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赫洋
大众网泰安3月2日讯(记者 邵蕊 李继泽 王蓬波)在热剧《人民的名义》中,“达康书记”在林城进行了煤矿塌陷区改造——全新打造生态湖工程,实现了新旧动能的转换,让观众看到了一个睿智的理政能手形象。而说起新旧动能转化,就不得不提新泰市的典型案例——山东新泰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者技术基地项目。这是全国首个以农光互补模式、利用采煤沉陷区建设的光伏发电示范基地。在山东省委、省政府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吹响山东向高质量发展进军号的大背景下,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如何进行采煤沉陷区治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近日,大众网记者走近新泰,探访其中的转型密码。
产业布局由“地下”转“地上” 实现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发展
如今的新泰市翟镇被誉为“新能源特色小镇”,是名副其实的全国光伏领跑者,但很多人却不知道,昔日的翟镇长期处于“压煤村”困境。
新泰市采煤历史悠久,是全国60个采煤重点县之一,自建国以来,累计开采约4.7亿吨煤,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长期开采,引发大面积地表斑裂和塌陷,形成了129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陷区。翟镇尤为明显,全镇三分之二的耕地出现了大面积沉降,农民房屋受损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
转机出现在2011年。新泰市把压煤搬迁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以每年搬迁3至5个村的速度推进,对民房斑裂较重的压煤村实施整体搬迁。在此基础上,新泰市又着眼于塌陷地治理,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国家光伏发电“领跑者”计划中的200 万千瓦农光互补项目成功落地新泰。
该项目实施后,通过市场化运作,对采煤沉陷区进行综合治理改造,大力发展高标准设施农业,形成了农光互补综合开发模式,同步解决土地资源有效利用及搬迁居民生活就业问题,实现了经济与民生、产业与生态的良性互动发展。
大众网记者看到,在新泰翟镇一期工程中,利用腾空后的土地,建设了连片的高标准农业大棚,棚内种植有机蔬菜,棚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发电,实现了现代高效农业与光伏发电有机结合。“地下转地上”的产业布局,拉开了新泰市采煤沉陷区“变废为宝”“凤凰涅槃”的序幕。
发展方式由“黑色”变“绿色” 采煤塌陷区迎来绿色大棚
“之前从来不敢穿白衣服出门,回来肯定沾一身煤灰。我们村房子不少都是危房,特别遇到阴雨天,基本‘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经常悬着心,致富就更甭提了。”前羊村村民徐勤利站在自己租种的蔬菜大棚前,回忆起从前的生活,很是感慨。
2016年,徐勤利将自家的承包地流转给华能山东泰丰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设光伏农业项目,自己则在项目区内打工。昔日颓败的采煤坍塌地如今成了绿色大棚,市里牵线搭桥,专门引进寿光恒蔬无疆、寿光农博等农业公司,建设当前标准最高的农业大棚以及育苗基地等配套设施,种植有机蔬菜、食用菌、中草药等高附加值作物。作为前羊村最早加入该项目的带头人,徐勤利兴奋地对大众网记者说:“我手头上现在流转了66个大棚,一个棚的租金还不到5000元,光这半年多,一个棚的收入就到了2万多元,这在以前是我想都不敢想的。”随着一个个大棚的建立,一片片太阳能光伏板也安装了起来。徐勤利们的腰包鼓了起来,尝足了甜头,“黑色”变“绿色”的农光互补产业融合发展方式也令翟镇的面貌焕然一新。
右一为新泰市委常委、副市长桑民
“通过这种模式,一产实现了跨越发展,我们一期就是三万亩,项目全部建成后就是十多万亩。”新泰市委常委、副市长桑民在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时说,“原来新泰的设施农业基础并不好,如今建设的大棚都是高标准的现代蔬菜大棚。虽然起步晚,但是我们标准高,实现了现代农业的跨越发展。二产实现了优化发展,国企、强企纷纷来投资高科技项目,先后开工建设了华能光棒光纤、晶泰星光电科技等优质项目,带动了新泰光伏组件生产、光电科技产业的迅速崛起。三产实现了膨胀发展,为解决好大棚建成后蔬菜储存、销售等问题,专门规划了大型蔬菜市场,引进了一批冷链物流企业。一二三产实现了有机融合,共赢发展。”
“农光互补项目的建设,对新泰来讲,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最直接、最有效的现实路径之一。对此,新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从各相关单位抽调专业人才成立了专项指挥部,全程盯靠,一站式服务,高效推进。仅一期工程我们就建立了9620个大棚、1座220千伏变电站、6个光伏电站。项目的建设,得到了当地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参与,1.5万农民可实现就地就业。对于入驻的农户,各企业还会提供学习与交流平台,并免费提供农业技术指导,联系推荐农产品购货商,农户也可自主确定种植品种、联系销售及确定合适的农资产品。” 新泰市光伏发电示范基地指挥部副指挥王延彪告诉大众网记者。
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农光互补领跑全国
2017年9月29日,新泰市200万千瓦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技术基地一期项目的集中并网发电,标志着全国首个以农光互补模式、利用采煤沉陷区建设的光伏发电示范基地正式投入使用。
