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着送小孩去美国留学的中国父母,请听听杨振宁的这段话

2017-05-12 08:51:45 来源: 齐鲁晚报 作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观察者网(ID:guanchacn)

  作者:张晨静

  今年2月,中国科学院表示,对已成为中国公民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正

  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1日早上,现年已95岁的杨振宁院士玩了一场直播。

  杨振宁,现年95岁,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华人科学家。他曾因入籍美国让父亲抱憾终身,却在晚年毅然放弃美国国籍重返中国。

  直播中,杨振宁在谈及中美教育差距时说到,国内好多小学、中学的学生都被送到美国去,但是“美国的教育绝对不是比中国的中学、小学、大学的教育好。”

  此外,针对近期引起关注的“女教授颜宁赴美国任教”一事,他表示希望网上不要乱讲;以及对是否要花巨资建大型对撞机的争议,杨振宁再次表达自己鲜明的反对观点。

  杨振宁:年轻人要对今天中国的成功有深刻认识

  直播中,杨振宁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

  杨振宁说,自己是1945年考取了清华大学第六届留美公费,所以是1945年刚一抗战结束,就从昆明经过印度,经过地中海,大西洋到美国去的。

  他说自己常会反思,为什么自己能够有那么快的成长速度。他说,这与中国的文化传统有关系,中国文化传统对于读书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在很困难的抗战情况下,居然还搞了西南联大这样的学校,所以自己是深受中国文化传统里头好的点,对他有很深的影响。

  接着他还说,现年已95岁的他,知道中国人怎么被外国人欺负,怎么被外国人看不起的,这些经验都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脑子里。

  而今天的年轻人没有这些经验,一方面是幸运的,可从长远来说,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就会不够深刻。如何让现在的年轻人对今天中国的成功,有更深的历史的认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中美教育差距在哪?杨振宁:美国教育绝对不比中国好

  目前各地高校希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在被问及目前中美教育差距到底在哪时,杨振宁答说,?“我觉得整个中国目前的家长也好,教育家也好,也可以说弥漫在中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就觉得美国的中小学好。”

  他说,国内好多小学、中学的学生都被送到美国去,“家里倾家荡产把这个小孩送去,就是因为他们没懂,美国的教育绝对不是比中国的中学、小学、大学的教育好。”

  杨振宁说,一个比较好的学生,比如80分的学生,他如果能够考进中国一个比较好的大学,在这个学校念四年得了学士学位,再送到美国去念研究生,这是一生最容易成功的路径。他自己就是这样,本科硕士都是在西南联大,这些经历给他打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杨振宁还说,他认为多半的学生,可以说是90分以下的学生,中国的教育体制是好的,可以使得这些小孩成才,将来做一个有用处的人。

  杨振宁认为,美国的社会是一个放纵的社会,好处是它容易促进一个人个性的发展,可是走得太极端了。一个中学生到美国,不管他进哪一个中学,都会有很多吸毒的同学。年轻人受了这些同学的影响,可能堕落,而且这个堕落是一下掉下去,就回不来的事情,这种危险是很多把小孩送出去的中国父母没有想到的。

  美国太放任,有没有好处呢?杨振宁认为是有的,非常聪明的,90分以上的小孩在美国占便宜,因为他不需要规规矩矩念书,他自己就都可以吸收进去,所以他就海阔天空,他的发展,尤其最聪明的人在美国容易发展。

  杨振宁:我不是反对中国做加速器,是现在不要做

  2012年以来,中国物理学界以及一些关心科学发展的民间人士,激烈争论是否要花费数百亿甚至上千亿,建立超级对撞机。

  对于这个争议许久的问题,杨振宁一直来是持反对态度的,而其同行却是非常支持。

  在这次直播中,杨振宁再次表达了自己鲜明的反对观点。

  他说,“我认为我的看法是对的。我不是反对建大型加速器,是反对中国今天建加速器。因为虽然中国的GDP很高,但是中国人口多,拿人均收入的话还比不上马来西亚、巴西、墨西哥。他们从来不会说要建大型对撞机。他们的脑子没有发昏。”

