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市区东风大桥的一端,有一条老街名叫椒子街。在民间,关于椒子街的来历有着多种说法,一是说此街原有一棵高大的山胡椒树,可以入药,因此叫椒子街;另一种说法是,这条街过去曾是商贸、货运聚集地,成都平原盛产的辣椒都从这里被运往各地。然而,近几年关于椒子街的争议却是风声鹊起,这一切都来源于一种名叫交子的纸币。
一位名叫余世宽的老人,常年居住在椒子街上,他在金融机构工作了 30余载,一生都在与货币打交道。退休十余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对交子的研究。几经周折,终于在成都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查到了光绪五年成都市的地图,有椒子街,但它并不是北宋时期那个纸币的“交子街”。
□那么,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在成都的印制地,究竟在哪里呢?
交子是诞生在北宋时期的一种纸币,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在今天人们的生活中,纸币显得平常而普通。然而,在一千年前,交子无疑是人类货币史上一座伟大的里程碑。如果我们现在仍然使用铁币,是怎样一个情况呢?据史书记载:一匹绸缎,要搬运装载 65 公斤的铁币才能够买回来。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交换历史。早期的人类是用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交换,这种状况持续了几千年。人类开始进入货币发展的历史之后,逐渐用更为便利的金属铸币,如铜贝、布、刀作为货币进行买方与卖方的交易,金属货币的历史延续了2000年,直到北宋时期交子诞生。
那么交子最早的雏形出现在什么时候呢?据《续资治通鉴》记载:北宋淳化四年,自王小波、李顺起义后,四川停止铸造铁钱,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这说明交子最早出现在公元 993年至994年之间,此时的交子只是纸币诞生前的胚胎孕育阶段,是由成都钱庄的老板私自印制的限定使用范围,代替货币交易的信用凭证。
□可是,交子为什么会诞生在北宋呢?
建立于公元960 年到1279年的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兴亡更迭的朝代。然而,这个朝代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乃至社会最为发达的时期。
民俗专家袁庭栋介绍:北宋有一个国策,就是抑制武将的权力。在这种政治气候之下,宋代的文官权力比较大,也就给知识分子比较宽松的环境,这种政治环境比较宽松的氛围也让宋代文化界的知名人物有了一定创新的天地。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整个社会迸发出了空前的创造力,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的创造发明,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的集中编写,科举制度的最后完善等都是在这一时期。
一千年前的宋代,无论是在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上都达到了当时人类的最高峰。在这样一个经济繁荣和富有创新活力的时代,人类第一张纸币似乎也呼之欲出了。
□2007年,位于成都市中心地带红星路的地块,曾因人民币8800万一亩的拍卖价而成为成都的标王,然而,正当开发商准备全面开发打造地标建筑时,一项考古发现却使正要上马的工程戛然而止。
2007年 10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为配合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对这里进行文物勘探,不料,他们竟意外地发现了一处距今近千年的唐宋街坊遗址。
遗址发现后,虽然开发商和成都市政府都迫切希望规划中的2011年成都地标建筑能够顺利建成,却也不得不在古人的珍贵遗存面前忍痛割爱。这一发现很快引起了国家文物部门的重视,国家文物局的领导、专家以及中科院院士开始进入遗址,指导发掘与保护。成都市考古队专家谢涛介绍:这是到目前成都市发掘的一条商业功能最全、占地用地规模最大的唐宋时期街坊遗址,它的发掘充分弥补了成都在唐宋时期考古发掘的空白,也充分说明了成都在唐宋时期是一个非常繁荣的城市。
据历史专家估计,北宋时期的成都人口已占全国近四分之一,而商税额大约居全国第二位,那时的成都,商业发达、水运繁忙、生活富足。
然而,也是在这一时期,成都商业贸易与货币制度之间的矛盾在不断加剧。
钱币研究专家高文介绍:北宋时期,宋王朝并没有实现币值的统一,在货币流通的区域上,全国分为铜钱区、铁钱区以及铜铁钱并用的混合区。当时,由于金属货币的资源有限,加之铸造成本高昂,因此日渐稀少。然而,随着宋代经济的发展,交易越来越多,商品交易量大大超过了货币流通量,以至金属货币供不应求,市面上甚至产生了钱荒,这就为交子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宋以前一直到北宋初年,四川和全国一样都是流通方孔圆钱铜钱。由于战争的需要,北宋决定在四川境内开始铸造铁钱,北宋灭了后蜀以后,把四川的一些财物花了将近十年的时间,由长江运往当时北宋的都城开封。这样的结果造成四川铜币的匮乏,铁钱成为四川的流通地区。
规划四川为铁钱区,不准铜钱进入四川,这一政策虽然对保持四川经济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笨重的铁钱却越来越阻碍了商品的流通。当时四川铸造的铁钱、小平钱十贯重量六十五斤。
□商品经济的发达,铁钱使用的不便,而大宗交易又催生着大额的信用货币,应该如何解决市场上这日益突出的矛盾呢?谁又将是大梦觉醒的先行者呢?
