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船老大日志:开海啦!

2017-09-01 12:00:31 来源: 青岛新闻网 作者:

  9月1日12时,“史上最长”和“史上最严”休渔期落幕,青岛4750余艘应休渔船将整装待发,收获来自的大海的馈赠。31日,记者探访积米崖渔港发现,已有市民前来码头打探最早一批渔船何时返程,只待鱼虾满仓归来时“抢”到第一渔。

  渔民黄汝兵。

  31日码头的氛围和前几日却有不同,一张张硕大的渔网如长龙般盘踞在码头,补网工三三俩俩补网的景象少了,更多的是收网盘网,给补好的渔网穿上浮球,加固缆绳、上冰、海鲜箱装舱、储备食物。“手上的活儿都迅速点!”船老大在岸边来回踱步,不时地催着船员们抓紧干活,焦急和期待的心情溢于言表,船员们在船老大的催促下,则加快了打结的速度,不一会儿,渔网边缘便布满了浮球。

  黄汝兵在做开海前的准备工作。

  31日,渔船船舱内,黄汝兵正在对机舱油管和水管进行最后的查漏。“我们从8月15号就开始准备,现在基本工作都完成了,就差加冰了。”舱内一阵闷热,弥漫着浓浓的机油味。黄汝兵一边忙着手头的工作,一边告诉记者,完整地检查完一遍得二十来分钟。如今舱内温度还可以,等到船只在海上运行时,舱内温度将会高达80摄氏度,每隔半小时就得下舱检查。

  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只待开海!

  机舱口正对着是小厨房,由木板搭建而成,巴掌大的地方锅具、刀具等烹饪工作一应俱全,木板下方的空地则垒着蔬菜和食用油。伙房的师傅告诉记者,食物是刚备好的,根据以往经验,第一次出海可能呆七天左右,目前已经准备好两大桶花生油,猪肉、洋葱和土豆等肉类和蔬菜,主食则以馒头为主。“船上的伙食很好,一天三顿,荤素搭配,已经很知足了。”黄汝兵笑着说,虽然比不上家里的饭,但也不差。

  新闻链接:

  渔船排队等加冰

  一个冰厂日破冰300吨

  码头一角的冰桥上,不时有大冰块像坐滑梯似得滑过桥面,随后只听一阵滋啦啦的粉碎声,碎冰块便从一个筒状的管子里直接落入前来等待加冰的船舱里。后面则有不少渔船排队等着加冰。鲁胶南渔0766号的船长许琳禄松了一口气,“就知道最后一天加冰的船多,幸亏提前就做好准备了。” 他的船是铁质双拖船,船内有冷冻压缩机,冰越多,保存时间越长。他告诉记者,一般木质船上冰后需要利用塑料泡沫保温,所以多数选择在最后一天再加冰。

  加冰的需求则累坏了码头的“冰工厂”。记者了解到,积米崖渔港周围有4个制冰厂,每年开海前直至10月份,都是厂里最忙的时候。在胶南市水产冷藏厂,记者看到,现场的工作人员身穿棉衣棉裤,正在用铁钩子把冰块顺着铁轨滑入吊桥,吊桥再将冰块运至冰桥,冰块通过滑道滑至另一侧的粉碎机,一分钟能运四五块冰。

  “冰厂里有两个大型仓库,能储藏1400吨冰块。临近开海,冰就会供不应求,必须提前做好打算。” 胶南市水产冷藏厂副厂长陈国告诉记者,冰厂自休渔期开始就已经着手储备冰块。记者在冷藏室看到,冰块被垒的快到房顶,整个仓库的冰已经少了一大半。“从8月20号后开始就陆续有渔船加冰,基本每天破冰200多吨。离开海时间越近,冰的需求就越多,今天破冰能达到300多吨。每年到这个时候,就得外聘2、3个工作人员做帮手。”

  9月1日下午有少数渔船返港

  市民有望吃到第一渔

  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我市今年登记的应休渔船为4750余艘,开海后将陆续恢复作业。按照往年经验,这些渔船会根据天气和捕捞情况分批出海作业。60马力以下的小型渔船将在据海岸线二三十海里左右的近海海域作业,当日即可返回码头,市民有望在下午就能吃到第一渔。

  我市的海鲜码头主要有青岛沙子口国家中心渔港、南姜码头、积米崖渔港、鳌山卫七沟渔港码头等。据了解,为节省成本,胶州东营渔港的渔船当天基本不回港,一般在黄岛区的积米崖、崂山沙子口码头卸货。沙子口渔港首批海鲜产品主要是虾、黄花鱼、梭子蟹。

  积米崖渔港相关负责人戴学进告诉记者,在积米崖渔港,少数小马力渔船9月1日下午可能返程到港,但大多数渔船则9月2日凌晨或早上到港,捕捞的海鲜种类主要有虾虎、八带鮹、螃蟹、墨鱼等。大马力渔船一般会随着渔汛到黄渤海较远的渔场作业,由于现在气温高,四五天就会返程到港,捕捞的海鲜种类主要有刀鱼、鲅鱼、黄花鱼和鳗鲡等。而秋鲅鱼大量上市则要等到10月份。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