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山东 > 山东博览 > 人文山东

山东人文精神

2009-06-20 15:20:00    作者:   来源:十一运官网  

3.务实苦干

“务实苦干”是山东人民的价值理念,是山东人民一贯的优良作风,是山东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齐鲁儿女用自己实干苦干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齐鲁文化;在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年代中,齐鲁儿女仍在续写着务实苦干的新篇章。二千五百年前,50多岁的孔夫子率门徒14年周游列国,漂泊无定,到处碰壁,吃尽人间楚苦。孟子高度歌颂吃苦耐劳的精神,他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在这种“苦其心志”精神的感应下,齐鲁大地出现了很多以吃苦为荣而著称的仁人志士,如金、元时期著名道士邱处机不顾70岁的高龄,毅然冒险西行赴诏。一路上跋山涉水,险阻艰难,他全然不顾,一心只希望通过自己的苦修、苦炼、苦行为北方人民做点事情,让人们安居乐业。元代著名政治家张雄飞,为官一生,始终坚守“廉、勤、刚、正”四个字,他苦行以取廉,苦干而勤政,苦炼以行刚正。邱处机、张雄飞,一道一俗,但都坚守苦己心志以得正果的信条。山东人天然普遍具有一种“苦行主义”,以苦为本,以苦为荣,以苦为乐,成为民众内心的真实体验。他们坚定地相信唯有坚忍不拔、雷打不动的顽强劳动精神才是人生在世获得衣食的根本。

闯关东,这个词是山东人最为熟悉的。每一个家庭或宗族中,至少有一个人闯过关东。自清代,山东移往东北的流民在700—800万人之间。民国以后,还有许多山东人下关东。据统计,现在的东北人中,有60-70%以上的祖籍在山东。闯关东的山东人在所有到东北拓荒的人中是最能吃苦的。他们化田野为田园,他们在近代东北工业、交通运输业中从事艰苦创业的劳动,“励精克己,勤俭耐劳,富于团结力,劳动者互相扶助,商人互通缓急,恰如一大公司”(《满洲地志》),山东人成为开发东北之主力军。山东人的这种吃苦精神不仅为国人所公认,而且在国际上都很有名。德国人利希霍芬曾经说,就吃苦而言,没有比山东人更优秀的铁路工、矿工了,作为单个人来说,欧洲人也不会超出其上。
山东人这种吃苦的能力既有自然环境磨练的结果,也有天性遗传因素,更有文化、精神的教诲和榜样的力量。吃苦耐劳的精神造就了山东人务实肯干的民风。20世纪90年代初,山东桓台人不图虚名,注重实效,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12年稳定增产,全县39.4115万亩良田,单产、总产分别达到1020公斤和40203公斤,成为中国长江以北第一个吨粮县;山东临沂平邑县九间棚9名党员带领群众艰苦创业,硬是靠几十双手,开山劈岭,把路修到了海拔600多米的小山顶上,通上了水和电。在沂蒙山区,正是这4百万个“当代新愚公”,将座座荒山变成了“花果山”,在全国18个重点连片扶贫区中率先实现整体脱贫。

4.开放创新

开放创新是新时期山东人重要的精神追求。紧跟时代,与时俱进,以宽广的眼界、宏大的气魄和超常的胆略,大胆探索,锐意创新,集中体现了山东人精神的鲜明时代特点,它既传承着山东悠久的传统文化,又与新时期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息息相关。它作为山东人的宽广胸怀和执着追求,始终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1991年4月,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政府提出建设“海上山东”,大力开发海洋资源,振兴山东经济,实现“陆上一个山东,海上一个山东”的宏伟战略,给山东发展开启了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山东人最先提出“以旅游带动经济,以经济促进旅游”的思路,潍坊市第一个设立“风筝节”、以“风筝”文化带动经济发展;泰安市政府提出“泰山国际登山节”,“以山为题、借题发挥,文体搭台,经贸唱戏”成为“登山节”的宗旨。诸如此类颇有成效的文化节在山东比比皆是,它显示了山东人民勇于创新、干事创业的崇高追求。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能否以开放创新的精神,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民族交流合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迎头赶上,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赢得发展主动权、抢战发展先机的关键。从山东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脉络可以看出,随着工作中心的转移,山东人民的开放创新精神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已经更多地从人文领域转移到经济建设领域当中来。山东人民逐渐具有了面向现代化、面向国内外的开放眼光;有了解放思想,敢于争先的勇气,也闯出了一些在全国有影响的发展模式,如诸城模式、胶东模式等;全国十大驰名商标名牌产品中就有青岛啤酒,海尔电器;在全国百强县中,山东占了23个,近四分之一……山东人有胆识,有魄力,源于山东人的性格和观念随时代改变的改变,并注重不断创新。张瑞敏在13年的时间里,将一个亏损147万元的小厂一跃发展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的排头兵。1998年3月25日,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应邀登上哈佛大学讲坛,论述海尔文化的核心理念——创新,由此,“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案例正式写进哈佛大学教材。