公元993年,四川青城山爆发了茶商王小波、李顺带领的农民起义。这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均贫富”口号的农民起义爆发后,义军势如破竹,不但迅速占领了成都而且席卷至靠近重庆的万州、夔州以及紧邻陕西的广元。由于长期的战争使四川地区的经济受到了影响,甚至铸钱也停顿下来,这样就形成了市场上钱币的紧缺,也就是所谓的钱荒,老百姓手中缺少现金,在这种情况下,民间就把当时称为交子的单据、票据,私下里顶替当时的铁钱来使用。
中国钱币学会副理事长戴志强介绍:公元994年前后,成都地区仍时有战乱发生,各地到成都从事贸易的商人,为了旅途的安全和解除随身携带大量铁钱的累赘,把铁钱寄存在专门经营存款业务的铺户里,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券面上,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要付给储户一定的保管费。这种楮纸券就是交子,相当于现在的活期存单,而经营此业的铺户被称为交子铺户。之所以叫交子,就是交换使用的凭证,这就是纸币的雏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也越来越多,开始直接用交子来支付货款。
公元十世纪末,人类第一张纸币在成都诞生,而成都的商人则成为最早吃螃蟹的人。交子不但动摇了具有 2000年历史的金属铸币根基,逼使它逐步退出主导地位,而且比欧洲纸币早600多年。
据元代成都人费著所著《楮币谱》记载:最初使用的交子印制图案讲究,两面印有木屋人物隐秘题号,黑红间错,商铺亲笔押字,他人难以仿造。
□但这样一项重要的文明成果却因为纸币的不易保存,交子的实物从未现身,这给中外的历史学家、金融专家带来无比的困惑,因为没有实物佐证,对于交子的研究考证也是众说纷纭。那么,交子的真实面目究竟是什么样的,何时才能够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呢?
2009年 5月,四川成都的一家媒体报道了这样一条消息,交子印版惊现成都,一时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2009年 1月,成都新春赛宝会上,成都古玩商店宝源通的杜晋康先生带来了他的一件藏品,该藏品在现场被专家认为可能是一件与四川北宋交子印版有关的藏品。因此被评为最具研究价值奖。
这件在业界引起轰动的铜块,为青铜质地,具有明显的不规则断口,铜块的一面光洁无文,另一面则有竖向的三排文字,两边为交叉田字形图案。钱币收藏爱好者杜晋康介绍:这块铜版是在杜甫草堂古玩市场上淘到的,当时我一看到
它,从锈色、包浆就认定它是开门的老货,铜版上带有很多文字,立刻就被文字迷住了。
所谓的包浆是指器物表面没有浮锈,通体呈现一层均匀、柔亮的氧化层的特殊现象,仿佛一层美丽的、厚厚的浆状外表。尽管没有认出铜块上面镌刻的文字,杜晋康还是壮着胆子花5000元买下了这个铜块。
为了搞清这个铜块的真实来历,杜晋康咨询了许多成都钱币界资深的鉴定师和收藏家。
江益德,成都市金牛区文管所前所长,长年致力于对交子的研究;詹星和罗天云,是成都市金牛区钱币学会的会员,对钱币和交子研究的共同爱好使三个都已经退休的老人成为了好朋友。十年来,三位志同道合的爱好者不放过任何一个和交子有关的线索,哪怕是蛛丝马迹。印版惊现成都的消息,让三位老人万分欣喜。
□如果这块印版是真的,那意味着什么呢?当看到杜晋康的收藏时,三位老人的看法却产生了争议。
江益德介绍:因为印版雕的字是反字,印出来才是正字,这当然就是一种铜印版;另外它雕字的字体完全是典型的宋体风格,应该就是宋代的东西。根据史料记载:江浙一带的宋版雕刻,多半采取欧体字,而四川地区多半采取颜体字,而这个铜版体现的是颜体字的风格,跟史书记载完全吻合。但从留下的这四分之一看,它是一个梯形,上头宽、下头半长,我们假设完整版上下一样宽,中间比上下的宽些,就成了一个菱形。根据我们知道的古今中外纸币,谁也没发现有这种形状的货币,历来都是长方形或者退一步说是方形。从它的锈色来说是古老的,特别是上面的十多个字,其中有丙午年,如果按照丙午年六十年一个甲子,反过来套刚好套十六户交子,出现的时期也对得上。
由于对印版真伪存在争议,更因为印版大部分残缺,这让江益德他们很难作出更准确的判断,但他们还是感到这件藏品具有一些北宋四川交子的特征,于是他们建议杜晋康请四川省钱币学会副会长高文先生鉴定一下。对汉学和钱币都有研究的专家高文看后辨认出铜块上的文字,也认为这件藏品可能与交子印版相关。但由于印版残缺,很难判断它的全貌,从图案和整个制版的技术来看比较粗糙。到了交子第三个阶段,就是最后官交子阶段的时候,制版应该相当精致,而且有几个颜色。所以这个印版可能是早期的一个残片,但是很难下最终结论。
如果这件藏品是交子的印版,那么,它就应该是这一批交子停用后印版被毁的残片,它将为交子提供更多的实证研究。
虽然目前对这件藏品的研究工作仍在继续,但它却仿佛黑暗中的一道曙光,让研究货币历史的研究者们看到了破解交子之谜的希望。
(中央电视台10套《探索·发现》栏目供本报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