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主线

2017-05-04 08:09:00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对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强化科技创新驱动、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加大农村改革力度作出全面部署。各级党委、政府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2016年,全省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深化农村改革,实施脱贫攻坚,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全省粮食总产稳定在940亿斤以上,农民收入增幅连续7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151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也应当看到,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农业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依然突出,农民持续增收动能不足、趋势放缓,美丽乡村建设存在薄弱环节。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重视满足质的需求转变、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转变、由依靠旧动能向依靠新动能转变,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做好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深入推进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我省农村改革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1.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依托,优先在基本农田上划定小麦、玉米、水稻粮食生产功能区和花生、棉花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功能区和保护区内地块全部建档立册、上图入库,实现信息化精准化管理。依据国家功能区和保护区建设标准,完善激励机制和支持政策,层层落实建设管护主体责任。制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建立评价标准和技术支撑体系,鼓励各地争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林特产品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配套服务保障水平。

  2.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亿亩左右,重点发展中强筋小麦,适度调减籽粒玉米,增加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等。优化经济作物品种品质和区域布局,巩固主产区蔬菜、果品、油料生产,促进园艺作物增值增效。扩大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在草食畜优势区,大力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培育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继续开展粮改饲示范试点,青贮玉米发展到200万亩。

  3.加快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稳定发展生猪家禽,加快发展肉羊肉牛,突出发展肉驴产业。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畜禽养殖,实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创建工程,建设一批现代畜牧业示范市、县、场,重点支持适度规模的家庭牧场。全面振兴奶业,引导扩大生鲜乳消费,严格执行复原乳标识制度,加快提高乳品质量,培育国产优质品牌。扩大奶牛养殖大县整县推进试点范围,启动实施畜牧养殖大县种养结合整县推进试点。加大动物疫病防控,强化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全面建立全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

  4.深入推进“海上粮仓”建设。落实“海上粮仓”建设规划,组织实施海洋牧场、陆基标准化基地、遗传育种中心、远洋渔业、渔港经济区、放鱼养水等重大项目。集中建设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国家生态渔业基地。编制养殖水域滩涂使用规划,科学有序开发水域滩涂资源,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和低洼盐碱地养殖,支持生态循环健康养殖。编制全省海洋牧场建设规划,打造全国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区。

  5.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大力培育“名优特新”经济作物,促进蔬菜瓜果、茶叶蚕桑、苗木花卉、木本粮油、食用菌、中药材和蜂产业等特色养殖产业提档升级,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带和示范基地,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等绿色产业,推广林菌、林药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推进农林复合经营。实施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推进优势特色农业标准化生产、精致化加工、产业化经营。推进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建设。

  6.狠抓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大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深入推进“食安山东”建设。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推动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对接。提高食用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切实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推行农业良好生产规范,推广生产记录台账制度,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使用有关规定,2017年将所有农药经营店纳入监管范围,实现农药经营使用可追溯。深入开展农兽药残留超标特别是养殖业滥用抗生素治理,严厉打击违禁超限量使用农兽药、非法添加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强化风险分级管理和属地责任。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追溯监管综合服务平台。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县建设,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省,鼓励开展国家有机食品基地创建工作。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加快“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建立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三品一标”认证,推进农产品商标注册便利化。推出第二批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

  7.保护优化粮食产能。严守耕地红线,继续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打造千亿斤粮食产能省。加快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建设,开展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建成一批优质高效粮食生产基地。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2017年全省新增高标准农田500万亩。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将晒场、烘干、机具库棚、有机肥积造等配套设施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政策措施。深入实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持续推进盐碱地绿色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争取东平湖防洪综合治理工程纳入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2017年全面完成南水北调续建配套供水单元工程,抓好雨洪资源利用、庄里水库、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推进黄水东调应急工程建设,启动彭楼引黄灌区改扩建工程。抓紧修复水毁灾损农业设施和水利工程,加强“五小水利”建设。推进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大宗经济作物主要环节机械化。