记者了解到,一期50万千瓦项目的实施,使新泰市采煤沉陷区由“包袱”变成了“财富”。一是项目技术先进。采用的光伏组件、逆变器等主要设备,都是国内最先进的应用产品;建设的农业大棚,都采用标准化生产、绿色防控、节水灌溉、物联网技术等绿色高效发展模式。二是产业带动力强。光伏大棚通过高效栽培技术的全面推广、品牌化战略的实施、管理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加快了新泰农业的产业升级;利用大棚空间建设的光伏电站,年均发电量6亿kW·h,年均实现发电收入5亿元,为新泰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增长点。三是社会环境效益显著。土地流转后,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收取租金,连同打工的工资性收入、承包大棚的经营性收入,年人均增收1.5万元以上;同时,项目建成后,大大提高了新能源占比,减少了传统原煤的使用,有效推动了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改善,“荒地废地变成了宝地贵地”。
桑民表示,下一步,新泰市将继续全力抓好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技术基地建设,着力打造“四个基地”:一是打造集产供销于一体的全国高品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二是本着“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思路,融合旅游、科普、教育等元素,建设国家农业公园示范基地;三是打造集数据采集、信息化管理、电力交易等于一体的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基地;四是打造光电产品高新技术转化基地。同时,他还表示,“新泰和全国知名的光伏企业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当前正筹划举办全国光伏农业论坛,把有利的资源变换成好项目落地,做成全球领先水平的光伏基地。”
据大众网记者了解,新泰市农光互补项目四期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增加税收6亿元。同时,可有效带动基建、蔬菜加工及运输、旅游观光、信息服务等关联产业的发展壮大,将为地方增加更多的财税增长点。当前,新泰采煤沉陷区正由“包袱”变“财富”,主导产业布局正由“地下” 转到“地上”,发展方式正由“黑色”变“绿色”,为资源城市转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趟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新路子。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赫洋
本报济南3月1日讯 今天晚上,住鲁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学习动员会在济南召开。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东奇出席并讲话,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察委员会主任陈辐宽出席并就有关情况作了说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于晓明主持并讲话。 [详细]
“总体方案是设计图,实施规划是施工图,意见是责任书,三者目标一致、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新旧动能转化的顶层设计,形成了省级层面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完整工作体系。”会上,省发改委副主任秦柯介绍,“总体讲,方案主要解决动能转换综试区‘试什么’,规划主要解决山东省...[详细]
2018年是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的元年。目前先行区管委会与济南市规划局共同组织开展了《黄河生态景观风貌带概念规划及示范段景观设计》,分总体概念规划、示范段景观设计和引爆段工程设计三个层面。[详细]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普惠金融服务,要求金融机构建立健全普惠金融服务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国开行、农发行共向经济薄弱镇村、贫困村所在县域发放基础设施建设贷款85.1亿元;全市累计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472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5601.3万元,新增1...[详细]
在热剧《人民的名义》中,“达康书记”在林城进行了煤矿塌陷区改造——全新打造生态湖工程,实现了新旧动能的转换,让观众看到了一个睿智的理政能手形象。而说起新旧动能转化,就不得不提新泰市的典型案例——山东新泰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者技术基地项目。这是全国首...[详细]
山东省农业厅消息,山东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到2019年6月底结束,重点清查核实未承包到户的资源性资产和集体统一经营的经营性资产以及现金、债权债务等。县级农业(经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做好清产核资数据审核,确认无误后汇总报各市农业局(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