山东人精神是由内涵丰富的优良的山东人品格组成的,山东人的实在、执着、义气、大度、豪爽、善良等无不散发着山东人特有的人性光辉。山东人的“实在”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齐鲁大地的淳朴民风,孔子在《论语》中即指出,“巧言令色,鲜矣仁。”认为花言巧语的人是不道德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认为“实在”这一品质就是“浩然正气”,而不是“斤斤计较”。山东人有着坚韧的“执着”个性。《论语·泰伯篇》明确指出:“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子路篇》指出:“刚、毅、木、讷近仁。”孟子更是主张做人应该培养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山东历史上曾子、墨子、孟子、庄子、扁鹊、鲁班、刘勰、郑玄、王羲之、诸葛亮、匡衡、李清照、辛弃疾、蒲松龄、武训无不是执着于“道”的山东人。

山东人粗犷豪迈,义薄云天,不平则鸣,有着恢弘的侠义气度,“山东大汉”这一美誉也总是与山东人的“义气”、“大度”的性格密切相关。孔子即认为,人生一切事情都要以“仁义”作为最高权衡标准。《论语·里仁篇》又指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路篇》指出:“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意为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善良人问心无愧。山东人向来的传统就是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受人滴水之恩、当思涌泉相报,以自己的正直大度来回答别人对自己的误解,正如《颜渊篇》所指出的:“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助人为乐、与人为善正是山东人“大度”性格的体现。孟子所追求的集“义”与“道”的“浩然之气”也正是儒家的“大度”品格。山东历史上的黄巢、唐赛儿等,妇孺皆知的《水浒》是这一特征的典型代表。而山东人的“善良”即“仁、义、礼、智、信”的“仁”,它源于人们心底的“恻隐之心”。《孟子·公孙丑篇》指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论语》说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善良是山东先民们一直留传下来的优秀品格。

总之,“忠诚守信、勤劳勇敢、务实苦干、开放创新”,是山东人民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上锻造出来的,是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全面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山东人的精神内涵会更丰富,形态会更完善,品质将不断升华。

(三)与时俱进的山东精神

伟大的时代铸就伟大的精神。威武雄壮的革命战争,产生战争年代的革命英雄主义,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的创造与发展,铸就新时期山东精神。在总结山东改革开放近30年的伟大实践的基础上,2007年6月,中共山东省委在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了“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忠诚守信,务实拼搏,敢为人先”的新时期山东精神。新时期山东精神彰显了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人民性和先进性特点,将激励山东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谱写出更辉煌的篇章。

新时期山东精神的地域性

山东地处中国华北、华东结合部,有雄视五岳的泰山,有流经全域奔腾入海的黄河,有长达三千公里的海岸线,还有绵延两千多年、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在幅员广阔的中国版图和中华民族文化史中,山东在中国的疆域、经济、文化乃至政治格局中,都占据重要位置。新时期山东精神就是在这个地域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非常明显的山东地域性。宽厚的胸怀、坚韧的品格、勇于奉献、无怨无悔的付出,这些鲜明的品行深深地扎根于山东人民中,成长和发育在山东人民的精神生活中。新时期的山东精神是山东这片地域广大人民的思想风貌和文化原生态的体现,是走向民族化和时代化更加崭新

dzone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Baidu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