  二、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8.深化农业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对各类污染源的严格管控,净化农业生产环境。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修复试点,重点解决设施农业特别是大棚土壤板结、酸化等问题。大力推广玉米/花生(大豆)间作套作,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对地下水超采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开展综合治理。实施种养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区域示范工程,加大“白色污染”治理力度。加强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土地复垦利用,积极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

  9.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打造化肥减量增效集成示范区,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探索建立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机制,整建制示范推进,打造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示范区和示范点。在适宜发展沼气的地区,推进“三沼”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推广应用“果—沼—畜”“菜—沼—畜”“茶—沼—畜”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健全秸秆多元化利用补贴机制,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支持力度,大力推广秸秆精细化还田、腐熟还田、秸秆生产有机肥等技术。开展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试点,重点支持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建设。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推广鱼虾混养、贝藻间养、渔菜共生等立体生态养殖技术。推进畜禽粪污、农业废弃物等收集、转化、应用三级网络试点工作,以县为单位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积极推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创建。

  10.推广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认真落实支持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的政策措施。根据水资源状况和农业生产布局,搞好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规划。大力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创建省、市、县三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完善现代化灌排设施,着力建设系统化、规模化的节水示范工程。在严重缺水地区大力发展旱作农业,通过控采限量、节水压减、水源置换、修复补源等措施,逐步压减超采区地下水开采量。积极在菜、果、茶等经济作物种植区率先推广应用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设备,落实购置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设备补贴政策,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建立以节本增效为中心的节水灌溉体系。2017年新增精准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90万亩。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加快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和节水激励机制。全面推行用水定额管理,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考核。

  11.推进生态保护建设与修复。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着力提升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承载力,严格管控省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重点加强山区森林生态修复、退耕还果还林、高标准农田防护林、森林生态廊道、乡村绿化美化、湿地生态修复保护和退耕还湿、退养还滩,建立一批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和湿地公园,加快建设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示范省。保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系统,大力推广农田土壤酸化盐渍化治理、农药减量控害、保护性耕作等技术,深入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计划,加快推进沂蒙山区等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加强重要水源地保护,搞好南水北调水质保障和安全防控。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建设,严格落实海洋生态红线和生态补偿制度,推进重要海湾生态综合整治和重要岸线修复,实施传统网箱投饵养殖水域生态环境修复整治,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力度,完善限捕、禁捕制度,积极转变海水养殖和捕捞方式,开展离岸深海养殖。支持渔民减船转产,落实捕捞业去产能任务。着力提升森林质量,开展森林成效监测,实施退化防护林改造工程,强化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培育结构合理、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充分发挥M-26直升机等航空护林重要作用,继续加强森林防火能力建设,切实保障森林生态安全。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对重要生态系统和物种资源实行强制性保护,建立外来物种监测预警防控体系。

  12.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创建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农业示范服务组织,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土地流转型、土地入股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积极引导农民自愿通过村组内互换并地等方式,实现按户连片耕种。完善家庭农场认定办法,扶持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总结推广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经验,创新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拓展政府购买服务内容和方式。支持有经济管理服务职能的粮食、供销、邮政、农机、水利、烟草等部门,向农村延伸服务职能,打造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为农服务综合平台。鼓励探索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研究建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托管、半托管等形式引导规模经营健康发展。鼓励开展土地股份合作社、职业经理人、社会化服务组织合作经营试点。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通过劳动力、资金、土地等方式入股龙头企业,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和利润返还等多种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13.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健全省内农产品流通体系,改造提升农产品产地、销地批发市场。加快建设东亚畜禽交易所等区域性国际农产品物流中心和集散地,打造农产品价格形成中心。支持德州、聊城等市承接京津农业产业转移与技术合作,打造京津冀农业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以“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为重点,加强农业资源精准深度对接,扩大投资贸易合作,支持农业企业建立境外生产基地和加工、仓储物流设施。发挥青岛、烟台等海上合作战略支点作用,拓展农业产业对外合作空间。积极发展远洋渔业,推动远洋渔船及船用装备的更新、改造、升级,推进远洋渔业综合性基地建设。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组织开展山东品牌农产品展览和“一带一路”市场专题宣传推介活动,提高山东农产品国际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提升蔬菜、果品、水产品、畜产品等优势农产品出口份额,适度进口省内资源短缺农产品。

