神重塑应尽的职责。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