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新闻

定陶汉墓保护论证会举行 专家倾向将其移至济南

2011-07-22 07:37:00    作者:赵晓林   来源:济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黄肠题凑 定陶 大型汉墓 济南
[提要] )“定陶大型汉墓保护专家论证会”今天在济南召开,与会专家在经过认真研究和论证后一致认为,定陶大型汉墓是国内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完整、最具典型性代表意义的西汉晚期“黄肠题凑”墓,具有重大考古价值,应尽快进行完善保护。

这是定陶“黄肠题凑”汉墓内部。

  本报7月21日讯(记者 赵晓林)“定陶大型汉墓保护专家论证会”今天在济南召开,与会专家在经过认真研究和论证后一致认为,定陶大型汉墓是国内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完整、最具典型性代表意义的西汉晚期“黄肠题凑”墓,具有重大考古价值,应尽快进行完善保护。

  此次论证会邀请到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关强、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庆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侯卫东、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焦南峰等国内著名专家与会,山东省文物部门的有关专家和人员参加了会议。会后,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说,此次论证会取得了几个共识,第一个是定陶汉墓的发现非常重要,重要性从好几个方面都能体现出来。再就是一定要保护,要尽快保护。保护时要考虑到展示的问题,要更好地把其中的文化内涵展示出来,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在保护过程中,要加大科技含量,要原汁原味地保护好,具体方案还有待于完善。

  对于定陶大型汉墓的价值,童明康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告诉记者,在多年的考古过程中,这是考古人第一次看到这么完整、规格这么高的汉代“黄肠题凑”墓,比已经发现的、同类的汉墓保存更好、规格更高,应当好好地保护。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庆柱已经两次到定陶汉墓进行实地考察,他认为这座千年汉墓保存非常完整,这是由于墓中的木材在2000多年之后依然坚硬如初的缘故。而在中国已经发现的10余座“黄肠题凑”墓葬中,定陶汉墓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好,可以肯定是“黄肠题凑”墓制发展到晚期阶段的成熟产物。

  刘庆柱还说,现在国内“黄肠题凑”墓挖了有10余座了,时代不同,可能墓的结构稍微有点不同,但基本的形制一样,但这个墓的规格最高。墓主人到底是谁还很难说,不管是定陶王还是定陶王后,这座墓的级别更接近于皇帝陵,汉代的皇帝陵还没有挖掘过一个,具体是什么样的还不知道,但从这个传承下来的形制来比喻一下,从这座墓隐约可以看到汉代皇帝陵的影子,比较接近皇帝陵的形制。

  对于定陶汉墓的保护方式,刘庆柱介绍:“专家们大都倾向于异地保护,因为原址保护比较困难。因为这座墓要原样放在出土地,而所有的木头要脱水,要建造展馆,要开放供人们参观,那温度湿度、细菌等问题不好解决。现在首先要解决木头的脱水等问题,然后进行拆装,这是一个大工程,不是一天两天能干完的,然后再考虑放在哪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个墓太大,要考虑到各方面情况,还需要很大一个场地。但如果要异地保护,还需要进一步论证。我个人认为迁移到济南比较合适,这不是一件小事,因为涉及几个学科,而济南各方面条件比较集中。上策是当地保护,但要看当地的实际条件,从目前当地和墓所在地理位置、环境等方面看,感觉还是应该异地保护。”

高娜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