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邮万里 国脉所系
2010-05-12 12:08: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
林孝祥参加授奖仪式 |
|
毛主席为人民邮电题词 |
|
周总理题词手迹 |
|
当年赤色邮局旧址 |
1981年5月25日,一个叫林孝祥的老人从福建的福安来到北京,受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之邀,他前来参加一个授奖典礼仪式。一个月前,林孝祥将家中历经磨难而珍藏了 41 年的一件藏品捐献给了国家,那是 1940年周恩来的一幅题词手迹,题词是写给林孝祥已故的父亲、前国民党资深邮政工作者林卓午先生的。
第二天,授奖仪式在邮电部举行,前邮电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朱学范亲自主持了仪式,这不仅仅是因为朱学范早年曾与林卓午在邮政界共事多年,更是由于周总理的题词,把邮政的传递与国家的命脉联系在了一起。
“传邮万里 国脉所系”,这是对国家邮政事业的最好诠释。
□1931年11月7日,是苏联十月革命14周年纪念日。下午两点,在瑞金郊外的叶坪村,来自全国七个苏区的六百多位代表坐满了五百多平米的谢氏宗祠祠堂。14天以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国际歌》声中宣告成立,38岁的毛泽东出任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很快,专门为中央首脑机关提供邮政服务的中央邮政局成立了。
当时,中央邮政局办有各种邮递业务,其中,有一种只有党政军重要机关才能使用的特别快信,快信随到随送,至多只能在邮局停留10分钟。送信员走光了,邮务员、邮局局长都要上路送信。
为了统一苏区邮政,1932年5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邮政总局。中央邮政总局和相继建立的遍布21县的苏维埃邮局一起形成邮政网络,为所辖5万平方公里的 250万百姓提供邮政服务。
苏维埃邮局一般都实行军事化管理,递信员既是通信员又是战士,经常要携带武器,平时参加操练,递信时随时准备参加战斗。据中央苏区统计,就是在江西省一个地区,先后牺牲的交通邮政人员就有将近两千人。
在今天福建长汀的巷陌深处,有一座普通的旧屋,就是当年赤色邮局的旧址。而就在一街之隔的另一条小巷中,国民政府的中华邮政局也曾并立于此。
1929年3月,红军占领了当时称汀州的长汀后,福建省的国民党中华邮政局对外承认,“红军下令保护邮局,因而邮局一切公款和邮票都保存下来”。随后,汀州的中华邮政局成为了苏区与国统区通信的交换局。
1929年12月,朱德与政治委员毛泽东联名签署了“保护邮局,照常传递”的命令。红军所到之处,都刷写“保护邮局”的大幅标语,或在邮局门口贴出安民告示。
就在中央邮政总局成立的当天,也就是1932年5月1日,同时发行了苏维埃邮票。邮票的设计者是一个叫黄亚光的青年。
黄亚光曾经当过中学的图画教员。一个多月之前,中央政府的副主席项英找到黄亚光,请他设计一套苏维埃邮票。
设计邮票图案,首先要考虑的是印刷条件。中央财政部印刷厂的石印机要用来印刷苏维埃纸币,邮票只能使用油印机来印制,所以邮票只能用一种颜色描绘,单色印刷。
邮票上质朴生动的红军形象,和富有激情的革命气息在黄亚光的笔下呈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黄亚光还用苍劲的楷书,在图稿上写上“苏维埃邮政”。随即,这些图案被印制在赣南、闽西一带出产的土纸——毛边纸上,由此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名片,在炮火和硝烟中流通了三年。
□1940年5月初的一天,听说周恩来要从延安经停西安去重庆,时任国民党中华邮政第三军邮视察段总视察的林卓午少将连忙发出了邀请。5月9 日上午,周恩来应邀来到了国民政府的西安军邮办事处,为全体员工作时事演讲。
林卓吾之子林孝祥介绍:周总理讲了两个钟头,后来我们开车送周总理到八路军办事处去。送到门口的时候,总理就请我父亲进去坐坐,进去以后,我父亲拿出一个纪念本请总理题字。周总理想了一下,就题了“传邮万里 国脉所系”八个字,鼓励我父亲继续把军邮办好。没多久,我父亲就决定到延安去。
林卓午是福建福安县人,早年就学于北京交通部传习所,在邮政界服务了一生。1933 年在上海,曾与后来成为新中国首任邮电部部长的朱学范一起,领导邮务工会的罢工活动。
1941年12月24日,冒着政治与生命的风险,林卓午率领20个随员,带着800多公斤的邮件从西安出发了。四天后,林卓午和他的队伍终于在新年来临之前赶到了宝塔山下。
在延安的四十多天时间里,林卓午与中共方面磋商了国共两区正常通邮的问题,并与朱德总司令共同签署了维持后方邮运交通的临时协议。
在林卓午的努力下,国共两区的通邮终于克服重重困难得以实现。但是林卓午的行为触怒了国民党当局,他回西安后不久即被抄家,军邮总视察的职务也被撤销。1945年,他再度调回福建邮局任帮办。1948年冬,深感国事日非的林卓午自动申请引退。
□1948年12月25日,在解放已一年的石家庄,华北邮电总局于15天前刚刚成立。时任《邮讯》编辑的孙志平正在写一封给毛泽东主席的信。当时,编辑部正准备出版《人民邮电》周报,大家很想请毛主席给写个报头。
这封信写好后,孙志平随即交给了山河邮局局长赵博一,请他转交毛主席。
原《人民邮电》编辑孙志平介绍:毛主席住在西柏坡的山沟里,那里有个邮局叫山河邮局,山河邮局就是管党中央邮政的。
中共中央一落脚西柏坡,就开始着手建立专门为党中央提供通信服务的邮政机构。但是,将邮局设在哪里才比较安全,邮局应该叫什么名字,的确让人费了一番功夫。
“山河邮局”,既有“大好河山”之意,又有更深一层的保密的目的,取了平山县的“山”字,和滹沱河的“河”字。这个名字,保护了专为中央服务的邮政工作。