  三、积极培育农业“新六产”,统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4.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制定全省培育发展农业“新六产”、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围绕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推动“新六产”全面发展、整体提升。在“种养加”“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的基础上,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促进农业、林业、渔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打造农业产业化升级版,塑造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新产业新业态。扎实开展农村产业融合“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项目,探索具有山东特色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和路径。

  15.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在重点村优先实现宽带全覆盖。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积极培育农业公园、观光果园、森林康养、海洋牧场、休闲海钓基地、休闲渔业公园、乡村文创市集、乡村博物馆、开心农场等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精品民宿,推进旅游小镇建设,建设一批乡村旅游全域化发展的市、县、镇,打造齐鲁乡村旅游品牌。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田园综合体。实施原生态保护,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开发。加强乡村旅游带和集群片区建设,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创建工作。

  16.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把质量、安全和诚信放在发展农产品电商的首位。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推进农产品电商平台、物流配送和综合服务网络建设,建立符合电商行业及消费需求的农产品供给体系,打造满足网络消费需求的网货产品品牌和产业集群。推进农商互联,健全农商对接标准体系,培育一批区域性、行业垂直性电商平台,引导特色农产品主产区在第三方电商平台开设地方特色馆,扩大“三品一标”“一村一品”农产品网上销售。深化与阿里巴巴、苏宁、京东全面战略合作,推动商贸、供销、邮政、电商互联互通。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电商平台,培育一批农产品电商企业和农村电商服务企业。建立山东品牌农产品网上商城及展示展销中心,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品牌农产品营销体系。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开展农村电商示范县创建和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示范企业认定工作,打造一批特色电商镇、电商村。实施快递下乡工程,探索县域共同配送模式。

  17.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加强战略规划和总体设计,打造独具特色的创意农业。推动科技、人文、教育、旅游等元素融入农业,在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的农村地区,依托大田作物资源,积极发展环保生态功能为主的创意农业;在人文历史民俗文化资源丰厚的农村地区,加强文化创意开发,创新发展文化传承体验休闲的创意农业;在交通便捷的城市郊区,依托休闲农庄、采摘园等,加快发展生活社会功能为主的创意农业;在沿海地区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优势区域,依托产业加工基础,大力发展创汇经济功能为主的创意农业;在城市市区,探索发展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鼓励发展工厂化、立体化等高科技农业。支持发展农业会展经济,推进农业展会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信息化。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扶持一批综合实力强的农业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引进国内外集团总部或区域总部,促进产业链条向高端延伸。

  18.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开展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在优势农产品产地建设原料基地,加快形成一批农产品加工优势产业集群和隆起带。开展精深加工与物流技术示范,打造高效产业链。落实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扩大实施区域和品种范围。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农产品加工。加大对食品加工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加工设备。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县、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开展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试点。实施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加强现代生物和营养强化技术研究,挖掘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

  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提升农业发展竞争力

  19.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展翅行动”,适应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新要求,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重点加强农业科技基础前沿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强经济作物、草食畜牧业、海洋牧场、智慧农业、农林产品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盐碱地综合治理、节水农业等科技研发。深入实施农业良种工程,加大实施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和主要农作物良种联合攻关力度,建成一批商业化育种中心、良种繁育基地、南繁基地、新品种展示示范中心,选育一批突破性的农作物优良品种,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种业龙头企业。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实施力度,形成全省农业开放合作、协调创新的科研新机制。持续推进与中国科学院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试点,加快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发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优势,引领蓝色经济发展。加快适宜丘陵山区、设施农业、果园管理、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的农机装备研发。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引入项目管理机制,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积极探索“创新团队+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科研与推广服务机制,建设“农科教、产学研”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建设一批“农科驿站”,依托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星创天地”,促进农村“双创”。

