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凌晨4时,泰安市省庄镇东羊娄村正在熟睡的村民突然被“隆隆”的响声震醒,1公里外的西羊娄村村民形容声音“沉闷得像狮吼”。天亮后,东羊娄村村民发现村东400米处一大片麦田莫名消失,出现了一个直径约30米的大坑。 1·1亩小麦瞬间化为乌有专家细谈“神秘大坑” “地质灾害”这个词语被广泛关注,缘于近期我省泰安境内出现的一个“神秘大坑”。 5月31日凌晨4时,泰安市省庄镇东羊娄村正在熟睡的村民突然被“隆隆”的响声震醒,1公里外的西羊娄村村民形容声音“沉闷得像狮吼”。天亮后,东羊娄村村民发现村东400米处一大片麦田莫名消失,出现了一个直径约30米的大坑。事后,山东有关方面在给国土资源部呈送的情况汇报中,将这个“神秘大坑”定性为“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报告中说“坑口成椭圆形,东西长35米,南北宽27米,深度约30米,约1·1亩长势旺盛正待收割的小麦瞬间化为乌有。” 山东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高级工程师刘玉让介绍,这是一次特大型岩溶地面塌陷,塌陷的深度和宽度是目前山东之最,在国内的岩溶塌陷中也属罕见。塌陷边帮目前仍不稳定,有继续崩落的可能。6月4日16时,此塌陷西50米处也出现了地裂缝现象,地裂缝以内地面明显下沉。目前省及泰安国土资源部门已经在塌陷周围设警戒线实行管制。 山东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的调查说,“神秘大坑”的形成和当地的地质条件有关,但“主要由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诱发”。刘玉让说,当地地层结构上部为14米左右的较松散的砂质黏土,下部为岩溶发育的灰岩。事发时当地正值农灌季节,近几年连年干旱,此时又值降雨枯水期,岩溶地下水开采量猛增。“神秘大坑”东30米处水井已连抽10余天,抽水量80立方米/小时,20小时/天。根据测算,塌陷附近地下水位近期降幅达8·5米。水位大幅下降使上部土层负压增大,特别近期受大强度间断性抽水影响,加速了淘空速度,最终形成“神秘大坑”。地质灾害可以预防规避,当地居民不要迷信产生不必要的恐慌。 根据当地村民的反映,大面积塌陷其实事先就有征兆,塌陷发生前的5月26日开始,位于地下水流下游的羊娄、苑庄等地的水井几乎全部变浑。位于“神秘大坑”上游仅30米的抽水井5月30日开始变浑,并且能够听到地下落物击水的声音。山东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的专家说,这说明地下土层大规模陷落发生在塌陷的前一天。 三年“地灾”经济损失3亿多元政府定出汛期防“地灾”预案 山东主流媒体近期对泰安“神秘大坑”的报道,使以往专业的地质灾害概念渐渐为普通人所知晓。刘彦博——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处长,刘玉让——山东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高级工程师,近期被山东省内三家媒体预约采访,都是谈泰安“神秘大坑”的。 其实地质灾害对人类的破坏性冲击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日前公布的《2002山东省地质环境公报》显示,2000至2002年,山东共发生地质灾害194起,造成经济损失35973万元。其中2000年8月泰安市岱岳区由于连降暴雨、山洪爆发引发泥石流,死亡19人、伤101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7亿元。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刘彦博处长介绍,山东地质灾害与国内地质灾害多发省市相比不算严重,但灾害种类齐全,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海(咸)水入侵、地面沉降、地裂缝等都有发生。滑坡、泥石流、崩塌多在鲁中山区。岩溶塌陷主要发生在泰安、莱芜、枣庄、临沂等地,最早发生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近年来仍时有发生。德州市城区、济宁市市中区地面沉降范围和沉降量也在增加。海(咸)水入侵主要发生在潍坊、烟台、青岛、威海、日照、东营等市的沿海地带。 刘彦博解释说,地质灾害中有相当比例的是以强降水、地下水的变化为诱因,因此汛期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从2001年起开始编制全省地质灾害的防灾预案,刘彦博说,今年的汛期防灾预案已经编制完毕开始实施,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也已经启动了相应的应急指挥系统。防灾预案对全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进行了划定,指令地方国土部门在汛期做好巡查和值班,对危险区的地质灾害预兆及时做出规避的决定。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有关人士介绍,《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已经山东省人大常委会一审,目前正在修改中。据悉,该条例确立了矿产资源开采“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有望从立法角度遏制地质灾害的发生。 德州市区—一座正在下降的城? 根据地质专家的解释,地质灾害可分为突发性地质灾害和缓变性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属于突发性地质灾害,地面沉降则属于典型的缓变性地质灾害,自然灾害以一种慢慢侵蚀的方式袭来。 地面沉降主要指巨厚松散沉积物分布区,人为长期开采地下水引起水位大幅度下降,在上部重力和自重作用下,土体空隙被压缩变密,造成地面垂直下降的地质现象。目前山东地面沉降主要发生在鲁北、鲁西南深层地下水开采量较大、地表建筑集中的德州、济宁、菏泽、滨州、东营等平原城市的中心地区,尤以德州最为典型。 根据《2002山东省地质环境公报》公布的材料,德州市德城区从20世纪七十年代末到现在,每年的沉降量为25至32·25毫米。也就是说,20多年间,德州市区地面每年平均下降2到3厘米多。截至2002年,德州市德城区因地面沉降影响到的面积已达2037·5平方公里,累计沉降量为150至387毫米。 山东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有关专家介绍,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的超量开采,德州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因为过量开采地下水,在德州、滨州等地形成地下水开采漏斗,其中德州市德城区超采漏斗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并且随着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大,地下水位不断下降。”《2002山东省地质环境公报》说,“随着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加,地下水超采漏斗不断扩大,地面沉降的范围和沉降量也相应增加。”山东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的调查人员去年1月份曾经拍摄了一幅德州市德城区一处井台的图片,从图片上可以明显看到由于地面沉降造成的井台拔高的现象。 济宁市市中区是另一个受地面沉降困扰的城市,虽然该区地面沉降影响的面积比德州小很多,只有79平方公里,但累计沉降量已经达到66·5至202·3毫米。 《2002山东省地质环境公报》承认,(德州市德城区和济宁市市中区)“地面沉降在城市建筑、道路桥梁、管道系统及给排水、防洪等方面构成极大威胁,造成的损失目前虽然无法具体估算,但给当地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构成的潜在威胁已不容忽视。” 文/本报记者 倪自放
|
|
|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