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宋学宝
本报通讯员 李生涛 翟强
春回大地,记者近日在昌邑市田间地头采访发现,当地农民在增收的路子上有许多新做法,值得广大农民朋友借鉴。
老传统与新技术
都昌街道岞埠村“养鸡能手”徐乃敏的养殖场与众不同,他养的鸡都住在三层特制的“楼房”里,每45只鸡作为一“户”,每层鸡的大小不一样,第一层住雏鸡,第三层的鸡个头最大,是快要销售的鸡。
“这叫立体网上平养技术,能有效减少踩踏和病害,三层鸡笼循环使用,可以扩大养殖数量,是普通鸡棚养鸡量的3倍,收入自然也就多了。”徐乃敏对自己的发明感到很自豪。
“俺得好好跟你学学,回家也把鸡棚改良一下。”前来参观的五莲农民臧传平感慨地说:“看来一味用老传统的技术不行了,现在搞农业也得讲科技,咱这老脑筋也该换一换了。”
从老传统转为新技术,昌邑市农业逐渐向科技型转变。今年,为加快先进实用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科技的普及率和到位率,这个市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为农户提供科技帮助,并收集了全国各地新的农业技术在该市农业信息网上播发,农户可以随时登陆网站学习。
单干户与联合体
走进石埠经济发展区西郭村土豆种植示范基地,大棚里土豆长势格外喜人。“希望今年还是个丰收年,只要收成好了,销路什么的我们不用自己犯愁。”村民姜异森乐呵呵地说,“我们种植户都加入了村里的合作社,还没等土豆出土,合作社已经给我们找好了销路。”
“种植户已经不再单打独斗,而是加入合作社,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合作社不仅为种植户提供新品种、新技术支持,而且抱团闯市场。我们的土豆还销往国外呢。”合作社负责人翟发祥对记者说。
从单干户到加入合作社组成联合体,不仅能更好地抵御市场风险,而且能更好地实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截至目前,这个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590多家,5万多户农民从中受益。
找上门与送上门
在昌邑市农业局春节后举办的春季果树管理培训班上,教室里挤满了远道而来的种植户,农业专家围绕果树春季修剪、用药等新技术进行授课,并对果园春季生产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讲解。感到受益匪浅的果农希望学技术更方便一些,于是,这个市专门组织专家下到田间地头,将各类技术直接“送上门”,满足了广大农民朋友的技术需求。
“它属于移栽树,移栽树本身有一个缓苗期,当年的储存营养也不是很多,这种情况不适合直接剪到底,留个5公分到10公分的杈。”2月28日,高级农艺师徐永芳来到卜庄镇大陆村枣园里,现场为村里的种植户详细讲解春季果树的剪枝、浇水、施肥等管理技术,并详细解答了枣农提出的问题。
“我种了10多亩枣树,管理技术一直跟不上,产量也提不起来。今天听了专家的讲解,我心里明白多了。”枣农陆发林说,“以前遇到种植方面的难题,就去一些有经验的乡邻家里请教,有时候本地没有懂的人,就跑几十里路甚至更远的地方请人指导。现在专家们直接把技术送上门来,在家门口就能解决问题了。”