  20.深入推进农业信息化。深化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健全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提升行动,促进物联网、大数据、空间信息、智能装备、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和精准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推进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和农业装备智能化。推进农业大数据运用,提高农业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推进智慧海域建设,打造山东省海洋综合管理平台。发展智慧气象,提高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水平。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快农村“三网融合”,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引导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信息化建设,支持物流、快递、商贸、金融、旅游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21.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推进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科技人员兼职取酬等制度规定,建立差别化农业科技评价制度。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推进高效生态农业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整合各渠道培训资金资源,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民工培训机制。深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省推进示范,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探索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认证、管理机制,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双带”作用。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实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五年行动计划和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将农民工纳入终身职业培训体系。鼓励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一批农村专业人才,培育一批乡村工匠。

  22.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科学制定园区规划,完善“省级农业科技园—省级农高区—国家农业园区—国家级农高区”四级联动、梯次发展的农业科技创新园区体系,探索建立“互联网+”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发展新模式。重点推进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中以农业科技生态城,建立山东农业科技园区产业创新联盟。完善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和监测评价机制。支持园区产学研合作建立研发机构、测试检测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推动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创业园区“三园同建”,探索建设产业园区综合体。鼓励统筹使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等相关项目资金,集中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发挥园区载体优势,吸引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建设运营产业园,鼓励农户和返乡下乡人员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入园创业就业等多种方式,参与建设、分享收益。

  五、持续深化改革,激活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23.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加快完成农村集体各类资源性资产确权颁证。加强省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建设,充分发挥确权登记颁证成果作用。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加快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维护农户依法取得的宅基地占有和使用权,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允许多渠道筹集资金,按规定用于村集体对进城落户农民自愿退出承包地、宅基地的补偿。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从2017年开始,按照时间服从质量的要求,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开展省级改革试点。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鼓励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探索资产租赁型、企业股份型、农业开发型、生产服务型、联合发展型等有效途径,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完成昌乐县“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任务。健全完善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促进农村产权要素公开、公正、规范流转。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水权水市场建设。

  24.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确保“三农”贷款投放持续增长。对涉农业务较多的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差别化考核办法。落实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市加大对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支持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增加县域网点,适当下放县域分支机构业务审批权限。稳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改革试点覆盖面,支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融资机构、村镇银行。改组成立山东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引导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三农”的融资增信服务力度。深化农业银行三农事业部改革,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深化省农村信用联社改革,提高农商行法人治理水平和业务创新与风险管理能力。支持金融机构开展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订单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推动政府部门农村资源资产确权信息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联网共享。深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设施等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业务。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开发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产品,鼓励开展特色农产品保险。推动农业互助保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农产品收入保险制度。积极开展蔬菜、生猪、水产品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探索开展天气指数保险,

  扩大森林保险覆盖面。取消产粮大县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县级配套支出,相关部分由上级各级财政按比例承担。探索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担机制和风险准备金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兼并重组。在健全风险阻断机制前提下,完善财政与金融支农协作模式。扩大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发展保证保险贷款产品。深入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建设,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加强农村信用信息征集工作,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严厉打击农村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

  25.改革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持续增加投入、优化投入结构、创新使用方式、提升支农效能。多层面多形式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改进资金和项目管理方式。推进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编制环节源头整合改革,探索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完善以奖代补和贴息政策,支持建立担保机制,鼓励各级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拓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支持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方式参与农林水利、农垦等项目建设运营。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设立各类农业农村发展投资基金。加大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健全完善农业信贷担保机制,发挥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的作用,积极稳妥建立覆盖全省粮食生产大县、农业大县和金融扶贫县的区域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建立完善政府性农业、扶贫信贷担保风险补偿金制度,建立健全全省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风险补助机制,探索建立农业信贷担保工作协调机制。对财政支持的各类小型项目,优先安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等作为建设管护主体,强化农民参与和全程监督。

  26.建立完善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完善新增建设用地保障机制,将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加快编制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在控制农村建设用地总量、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加大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力度。允许通过土地整治增加的耕地作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的指标在省域内调剂,按规定或合同约定取得指标调剂收益。允许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严禁违法违规开发房地产或建私人庄园会所。完善农业用地政策,积极支持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休闲采摘、仓储等设施建设。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责任。

