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毛德勋
大众网记者 尹玉涛 张帆
3月26日上午,济南长清福寿园,绿草茵茵,清新幽静。
这一天,是张希贞老人去世一周年的纪念日,没有墓碑,没有坟茔,没有纸钱,只有一束鲜花放在“遗体捐献纪念碑”前,碑上刻着逝者的名字和简单介绍,供家人在此进行悼念。
2013年,一场大病让张希贞住进了医院,由于年老体弱,病情并不乐观,医院一度向家属下达了病危通知书。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治疗,张希贞最终战胜病魔出院,并逐渐康复。经历了如此的生死考验,他和老伴对生命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并很快做出了一个特别的决定:去世后捐献自己的遗体。随后,他们一起签署了遗体捐献申请表。
2015年,张希贞去世,在齐鲁医院,家人与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完成了遗体交接,实现了遗体捐献。作为老党员,张希贞一直有“响应国家号召”的觉悟。他生前曾说过:“捐献遗体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人死后烧掉就烧掉了,不如给国家做点贡献。”
对于家人来说,从2015年3月26日开始,张希贞以另一种方式陪在大家身边。在尚未成人的重外孙心中,如太姥爷生前所说,他是“换一个地方去工作了”;在孙子眼里,爷爷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永远陪在大家身边;曾经反对捐献遗体的儿子知道,父亲这样走,不仅更有价值,也更有尊严。
3月29日下午,济南铁路南苑小区,阳光很足,和煦温暖。
81岁的乔润生老人在家里接受采访,和记者聊有关清明民俗的事情。聊天的间歇,他还要去照顾因患脑血栓而行动不便的老伴。他搀扶着78岁的老伴下床洗漱,然后把老伴扶到轮椅上,放到老伴手里一杯温水、手边一根香蕉,轻轻地说一句“有事叫我”,这才继续刚才的采访。
话题由清明扫墓说到了殡葬形式,老人说,社会不断在发展,移风易俗是大势所趋,殡葬也由原来的土葬逐渐被火葬、生态葬所替代,而参与遗体捐献的人群也在壮大。
“我和老伴都将进行遗体捐献。”老人不经意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记者。
他说,早在2004年,他和老伴就签了遗体捐献的协议,目的说大了是改变习俗、救助他人、利于环保,说小了是想具体地帮助一些盲人。两位老人家住玉函南区时,曾经去过一个特殊教育学校,看到那里的盲童生活极其不便,特别可怜。当时,老两口便下定了捐献的决心。
“一个角膜可以救助2-4个人,挺好的。”老人淡淡地说,经过一年的分别做工作,他们与3个孩子也签了协议,即老两口百年之后不得改变协议,并经过了法律公正。
乔润生老人身体瘦瘦的,老伴坐在轮椅上身体虚弱,但两位老人一直都微笑着。
3月31日,早晨7:00,济南,没有霾,天很蓝,花正红,树下一群流汗晨练的老人,路上一队活泼可爱的儿童。生命充满了活力,一切都很美好。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毛德勋
自从临沂动植物园的大象“甜甜”回老家以后,许多喜欢它的人依然对“甜甜”的梦幻舞步恋恋不忘。3月31日上午,记者在临沂动植物园大象馆见到了正在饲养员带领下适应新家环境的“猛太”。[详细]
为了能让10岁的赢慧和4岁的绍辰接受良好的教育,济南市商河县曹家村的王玉龙夫妇已经连续多年在昆山打工,然后每月汇款回来偿还商河的房贷。在赢慧奶奶尹传英的描述中,这套房子寄托着对孙辈的希望,现在一家人的日子虽然艰辛,但一切都很值得。[详细]
据这家工厂的工人王文胜介绍,3月30日下午4时许,他和工友正在工厂里坐着休息,忽然听到门外传来响动声,出门一看,一只长嘴怪鸟正扑扇着翅膀,怎么也飞不起来。王文胜等人意识到它可能受伤了,于是就想帮帮它,他们观察发现,这只怪鸟只是右眼有伤,于是便把它放进...[详细]
31日,济南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济南调查队公布2015年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889元,比上年增长8.0%;城 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319元,增长9.3%。从数据不难看出,济南市民支出与收入对比,支出的增长速 度明显更快。[详细]
4月1日,山东对外公布《关于贯彻国发〔2015〕59号文件进一步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明确规定:市级政府是本行政区域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的第一责任人。[详细]
4月1日,山东对外公布《〈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简称《行动纲要》),今后十年,发展壮大十大装备制造业,培植提升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实施八大专项工程,打造中国制造2025“山东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