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诚信塑造城市品质 荣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2017-06-16 09:17:00 来源: 威海网·威海日报 作者: 连涛

  用诚信塑造城市品质

  ——荣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系列报道·信用建设篇

  ◎记者 连涛 通讯员 黄春晖 李钟芸

  诚信,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也是城市的一种品格。作为一个县级市,荣成创城效果能够立竿见影,创城工作能够“一根杆子捅到底”,社会信用体系是一项法宝。

  为把诚信建设由道德约束层面上升到制度保障层面,荣成市于2013年在山东省率先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起覆盖全部信用主体、所有信用信息类别、全市所有区域和信用产品应用最为广泛的社会信用体系,创新探索出“政务评级”符合县域特点的信用管理新机制,形成了“五个三位一体”的信用建设“荣成模式”。

  诚信是无形的,它根植于荣成人的内心;诚信又是有形的,它体现于荣成人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当诚实守信成为城市的一种品质、成为市民的一种行为准则和一种生活方式时,城市更强更大的梦想也就有了最坚固的根基。

  去年4月,荣成获批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成为全省唯一、全国仅有的3个县级创建示范城市之一。

  每人一张“诚信身份证”

  信用建设全覆盖

  在荣成市石岛管理区东火塘寨社区,翻开社区居民失信告知书,可以清楚看到过去一年来村民失信情况:2016年1月6日,村民刘玉炬因“在65号楼5单元楼道内堆放杂物,纠正后无理取闹”,经村两委检查仍未整改,村信用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扣除其信用得分5分,特此告知。而这一处罚的依据正是来自2015年4月25日公布的《东火塘寨社区居民信用管理公约》。评价结果已成为社区发放各类补助福利、评先评优的重要凭证。

  2014年,荣成市在山东省率先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形成了信用信息征集、评价、披露和应用于一体的制度机制。将全市60.1万本地居民、14.3万外来人口、3.7万个体工商户、1.5万家企业、140个部门单位、900多个村居全部纳入信用管理系统,每个社会组织及其成员都有了自己的“信用档案”和“诚信名片”。其中,把党政机关、村居组织纳入信用管理是国内首次尝试。

  信息征集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也是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的前提。没有信用信息,联合奖惩就没有依据,诚信建设便没有根基。

  为此,荣成制定了自然人、社会法人、区镇部门、村居组织四个信用管理办法和信用信息评价规定,推行“三级信用、双向评级”的信用评价运行机制。

  荣成专门成立了市委直属的市社会信用管理办公室,作为市级信用实施主体,负责社会性信用信息的征集和管理。在房地产、食品药品等40多个重点领域,国家工作人员、教师、医生等20多个重点人群开展信用建设。同时还把信用体系建设覆盖到最基层,创新实施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打通了信用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在全市940多个村居开展了村居征信体系建设,为每户居民建立起信用档案,评价结果与评选诚信示范户、发放福利待遇挂钩,用道德和法治的力量来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

  不同层面的信用,既有单独的评价指标,又能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统一上传到市级社会信用信息数据库,纳入社会信用管理。

  在信用评价上,荣成创新探索出“信用评级”这一符合县域特点的信用管理新机制,推行政府评级、社会评级双向评级制度,实行千分制考核和动态化管理,设定1000分的基础分值,按照赋分标准划分AAA、AA、A、B、C、D六个等级,分别代表诚信模范、诚信优秀、诚信、较诚信、诚信警示和不诚信,对86种严重失信行为直接降级,其中诚信警示级别列入“黄名单”管理,不诚信级别列入“黑名单”管理。

  荣成市对判断社会成员信用状况起正面和负面作用的信息列为征集范围,建设了公共信用网,与所有部门单位联网,统筹整合各部门信用信息,实现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有效消除了信用信息“壁垒”“孤岛”。

  如今,诚信文明已在荣成乡村蔚然成风,信用加分也不断激发每个市民道德素质的提升和参与文明创建的热情。企业“黄黑榜”成了不少企业宣传的利器,越来越多企业将A级以上信用报告摆在门店显眼处,成了诚信经营的金字招牌。

  强化教育引导

  全城绽放诚信之花

  “志愿服务过去在我印象里就是无偿行为,现在把志愿服务和个人信用结合在一起,参加志愿服务还给个人信用档案加分,直接在评先选优、贷款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这既是对我们志愿者的认可,也让志愿服务有了更好的保障。”志愿者王海燕说。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荣成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赋予诚信这一传统美德日益丰富的时代内容,也促使荣成人对诚信的理解从伦理道德的范畴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群众身边的模范典型,是最鲜活的价值观,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教材。该市把志愿服务和典型带动作为推动城市文明建设的有力载体,广泛选树群众身边的凡人善举,通过新闻媒体、“四德榜”、表彰大会等形式,大张旗鼓进行宣传,激活全社会的道德力量。同时,不仅让好人有“面子”,还有“里子”。今年4月荣成市出台了《志愿者考核和信用管理办法》,根据志愿者年度内不同的服务时间赋予相应的个人信用分值,并按《荣成市个人信用奖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享受联合激励措施。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30小时、60小时、100小时、180小时的,个人信用分值分别加5分、10分、15分、20分,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300小时及以上的,个人信用分值加30分。