自从孙志平把写给毛泽东主席的信交给山河邮局局长赵博一之后,几天过去了,12月31日上午,大家正在组编《人民邮电》创刊号的稿件,华北邮电总局局长苏幼农高兴地把孙志平叫去,将毛主席的题字交给了他。
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邮电”四个字,激励着新中国的邮政人满怀为人民服务的热忱,去启开一项伟大的事业。
□北京西城区的府右街东侧是中南海的西围墙,正是因为紧邻中南海,使得这条普通的街道多了一分神秘。而中南海邮局,就静静地坐落在这里。
因为不挂牌子,一般附近的老百姓也不知道这是一个邮局。
前身是山河邮局的中南海邮局,在随党中央从西柏坡进入北京后,于1950年2 月搬到了中南海西门内,距离西花厅不过百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南海邮局都是内设局,专为党中央、国务院等中央机关提供邮政服务。
在中南海里投递,除了正常的业务,还要了解领导人们各自不同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以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时任中南海邮局局长崔敬章介绍:总理,谁也知道,非常忙,夜以继日地工作,但是还很会利用时间,就怕浪费了时间。所以外出工作开会,接见外宾或外出视察,从上车到开会的地方,就这么点有限的时间,要看报纸。所以报纸来了,不管总理出去不出去,首先把报纸先给他送过去。
在中南海的邮件中,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民来信,其比例高达所有信件的 80%-90%。
1959年6月底的一天,和往常一样,中南海邮局原职工尚元清把大量的人民来信经过盖戳登记后,于早晨八点以前准时送到了中南海的信访处。尚元清并没有注意到,在他送来的这些信件中,有一封落款是“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北安路小学四年级二班王刚”的来信,更不会知道,他准时无误的投递会对这个叫王刚的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现已是著名演员、主持人的王刚介绍:我当年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坏孩子,谁见了谁摇头,后来校方公开号召孤立我。
只有10岁的王刚一度想用逃学的方式引起学校和老师的注意,然而,好几天过去了,校方无声无息,受到孤立的王刚觉得很委屈,要找个说话的人。
王刚介绍:那么这个人应该是你最信赖、最热爱、最崇敬的一个人,在那个时代,对一个孩子来讲,当然是毛主席了。于是用了大概半宿的时间,给毛主席写了封信,还邮去两张自己画的水彩画,一个小白兔吃萝卜,还有一个解放军保卫祖国,最后就写“北京毛主席收”。
十几天以后,一直逃学的王刚忽然被叫到了学校,他心里非常紧张,因为他已经从妈妈那儿知道,下学期学校不让他来上学了。
王刚介绍:结果老师居然朝我笑,笑得我心里直发毛,校长也在向我笑,然后拿出一个信封来。
打开信封,首先掉出来的是一张照片,这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毛主席的标准照,照片上毛主席亲笔题写着“毛泽东”三个字,居然是给一个10岁的小朋友的。
信中写道:“王刚小朋友,6月24日写给毛主席的信和寄给毛主席的图画、相片都收到了,谢谢你,今寄去毛主席的照片一张,请留作纪念。希望你努力学习,注意锻炼身体,准备将来为祖国服务,此复并致敬礼。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
王刚介绍:忽然我在人们眼中的印象一下子变了,各种赞扬之声不绝于耳,然后我成了带领全班同学往好了奔的一个好班长、一个两道杠的少先队的中队长。真的可以说,这封信改变了我的一生。
□50年以后,2009年5月4日,有一群孩子同样收到了一封来自中南海的回信,一封共和国总理的亲笔信。
“孩子们:你们签名赠给我的画集《美丽的花朵》收到了,非常感谢。当我看到你们精心创作的作品时,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这不是一般的画作,是你们在那场悲壮的抗震救灾中亲身经历的真实写照。”……“你们在画中表达了对我的想念,我也想念你们,想念灾区所有的孩子们。我深深地爱着你们!”
2008年9月2 日,新学期开学的第二天,温家宝总理继“5·12”大地震后,第二次来到四川都江堰新建小学看望孩子们。在板房教室里,他勉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努力做一个有用的人,并在黑板上写下“美丽的花朵”五个大字。
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的前夕,都江堰市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抚平伤痛,展望未来”绘画活动,然后从中精选出150幅绘画作品,以温家宝总理在新建小学教室黑板上写的“美丽的花朵”为书名集结出版。2009年4月,156个孩子代表都江堰市中小学生把他们签名的画集《美丽的花朵》,连同一封写给温家宝爷爷的信,一起寄往北京,寄到了中南海。
中南海里的邮政人在忠实地履行普遍服务义务的同时,及时地传递着政府的声音,也为民间与执政者之间架起了信息和情感沟通的桥梁。几十年过去了,中南海邮局从中南海里迁到了红墙之外,服务对象也从中央政府扩展至社会各界。从瑞金到中南海,人民邮政完成了从通政向通民、通商的拓展,也践行了一代伟人“传邮万里 国脉所系”的殷殷期望。
1981年5月9日,是周恩来总理题词41周年的日子,这一天,邮电部发行了《传邮万里 国脉所系》的纪念邮票。
“传邮万里 国脉所系”,这是一代伟人的谆谆嘱托,这是中国邮政的庄严承诺。
(中央电视台10套《探索·发现》栏目供本报专稿)
王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