  27.完善农业补贴和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逐步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提高农业补贴政策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重点补主产区、适度规模经营、农民收入、绿色生态。深入推进农业“三项补贴”制度改革。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对粮棉油、饲草料生产全程机械化和节水农业装备所需机具的补贴力度。健全林业补贴政策,扩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实施范围。落实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科学确定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地方储备规模,创新地方粮食储备方式,优化地方储备粮食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完善粮食调控机制,健全应急供应保障体系。鼓励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入市参与粮食收购,支持粮食加工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科学储粮,防止出现卖粮难。

  28.统筹推进其他各项改革。继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增强为农服务能力。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任务,加快转型升级。深化农垦改革,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深入推进乡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行河长制,力争2017年年底前全面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体系。大力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支持潍坊市开展农业现代化综合试验区建设。扎实做好第三次农业普查工作。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落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发展规划,统筹推进户籍、土地、社会保障、财政等相关领域制度改革,坚持不懈地推动同工同酬,进一步巩固扩大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待遇。

  六、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29.深入开展标准化建设。以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建设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将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布局,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2017年各市、县(市、区)全面完成《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编制工作,基本完成村庄建设实施方案或整治方案。层层建立工作台账,对建设项目实行菜单式管理。统筹涉及农村基础设施、农村民生改善等方面的资金,重点向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倾斜。整合的层次和形式可多种多样,可以继续以县为平台,也可以因地制宜,探索在更高层面上统筹财政涉农资金。鼓励引导工商资本、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通过多种方式参与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组织开展省、市、县(市、区)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活动,2017年建设500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大力推进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推动建筑设计下乡,开展田园建筑示范。

  30.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管理机制,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县建设,促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深入推进森林乡镇、森林村居、绿色村庄创建活动,建成50个森林乡镇、500个森林村居。对铁路公路沿线、主要河流两侧和城市近郊等进行集中整治,提升景观效果。加快农村公路改造升级,提升农村公路等级标准。实施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和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实现中心村电网“村村改”、平原地区机井电力“井井通”。扎实推进“全面改薄”工作,全面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2017年年底前2.3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全部开工,2018年6月底前全面竣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稳定在95%以上。全面改善农民群众如厕条件,完成300万农户改厕任务。启动农村供暖改造工程,推动城镇集中供暖向农村延伸,在5个县、12个乡镇开展农村供暖试点。2018年农村幼儿园、中小学、卫生室、养老院、便民服务中心等公共场所和农村新型社区实现冬季供暖。推进光纤到村建设,加快实现4G网络农村全覆盖。推进建制村直接通邮。加快推进农村公益事业建设。

  31.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补齐乡村学校短缺学科教师。健全由政府和个人合理分担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机制,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全省、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加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等制度的完善衔接,积极推进分级诊疗,稳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巩固完善居民养老保险筹资和保障机制。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年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600处,推进公共服务进社区,实现社区服务全覆盖。继续实施基层文化设施提升工程,80%的村级组织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建成全省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平台。

  32.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积极培育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按照一镇一业、一镇一品的要求,推动新兴战略产业、传统产业、现代农业等特色产业向特、精、强方向发展,主导产业在行业内有较大影响力,品牌有核心竞争力。坚持空间布局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建筑彰显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达到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标准。高标准配套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具有创业创新、公共服务、商贸信息、文化展示、旅游信息咨询、产品交易和信息管理等功能的综合服务平台。将特色小镇创建工作推进情况纳入新型城镇化考核。

  33.基本完成脱贫任务。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发展特色种养加、旅游、电商、光伏等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项目,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黄河滩区脱贫迁建等重大扶贫工程。继续增加财政专项扶持资金投入,积极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加强特色产业、公益事业、小额贷款扶贫担保三项扶贫发展基金运作管理,强化扶贫资金监管。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政策有效衔接,中部5市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省定扶贫线以上,西部6市提高到3200元以上。提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积极性,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严格执行脱贫攻坚考核监督和督查巡查等制度,全面落实责任。坚决制止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

