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毕村改厕记

2016-09-27 06:52:00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杨学莹 张希锋

  编者按 

  改革正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山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迎难而上、锐意攻坚,在农村、教育、医疗、科技、金融等领域的改革都走在了全国前列。本报今起推出“改革攻坚·新突破新亮点”专栏,系统梳理改革举措,盘点成效,总结经验,以期在全社会增强良好改革预期,凝聚起推进改革的强大动力。敬请关注。

  □ 本报记者 杨学莹 本报通讯员 张希锋

  桓台县索镇前毕村62岁的农民毕永伟,是个见过世面的人。他整天上城里当木工、干装修,把自家也铺了瓷砖、装了暖气,可就是拿院子西南角那个两米五见方、一米七深的大栏坑没办法。

  栏坑没有顶,也不能盖顶:上厕所出来,半天身上还有味;夏天就更不用说了,苍蝇哄哄的乱飞……

  远在青岛的舅妈每年来走亲戚,最犯愁的就是上厕所,生怕一不小心跌下坑,老人来一次劝一次,让老毕改造厕所。老毕的老母亲80多岁了,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不是不想改。早在三年前,老毕就考虑过,但终因市面上没有适合的厕具而作罢,“用冲水马桶吧,水管子冬天会冻;用水太多,栏坑很快就会满。”

  机会终于来了。2015年4月,前毕村被列为改厕试点。省、市、县财政每户补贴共900元,索镇每户再出300元,不用村民出钱。

  2天内,村里报名了180户。可一听说栏坑要自己清挖,竟一户也不动了。

  “有人嫌脏。”村会计毕立鑫说,还有的人家,栏坑积水,得动用机器抽,怵头花钱。

  正赶上过麦,前毕村的改厕就这样停了下来。

  县政府听了各镇村的反映,决定财政每户再追加补贴200元,把出粪的钱也付了,“只要农民开门,剩下的事政府办。”

  这下按说应该没障碍了。不成想村里又流传起一种说法,说2015年是乙未羊年,太岁位于西南方,西南不宜动土。可山东农家,厕所不在东南,就在西南——一半户家都要“犯太岁”。

  一波三折。

  村支书毕玉标决定,先从村委成员和他们的亲戚朋友开始改。

  毕翠芝是村卫生室的村医,她半信半疑地第一批改了厕。结果,不但能冲干净,蚊蝇也不见了,以往对付蛆虫的84、草酸、敌敌畏……统统下了岗。

  毕永伟没有第一批报名。毕翠芝他们改厕时,他和老伴就去看,从挖坑一直看到厕具安装好、用起来,他还亲自去踩一脚、冲一冲,才放心。看了一个礼拜,老毕决定,咱也改!

  正赶上秋天好时候。改了厕,老毕买来水泥,亲自动手,将大栏坑隔出来一个2平方米的小空间做厕所。他把四壁贴上雪白的瓷砖;地面贴了城里装修客户剩下的大理石;棚顶吊了塑料扣板,装了吸顶灯……厕所的“软装修”就是老伴说了算,她买来了蓝底白花的马桶垫、天蓝透明盖子的手纸盒,还平生第一回买了马桶刷。

  老毕的老伴,以前从来不在栏坑多呆一分钟,现在一天要把厕所用拖布擦好几遍,也把敌敌畏瓶子扔了。

  去年过年,舅妈又来老毕家了。看到焕然一新的厕所,老太太瞪大了眼睛:这才像样嘛!

  过年,村民们一走动,年后,前毕村改厕的势头挡也挡不住了。太岁仍在西南,也没人理会了。村支书毕玉标说,除了几户常年在外的人家,所有常住户都改了厕。

  两个月前,老毕抱上了孙子。老毕寻思着:等这茬孩子长大了,就再也看不到祖宗用了几千年的大茅坑了,再也不用遭苍蝇蚊子的罪了。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毛德勋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