  杨振宁说:“在中国经济问题这么多的时候,建大型对撞机,又没有立刻的看得清楚的作用,这完全是错误。所以我后来忍不住,去年9月在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我现在回想一下,我觉得7个理由都还是正确的。我想中国的人均收入达到美国的程度的时候,那时候再讨论这个问题不迟。”

  “我的印象,中国政府已经决定,在‘十三五’的时间之内,不搞这个事情(建造大型对撞机),我觉得是很明智的决定。”杨振宁说。

  在去年9月份,杨振宁在网上曾发表过一篇反对中国建造大型对撞机的文章。在文中,杨振宁提出了他的七条反对理由。

  其中包括:造巨型对撞机是“进无底洞”;“中国仍然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造花费巨大,将会影响其他基础科学的发展;多数物理学家认为超对称粒子的存在只是一个猜想,没有任何实验根据;高能物理要发展不一定要靠造巨型对撞机,也有不费钱且符合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途径。

  杨振宁:高校职称评定制度要完善

  直播中,杨振宁还说,中国今天到了这个程度,特别需要拔尖的人。通过整个社会的努力、政府的鼓励,也可能有一些措施,能够使得以后二十年中国在这方面教育体制做得更好一点。

  他还认为,高校的职称评比是必须要有的。而如何制定一个评比制度,才使得(学术不端)这些错误,甚至滑稽的现象不再发生,这是需要整个社会研究的。

  他说,我们从长远的历史观点来看,日本第一个诺贝尔奖是汤川秀树得到的。从他开始工作的上世纪30年代到21世纪开始,中间大概70年,这70年内日本在诺贝尔奖上屡屡有收获。

  他还说,中国第一个有资格竞争诺贝尔奖的科技研究是人工合成胰岛素,这个是1970年后做出来的。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向后推70年是2040年,根据这个逻辑,中国到2040年得诺贝尔奖的频率可能达到现在日本得诺贝尔奖的频率。

  对于为何杨振宁会愿意回国教本科生的课,他表示说,本科生的课十分重要。因为每一个学科有一些基本的结构,基本的想法,大一物理学就是把一些结构性的重要的地方传授给学生,所以大一物理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全世界都是很重视的。

  对于文科的学生,杨振宁表示自己有一个想了很多年的建议。他建议文科学生可以多看科学家的传记。

  他说,自己近年来喜欢看传记,尤其是科学家的传记,这些传记的写法是跟中国传统的写史记的办法是不一样的,因为从这个里头可以对于这个人的生平,对于他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可以多一些了解,中国这方面完全没发展出来。

  杨振宁谈颜宁“出国”:这事奇怪,但希望大家不要乱讲

  对于近期清华大学女教授颜宁要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一事,杨振宁表示,自己并不认识颜宁,但是她突然跳槽一定是有着许多复杂的原因,自己并不敢猜测这些原因是什么。

  他说,“希望网上不要乱讲,奇怪的事情需要了解,看看能不能帮助,这是应该做的。在那儿讲闲话、乱讲是非常不好的。”

  杨振宁:很高兴能正式成为中国科学院的院士

  今年2月,杨振宁从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正式转为中国院院士。这对自己来说分量几何?杨振宁说,这个回答很清楚。

  “中国之所以在清朝末年一直到我成长的时候,一直那么样子地被人欺负,那么样子地被人看不起,是因为中国没有发展近代科学。在17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发展不差于西方,可就是因为17、18世纪开始,西方引进了近代科学,高速地发展,而中国停滞不前。所以科学对于中国(当时)的不成功和今天的复兴是密切关系的。中国科学院可以说是中国科学发展的旗手,所以我很高兴,我能正式成为中国科学院的院士。”

  “当然可惜,我现在已经不能做真正前沿的工作了。但是我想,把我的一些经验,关于我的一生、物理学发展的历史介绍给中国的年轻科学家,这还是有点用处的。”杨振宁说。

  但杨振宁的选择也引来一些争议,网上有言论对杨振宁年轻时在美国从事科研,晚年才回国表示微词。

  对此,杨振宁说:“我知道网上对我有种种奇怪的非议,我想其中有非常复杂的成分,我的态度只好是不去管它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