  七、进一步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34.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位置。始终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持续强化重农强农信号,真正把“三农”工作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三农”工作方向,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不断抓出新成效。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对“三农”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以赴,县(市)、乡镇党委切实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各级各部门自觉加强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动员各方力量,凝聚多方智慧,形成推动“三农”工作发展强大合力。认真学习中央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下大力气开展调查研究,在基层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汲取破解难题的智慧。鼓励和支持基层群众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允许试验、宽容失败。注重总结全省农村改革发展中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不断加以复制推广。

  35.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农村基层,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改进基层工作作风。做好新一届村“两委”换届工作,大力选拔讲政治、重公道、有本领、善服务、口碑好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继续做好选调大学生村官工作。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大幅提升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财政保障水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扎实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重要作用。抓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全面实施村级审计督查。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健全务实管用的村务监督机制。稳妥推进社区内行政村合并,以农村社区为单位开展治理和服务工作。

  36.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四德工程”建设,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培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良好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加强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反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债等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大力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农村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法律宣传教育服务和信访工作。

  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开创山东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晓亮

推荐阅读
  • 等了十年,国产大飞机明天首飞!不少部件是咱山东造

    11.jpg

    C919雷达罩首件开工仪式是2011年12月24日,在济南第六三七研究所生产现场举行的,将为国产大飞机装上“济南眼睛”。并且济南的中航工业第六三七研究所也是C919大型客机项目的九大机体供应商之一,同时也是省内唯一为C919大型客机项目配套的供应商。此外,国家超算济南中...[详细]

    05-04 07-05齐鲁晚报
  • 山东蒜薹价跌滞销!蒜农朋友圈里求采摘,不收钱还管饭

    11.jpg

    “今年收购价比去年低了将近一块钱,最便宜的五毛钱一斤,都没办法雇人提了。”五一过后,金乡蒜薹迎来收获期,受种植面积增大等因素影响,蒜农普遍反映今年收购价偏低。在聊城产蒜区,雇人拔一斤蒜薹1元钱,而一斤蒜薹仅卖8毛钱。蒜薹大丰收,聊城蒜农却犯了大愁,辛辛苦苦...[详细]

    05-04 07-05齐鲁晚报
  • 济南启用人脸识别抓拍行人闯红灯 戴帽执勤函告工作单位

    11.jpg

    人、非机动车闯红灯也要被抓拍啦!记者从市交警支队获悉,市区主要路口的斑马线上将启用有人脸识别功能的“电子警察”,能自动获取违法人信息。闯红灯不但要参加交通安全教育、到路口打小黄旗协助维护交通秩序,违法信息也会被纳入公安交管诚信信息平台。情节严重的...[详细]

    05-04 07-05济南时报
  • 海关海警联合破获6.5亿元资源性矿产品出口走私案

    11.jpg

    4月14日,在海关总署缉私局统一指挥下,青岛、大连、石家庄海关与山东海警联合开展打击矿产品走私专项行动,在杭州、宁波、北京、天津等海关的大力配合下,一举摧毁一个海上绕关走私出口硅铁等资源性矿产品团伙,现场查扣走私船舶1艘、硅铁2350吨,抓获犯罪嫌疑人21...[详细]

    05-04 07-05新锐大众
  • “ 五一”未发生较大以上火灾事故

    “五一”小长假刚过,记者从泰安消防支队获悉,五一期间,泰安消防支队加大对消防监督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治力度,加强对重点单位、商场、宾馆、饭店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节日期间举办重大庆典活动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接警出动15次,出动车辆27台次,出动警力163人次,...[详细]

    05-04 08-05中华泰山网
  • 专家支招,助力泰山大樱桃以更好姿态“走出去”

    近年来,泰山大樱桃已经在省内外小有名气,但品牌影响力还有待提高。5月2日,行业内知名专家齐聚一堂,现场支招,从种植、管理、运输、品牌维护等方面助力泰山大樱桃提升名气。[详细]

    05-04 08-05中华泰山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