  上到市委书记,下到普通百姓,荣成百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信用荣成的故事。事实上,每一种文化自觉都源自它所生存的土壤,信用建设也不例外。

  加强信用建设,教育引导必不可少,关键是增强针对性实效性。荣成推动诚信教育进教材、进课堂,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培养诚信观念,学习诚信人物、诚信企业、诚信群体,批评鞭挞失信败德行为;运用媒体力量传播诚信文化,开展常态化宣传,制作刊播“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把诚信文化带到百姓身边;将诚信文化融入志愿服务活动中,融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范、企业精神,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良好风尚。

  信用建设,不单单是个人的美德,也是一项全方位、全局性的民心工程、社会工程、城市工程。一系列的诚信创建活动,为荣成带来了无穷正能量。

  结合文明城市创建,荣成将所有不文明、不道德等法律涵盖不了的行为,全部纳入信用管理。“以个人为例,车辆违章、偷税漏税、法院‘老赖’,以及不礼让斑马线、不孝敬老人等不文明、不道德等行为,都由各部门推送到个人数据库,记入信用档案。将来招工应聘、贷款等都受限制。”荣成市信用办负责人黄春晖说。

  不仅如此,该市还把信用管理延伸到各行各业,按照文明创建的指标加强管理,全面提升行业服务水平。目前该市把医疗卫生、餐饮服务、通信服务等30多个涵盖文明创建方方面面的行业领域全部纳入征信范围,每个领域都根据创城测评体系制定了详细的细则标准,并分别进行赋分。记者在荣成市创城办看到,仅仅集贸市场管理一项工作就有近20条详细的制度,“无违章搭建现象,柜台、摊位摆放整齐有序,无违规违章占道经营,安装电子监控探头,固定广告牌刊播公益广告……”每条标准都有“身价”,,相关部门实行动态加减分,利用信用杠杆撬动了集贸市场整治工作的开展。

  广泛而深入的信用建设活动,让越来越多的群众满腔热忱、满怀信心地投身诚信建设的实践。也正是这些积极热情的实践,让诚信成为荣成特有的品质。诚信立市、诚信立企、诚信立业,一个个响亮的口号是荣成信用建设成果的最好证明。

  联合奖惩

  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信用建设靠教育,更靠制度。荣成大力推进诚信制度化建设,通过道德和制度的双重保障,搭建起了尊重诚信的平台。

  今年6月7日,6月份信用“红黑名单”新闻发布会举行。荣成市国税局、地税局、交通局主要负责人现场发布税收领域的红黑名单及出租车行业严重破坏社会秩序黑名单。在4月第一期信用“红黑名单”上,荣成市人民法院和市交警大队也先后发布失信被执行人情况和不文明交通出行情况。

  在信用评价运用上,荣成市坚持真抓实用,着重在强化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上下功夫,大力推行“信用+工作”管理模式,将信用嵌入党政管理、行政执法、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

  荣成市用改革创新精神,持续探索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在房地产、食品药品等40多个重点领域,以及国家工作人员、教师、医生等20多个重点人群开展信用建设,由主管部门作为主体,实行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对制假售劣、环境污染、拖欠工资等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诚信领域突出问题,开展针对性的专项整治,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形成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社会治理模式。

  荣成市还建立了信用“红黑名单”发布制度,在失信被执行人、严重欠款等13个重点领域签订联合惩戒备忘录。各领域联合奖惩备忘录一经签署就发挥出强大的联动效应。发起部门把在行政管理中产生的“红名单”和“黑名单”信息提供给关联部门参考,实施部门按照备忘录约定的内容和措施,对诚实守信者进行联合激励,对违法失信者进行联合惩戒,营造“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一时失信、长期受限”的氛围。

  不仅如此,信用信息还与干部选拔、评选表彰、发展党员、“两代表一委员”推荐等一一挂钩。目前,荣成600多人次因信用等级不达标被取消评先选优、发展党员、政府贴息补助等资格,有20多家企业因失信被取消评先选优、项目申报、政府重点扶持等资格。

  荣成市在公共服务领域推行信用等级差异化待遇,推出了“信用贷”“信用骑”“信用阅”“信用医”等守信激励产品,让群众直观体验到信用带来的实惠。

  荣成农商行创新推出“个人荣誉贷”免担保信用贷款产品,以贷款者的荣誉作担保、以信用报告作保证、以道德作抵押,对诚信个人放宽授信额度和还款期限,并给予30%的利率优惠,全市已有320名获得诚信荣誉称号的市民申请到了个人荣誉贷,授信金额达1.1亿元。

  如今在荣成,信用已内化为城市发展的基因,具化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使在荣成的人们都能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自由自在地创新创业、自由自在地成长进步。今后,荣成将继续推进诚信建设规范化长效化,积极探索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社会治理机制,为“自由呼吸 自在荣成”提供自由自在的发展环境。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姜晖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