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11 08:25:00 我要评论
来源: 大众网—齐鲁晚报福山区城郊村楮家疃改造项目(资料片)。
烟台市积极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2009年至2011年,三年时间里新建农房29.5万户,总量居山东省前列。在烟台实行的“换房、换碗和换脑”工程中,做到了既维护农民的核心利益又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避免了农民“被城市化”、“挑着粪桶上电梯”的尴尬。近日,记者就烟台市的经验做法,进行了采访。
三年新建农房29万余户
覆盖面扩展到普通农村
烟台市住建局局长邹长清介绍,三年来,烟台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推进城镇化工作作为改善民生、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成果,以及快速缩小城乡差距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因此,去年8月山东省政府确定全省东片农村住房建设工作调度和现场观摩会在烟台召开,并对烟台的经验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表扬。
三年来,烟台的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一年上一个新台阶,呈现梯次推进格局,实际累计完成达29.5万户,在全省居前列;截至目前,累计启动整村改造项目488个,改造村庄684个,新建农房29万余户、建设面积2000多万平方米,改造危房4.8万户,完成投资475亿元。覆盖面也由城中村、城郊村、经济强村扩展到普通农村。
特别是2011年,烟台的工作又有了新的跃升,各项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市城镇化率预计达到57.2%。截至2011年12月,全市累计完成或启动整村改造项目285个,涉及村庄354个,在建及完工124620户,完成投资约201亿元;危房改造完成26153户,与年初目标相比分别增长了104%和103%。在改善民生的同时,也有效地拉动了内需。
土地出让金纯收益
两成用于农业土地开发
烟台龙口的金沙海景新型农村社区一期是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方式进行建设的,节余宅基地760亩,并获政府补助2.14亿元。烟台市在推进农房改建过程中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关注并保障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换房工程”得到了大家的支持,进展比较顺利。
邹长清介绍说,在烟台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烟台确立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有序推进”的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思路,不搞一刀切。主要采取以拓展城市建设空间为目标,率先突破城中(郊)村改造;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为目标,重点抓好园区村改造;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稳步实施传统农村改造。在具体实施中,注重保留和保护了有历史文化沉淀的古老村落。
把保护农民核心利益放在了首位,是推动该工作的初衷,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确保农民不花钱或少花钱就能住上新楼房。政府出台了资金、土地、减费、融资以及失地农民保障等五项扶持政策农房改建工作。烟台市的扶持政策主要表现在各级政府设立专项资金予以强力支持。市财政连续3年设立专项资金,重点向财政困难县市区倾斜。
土地出让金纯收益的20%用于农业土地开发,以及部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统筹用于村庄“腾空地”开发整理和复垦,以及统筹用于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除国家规定用途外,其余部分全部用于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
“换碗工程”提供保障
开发区2.8万失地农民实现就业
农民“被城市化”、避免农民“挑着粪桶上电梯”、“农民统一住上了楼,牛怎么办?”,这些问题一直以来是广为关注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据了解,烟台主要是通过实施“换碗工程”,让有条件地区的农民一步到位变成市民,同时,通过加强基础设施设备配套等措施,比较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烟台主要采取了“转变身份进工厂、企业就业分流一批,给与政策保障退养一批,尊重选择留村务农一批”这三种方式对村民进行妥善安置,实现了农民到城市居民的身份转变,农民的“换碗工程”成果显著。”邹长清说,烟台市从现代化工业新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布局着眼,积极推进园区村改造,并且出台了“两保一补”制度、促进就业政策、减免相关费用等措施,彻底解除了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生存之忧和发展之忧,在全国率先走出了一条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新路子。例如,烟台经济开发区,目前已为3.8万名失地农民办理了基本养老、医疗保险,有1.8万名失地农民开始领取养老金;累计为失地农民发放养老金5.7亿元,失地农民实现就业2.8万人,就业率达到85%。
又如,市中心区在房屋拆迁方面,补偿标准由按照房屋面积转变为按照宅基地面积换算,平均每户家庭可回迁两套楼房,面积增加50平方米以上,财产性收入翻了近10倍。多余的一套住房可租可售,这让农民在换了房的同时,换了个金“碗”,生活有了很好的保障。(赵金阳)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