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新闻

“输血变造血”为高原留下带不走的干部队伍

2011-10-14 07:23:00    作者:曲 涛   来源: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干部队伍 干部培训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日喀则地区 十二五
[提要] “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应当着眼于让农村经济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村容村貌更美好,社会更和谐,要通过打造全新服务型社区,更加关注群众的精神需要。”专程送学员去山东培训的日喀则地委委员、组织部长熊刚毅说。

现场参观城区规划展。

课题专项培训。

在高新技术教学点参观学习。

通过多媒体演示学习农业产业化有关知识。

在新农村建设现场教学点参观学习。

观摩学习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应当着眼于让农村经济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村容村貌更美好,社会更和谐,要通过打造全新服务型社区,更加关注群众的精神需要。”9月28日,日喀则白朗县巴扎乡党委书记次仁欧珠返乡后,立即把乡党员干部代表召集到一起,将自己在山东学习的收获和感受告诉大家。

  在新一轮援藏中,山东探索对口支援新路子,深入实施人才强地战略,启动智力援藏,为日喀则地区培训基层干部和各类专业人才,为“十二五”日喀则地区科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撑。9月5日至26日,由日喀则地区18个县(市)的150名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组成的第一期培训班赴山东潍坊学习,次仁欧珠就是其中一位。

  深化援藏内涵

  山东援藏干部在实践中认识到,西藏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不仅需要财力和物资的大量投入,更需要当地基层干部群众思想的进一步解放,需要了解内地的发展经验和做法,拓宽科学发展和社会管理的思路,并转变到以提高质量为要义的内涵式发展轨道上来。按照省领导提出的要“注重深化援藏内涵”的要求,山东援藏干部变“输血式”援助为“造血式”援助,强化对当地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激活当地发展的内生动力。

  《山东省对口支援日喀则地区“十二五”及三年援藏项目建设总体规划思路》确定,要加大对基层干部、农牧民群众技能和各类人才的培训力度。“十二五”期间,山东将对对口支援的日喀则地区五县(市)、乡(镇)、村三级干部培训一遍,并覆盖日喀则其他13个县;五年培训农牧民及各类人才23500名。其中,2011年至2013年,山东援藏干部将组织630名日喀则地区基层干部到山东进行短期培训学习和挂职锻炼。这是山东对口支援日喀则地区以来投入力度最大、培训人数最多、覆盖面最广的智力援藏项目。

  “人才资源是先进生产力,在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人才作引领,没有好的管理,政策再好,投资再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也很难实现好”,山东援藏干部领队、日喀则地委副书记张宁波说:“在新一轮援藏工作框架中,智力援藏将成为一大特色。2013年第六批援藏干部返回山东时,我们要给日喀则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2011年9月5日,经过近半年筹划,山东援藏吹响培训“集结号”,150名日喀则地区乡镇干部远赴山东参加首期党政干部人才培训。在省委组织部统筹协调和潍坊市委组织部精心组织下,首期培训班从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包括学员的交通、生活、课程设计、考察内容都作了精心安排,并将授课地点放在了师资力量雄厚、培训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潍坊市委党校。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此次培训。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高晓兵接见了培训班学员并出席开班仪式,提出要务必办出高水平,办成示范班的要求。

  对路、解渴、管用

  省委组织部、潍坊市委组织部和潍坊市委党校针对这批日喀则学员特点,按照“日喀则发展需要什么培训什么、日喀则干部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科学设置课程,把握重点专题,创新培训形式,切实增强培训实效,力争让学员将可学、可行、可复制的山东经验带回日喀则。“培训要产生良好的效果,就要努力做到对路、解渴、管用”,潍坊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于生说。

  培训实行集中授课与现场教学、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模式。课堂内容设置了农业产业化、领导素质提升、思维创新、群众工作、基层党建等专题,现场教学则针对新农村建设、小城镇规划、高新技术、蔬菜产业、花卉产业、特种养殖等题目安排到潍坊高新区、寒亭区、昌乐县、寿光市、青州市、临朐县、诸城市上课。

  授课由省级名师、乡土专家、领导干部、学者教授担纲。记者在培训现场看到,每一名授课老师都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启发式、研讨式、答疑式等教学方法提升培训效果。来自昂仁县多白乡的扎西格桑对记者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这堂课是我最想听的,就像给我量身设计的一样,而且专家讲课直观、生动,很容易接受。在“如何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这堂课上,授课老师、安丘市农安办副主任郭来君在现场用生动的语言回答学员提问,博得了一片掌声。从问卷调查情况看,课堂讲授优秀率达到85%以上,现场教学优秀率达到86%以上。

  在寒亭区开元街道张氏三村、经济开发区北城街道前阙村现场培训点,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安全农业发展等内容让学员产生了浓厚兴趣。南木林县土布加乡党委书记松确表示,西藏“十二五”时期将继续实施“一产上水平”战略,这就要求农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松确说,“我们要把山东现代农业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回去,条件成熟时在南木林县形成试点。”

  参观杨家埠民俗大观园时,拉孜县的巴桑卓嘎感慨良多。他告诉记者,拉孜作为“堆谐(一种集歌、舞、乐为一体的民间艺术)之乡”,应当借鉴潍坊以杨家埠木版年画为载体构建民俗文化旅游区的做法,整合拉孜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做大做强旅游业。

  培训一人,受益一片

  “这次到山东培训,一是过瘾,二是震撼。不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能力,同时也看到了差距。”日喀则地委组织部干部、培训班班长普布桑珠回到家乡后几乎逢人便说。  

  日喀则地委组织部督查调研室主任王朝峰告诉记者,学员们回来后利用国庆长假写出了培训总结,节后在自己工作的乡镇作培训报告,并要向县委书记或组织部长作专题汇报,在报刊等媒体发表专题文章,以达到“培训一人,受益一片”的效果。

  巴扎乡是白朗蔬菜的主产区。次仁欧珠去寿光蔬菜示范园、农产品物流园实地考察培训后,深受启发。在回日喀则的火车上,他结合寿光的经验做法,打算把各村的剩余劳动力调动起来,培养专门的市场营销人员,通过走农村产业合作社的路子,采取农(农村)超(超市)对接等营销手段,将巴扎乡的蔬菜统一收购后推向市场。“全国蔬菜看寿光,西藏蔬菜看白朗,将来会有一天,白朗蔬菜看巴扎!”次仁欧珠充满信心地说。

  临朐县通过奶牛规模化养殖拉动农村经济的做法,对拉孜县扎西岗乡党委书记尼玛占堆触动很大。他对记者说,扎西岗乡是个有着12个行政村7000多人的大乡,劳动力资源和小型加工厂、手工艺品生产基础都不错,通过实地考察培训,他想把临朐奶牛养殖模式复制到扎西岗,以藏袍加工业和饲草料生产为突破口,尽快培养致富带头人,带领农牧民尽快发家致富。

  “山东的智力援藏是对日喀则地区最长远、最根本的援建。”专程送学员去山东培训的日喀则地委委员、组织部长熊刚毅说。

王云峰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